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601
典故
6
词典
385
佛典
84
其它
126
共601,分41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11
12
13
14
下一页
词典
(续上)
课习
习乱
习心
隶习
隶习
习教
习容
按习
缘习
余习
习闲
习服
习乐
习善
一习
《漢語大詞典》:
课习(課習)
学习。 明
焦竑
《
玉堂丛语·师友
》
:“ 徐公阶 以学士诲庶吉士,虽名不废课习,而脱去所谓駢丽帖括之旧,推所真得於身心者訾娓説之,又间勗以国典民事。”
分類:
学习
《漢語大詞典》:
习乱(習亂)
犹常乱。 晋
孙绰
《谏移都洛阳疏》
:“捨安乐之国,适习乱之乡;出必安之地,就累卵之危,将顿仆道涂,飘溺江川,仅有达者。”
《漢語大詞典》:
习心(習心)
理学家指通过耳闻目见所得的意念,与良知良能有别。
《
二程遗书
》
卷二上:“盖良知良能,元不丧失,以昔日习心未除,却须存习此心,久则可夺旧习。” 宋
张载
《正蒙·动物》
:“寤所以知新於耳目,梦所以缘旧於习心。” 王夫之 注:“开则与神化相接,耳目为心效日新之用;闭则守耳目之知而困於形中,习为主而性不能持权。故习心之累,烈矣哉!” 清 陈确
《与吴裒仲书》
:“习心习见,是处錮人,验之日用,真可悲涕。”
分類:
理学家
意念
《高级汉语词典》:
隶习
练习,演习
《漢語大詞典》:
隶习(隸習)
研习,练习。隶,通“ 肄 ”。 明
汤显祖
《紫箫记·审音》
:“俺将此词送到 杜秋娘 别院,隶习一番,明日霍王登高,便用此曲进酒。”
分類:
研习
练习
《漢語大詞典》:
习教(習教)
犹训练。 汉 袁康
《
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
》
:“今北坛利里丘土城, 句践 所习教美女 西施 郑旦 官臺也。”
分類:
训练
《漢語大詞典》:
习容(習容)
谓练习举止,整饬仪表。
《
礼记·玉藻
》
:“既服,习容,观玉声,乃出。”
《
荀子·大略
》
:“君子听律习容而后士。” 王先谦 集解:“士当为出。”
分類:
练习
举止
整饬
仪表
《漢語大詞典》:
按习(按習)
演习。 宋
李上交
《
近事会元·内教坊云韶府
》
:“ 唐高祖 武德 已来,置於禁中以按习雅乐,以中官一人充使。 则天 改为云韶府, 神龙 中復为教坊。”
分類:
演习
《漢語大詞典》:
缘习(緣習)
犹因袭。 宋
姚宽
《
西溪丛语
》
卷上:“被紫荷橐。按荷橐,即持荷之荷也。或以为紫荷橐,非也。 宋之京 云:‘猥挈荷橐,预从豹乘。’皆缘习之误。”
分類:
因袭
《漢語大詞典》:
余习(餘習)
没有改掉的、遗留的习染、风尚。
《
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
》
:“深入缘起,断诸邪见,有无二边,无復餘习。” 唐
王维
《偶然作》
诗之六:“不能捨餘习,偶被世人知。”
《
朱子语类
》
卷一○一:“ 游 、 杨 、 谢 三君子初皆学禪。后来餘习犹在,故学之者多流於禪。” 清
梅曾亮
《〈阮小咸诗集〉序》
:“或真朴无文饰,有 六朝 人餘习,其衣冠言动与南城人风气固殊也。”
分類:
改掉
遗留
习染
风尚
《漢語大詞典》:
习闲(習閑)
犹闲汉。 宋 灌圃耐得翁
《
都城纪胜·闲人
》
:“又有专为棚头,又谓之习闲,凡擎鹰、驾鷂、调鵓鸽、养鵪鶉、斗鸡、赌博、落生之类。”按, 宋
吴自牧
《
梦粱录·闲人
》
:“又有专为棚头,斗黄头,养百虫蚁、促织儿。又谓之‘閒汉’,凡擎鹰、架鷂、调鵓鸽、斗鵪鶉、斗鸡、赌扑、落生之类。”是“习闲”即“閒汉”。
分類:
犹闲
《漢語大詞典》:
习服(習服)
(1).犹顺服。
《
逸周书·度训
》
:“是故民主明丑,以长子孙;子孙习服,鸟兽仁德。” 孔晁 注:“明丑以使之,所以成顺者也。”
(2).犹言经常从事。 明 范濂
《云间据目钞·记风俗》
:“童生人品未定,不知终身作何状,正宜习服勤劳,勿使惰慢。”
分類:
顺服
经常
常从
从事
《分类字锦》:
习乐(习乐)
礼记:仲春之月仲丁,又命乐正入学习乐。
分类:
学校
《漢語大詞典》:
习善(習善)
熟练工整。
《
汉书·路温舒传
》
:“ 温舒 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稍习善,求为狱小吏。”
分類:
熟练
工整
《骈字类编》:
一习(一习)
书金縢:乃卜三龟,一习吉。传:以三王之龟卜一,皆相因而吉。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