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85,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习隐
少习
世习
修习
久习
宿习
训习
夙习
风习
习文
习水
性习
习兵
习苦
习仪
《漢語大詞典》:习隐(習隱)
庄子·齐物论:“ 南郭子綦 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后因以“习隐”谓习学隐遁,有超然物外,忘情一切之意。 南朝 齐 孔稚圭 《北山移文》:“学遁 东鲁 ,习隐 南郭 。” 金 麻革 《归潜堂为刘京叔赋》:“第恐遯世志,还负习隐讥。” 明 李东阳 《与孙志同太宰书》:“僕久衰多病,未遂投閒,习隐之怀,与岁俱积。”
《漢語大詞典》:少习(少習)
少年时所学习的。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十:“ 王履道 安中 初学 东坡 书,后仕于 崇 、 观 、 宣 、 政 间,颇更少习。南渡以来,復还其旧。”
《韵府拾遗 缉韵》:世习(世习)
大唐西域记凡诸戎器莫不锋锐弋殳长槊轮索之属皆世习矣
《國語辭典》:修习(修習)  拼音:xiū xí
学习、研习。如:「下课后,他总是留下来自行修习功课。」
《漢語大詞典》:久习(久習)
一向熟悉。后汉书·黄香传:“帝亦惜 香 干用,久习旧事,復留为尚书令。”
分類:一向熟悉
《漢語大詞典》:宿习(宿習)
(1).谓长久地学习积累。 汉 王充 论衡·逢遇:“学不宿习,无以明名。”
(2).平素所学习的;预先诵习过的。册府元龟卷九五一引 宋 陶岳 五代史补:“ 郭忠恕 ,七岁童子及第,富有文学,尤工篆隶。尝有人於 龙山 得鸟迹篆, 忠恕 一见,輒诵如宿习。”宋史·李穀传:“﹝ 李穀 ﹞发愤从学,所览如宿习。”
(3).佛教指前世具有的习性。 唐 刘禹锡 《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诣河南尹白侍郎》诗:“宿习脩来得慧眼,多闻第一却忘言。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 罗卜 三周礼毕,遂即投仏出家,丞(承)宿习因闻法证﹝得阿罗﹞汉果。”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天下之事,有不学而能者,儒家则谓之天性, 释 氏则以为宿习,其事甚众: 唐 以文称,如 白乐天 七月而识‘之’、‘无’二字, 权德舆 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为诗。”
(4).旧日的积习。 宋 陆游 《永日无一事作诗自诒》:“得非閔我老,作意鐫其顽。扫除尽宿习,使得终日閒。”
《漢語大詞典》:训习(訓習)
训练教习。 唐 张九龄 《敕陇右节度阴承李书》:“今年交兵,新到 陇右 ,未经戎事,大须训习。” 宋 尹洙 《乞募士兵札子》:“臣窃见诸路拣选到士兵,其间不无驍勇,然怯弱者亦多未经训习。”《三国演义》第八回:“ 蝉 曰:‘妾蒙大人恩养,训习歌舞,优礼相待,妾虽粉身碎骨,莫报万一。’”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训练伍壮》:“然欲加之训习,恐妨农务。”
分類:训练教习
《漢語大詞典》:夙习(夙習)
谓积习;素所熟习。明史·王应熊传:“近日诸臣之病,非临事不担当之故,乃平时未讲求之过也;亦非因循於夙习之故,实愆忘於旧章之过也。”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一》:“絶世之资,必不如专门之夙习也;独得之见,必不如众议之参同也。”
分類:积习熟习
《漢語大詞典》:风习
风俗习惯。 清 吴伟业 《送宛陵施愚山提学山东》诗:“风习使之然,诗书狥然诺。” 清 吴敏树 《书毛西垣〈黔苗竹枝词〉后》:“﹝ 毛西垣 ﹞客游 贵阳 时,取 黔中 苗 俗事,以其族类举之,各为咏歌,成《竹枝》百首,多言男女配合可嗤笑事,而其他风习皆具焉。” 郭澄清 《大刀记》第三章:“在而今的 雒家庄 上,那套相沿多年的风习全都改了。”
《国语辞典》:习文(习文)  拼音:xí wén
读书,练习写文章。《红楼梦》第六六回:「每日也不习文,也不学武,又怕见人,只爱在丫头群里闹。」
《漢語大詞典》:习水(習水)
谓熟习水性。史记·齐太公世家:“ 桓公 与夫人 蔡姬 戏船中, 蔡姬 习水,荡公,公惧,止之,不止。”晋书·四夷传·林邑国:“人性凶悍,果於战鬭,便山习水,不闲平地。”
分類:熟习
《漢語大詞典》:性习(性習)
习性,习惯。宋史·刘蒙叟传:“且万国已观其始,惟陛下慎守其终,思鲜克之言,戒性习之渐,则天下幸甚。” 严复 原富按语:“观于 斯密 之论,斥为卤莽之愚,可以知其根于性习者至深,而非由乐道而夸大之者矣。” 茅盾 《一个女性》四:“有时她也反省:或许自己太走远了一步?或许时间久了成为性习,无意中形成了自己的精神的堕落?然而她立刻很坚决的自己否认了!”
《國語辭典》:习兵(習兵)  拼音:xí bīng
1.训练军队。《周礼。春官。大宗伯》:「大田之礼,简众也。」汉。郑玄。注:「古者因田习兵,阅其车徒之数。」
2.熟谙军事。如:「想要领兵带队,必先习兵。」
《分类字锦》:习苦(习苦)
鲍照放歌行蓼虫避葵堇习苦不言非注楚词曰蓼虫不徙乎葵藿王逸曰言蓼虫处辛辣食苦恶不徙葵藿食甘美者也
分类:杂虫
《漢語大詞典》:习仪(習儀)
演习礼仪。左传·昭公五年:“为国君,难将及身,不恤其所。礼之本末将於此乎在,而屑屑焉习仪以亟。言善於礼,不亦远乎?” 唐 韩愈 《董公行状》:“凡将大朝会,当事者既受命,皆先日习仪。” 清 吴荣光 《吾学录·乡饮酒礼》:“前一日执事者於儒学之讲堂,依图陈设坐次,司正率执事诸生习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