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誓扶习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扶习润生。台家之所谈。言于通教十地中第九之菩萨地,以誓愿扶见思之习气,受三界之生,以度众生也。以于十地中第七之已办地,既断见思之正使已,不能受生于三界六道而度众生,将以何者满利他之行?若藏教之菩萨,三祇百劫之间,不断一毫之见思(唯制伏之),故可以之而受生,别圆二教,以无明为受生之因,通教无无明受生之义,又于第七地既与阿罗汉共断三界之见思,故今于残馀之习气,加誓愿与慈悲之二力,以为得受生化度之自在。即以誓愿慈悲之二力,扶持见思之习气,而润三界之生业,故亦曰扶习润生。法相家初地以上七地以下菩萨留惑润生之义,与之相当。智度论二十七曰:「菩萨得无生法忍,烦恼已尽习气未除,故因习气及法性生身能自生化生。有大慈悲为化众生故,亦为满本愿故,还来世间。」唯识论九曰:「留烦恼障助愿受生。」四教仪集解下曰:「九菩萨地,见思已亡名正使尽,此约自行,故同二乘。若欲利他则须扶习,扶谓扶持,习即见思之气分也。润谓润益,生即分段之形生也。所谓扶持见思之气分而润益,故受生焉。」见七帖见闻六本。
慢习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因)附录十因十果项。
【三藏法数】
慢习因者,谓慢习交陵,发于相恃,憍纵驰骋,流逸不止,积致恶毒,故有血河毒海灌吞之报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明三支作法之一。谓推断未决之宗义之理由也。例如某为中国人(宗),为南京人故(因),之论式中,某为中国人者,未决之宗义也。然依为南京人之理由,推断此未决之宗义,于是生断定某为中国人之结果矣。【又】造果者。即原因也。婆娑论百二十七曰:「造是因义。」大乘义章二曰:「亲生义,目之为因。」二因,三因,五因,六因,各(参见:本)
诳习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因)附录十因十果项。
【三藏法数】
诳习因者,谓诳习交欺,发于相罔,诬罔不止,其心飞扬,如风鼓尘,使人无见。故有腾掷飞坠漂沦等报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明三支作法之一。谓推断未决之宗义之理由也。例如某为中国人(宗),为南京人故(因),之论式中,某为中国人者,未决之宗义也。然依为南京人之理由,推断此未决之宗义,于是生断定某为中国人之结果矣。【又】造果者。即原因也。婆娑论百二十七曰:「造是因义。」大乘义章二曰:「亲生义,目之为因。」二因,三因,五因,六因,各(参见:本)
熏习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薰习同。(参见:薰习)
【三藏法数】
熏即熏发,习即数习,谓数习染净之缘,熏发心体而成染净等事,故名熏习。
瞋习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习因之一。
【三藏法数】
瞋习因者,谓瞋习交冲,发于相忤,故心热发火,铸气为金,此业所感,故有宫割斩斫等报也。(铸气为金者,谓热恼不息,气忿成坚也。宫即五刑中之宫刑也。)
缘熏习镜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镜之一。(参见:四镜)
【三藏法数】
缘即所化机缘,谓真如觉体出缠之时,随照物机,与彼众生作外缘熏力,令其修习善根,故名缘熏习镜。(已上二种,明真如出缠,从体而起用也。)
馀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残习,馀气,习气。既断烦恼,犹存残馀之习气也。二乘不能断此馀习,独佛断之。唐华严经二曰:「离一切烦恼心垢及其馀习。」智度论二曰:「阿罗汉辟支佛虽破三毒,气分不尽,譬如香在器中。香虽去,馀气故在。又如草木薪,火烟烧出,炭灰不尽,火力薄故。佛三毒永尽无馀,譬如劫尽火烧须弥山一切地都尽,无烟无炭。如舍利弗瞋恚馀习,难陀淫欲馀习,毕陵伽婆蹉慢馀习,譬如人被锁初脱时,行犹不便。」
禅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心住于禅而习修道也。唯识枢要上本曰:「睿无常以禅习。」
薰习
【佛学大辞典】
(术语)身口所现之善恶行法或意所现之善恶思想起时,其气分留于真如或阿赖耶识,如香之于衣也。其身口意所现者,谓之现行法。气分留于真如或阿赖耶识者,谓之种子或习气。因而现行法于真如或阿赖耶识留其种子或习气之作用,谓之薰习。起信论曰:「薰习义者,如世间衣服实无于香,若人以香而薰习故,则有香气。」唯识述记一之本曰:「薰者挚发义,习者数数义,由数数薰发有此种故。」
【佛学常见辞汇】
吾人身口所作的善恶业,或是意所作的善恶思想,其气分都留在真如或阿赖耶识里,叫做种子或习气,这种种子或习气在真如或阿赖耶识中存留其作用,即叫做薰习。起信论说:「薰习义者,如世间衣服实无于香,若人以香而薰习故,则有香气。」
四种薰习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四薰习)
妄心熏习
【佛学常见辞汇】
四熏习之一。
习性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习种性,即以前研习所修成的性。
现行种子习气
【佛学次第统编】
自一切惑相始终上说,分为现行种子习气三种:
一、现行 阿赖耶识,有生一切之法之功能,谓之种子。自此种子,生色心之法,谓之现行。复指所生之法,而谓之现行,亦谓之现行法,谓从阿赖耶识种子,显现行动之一切法也。
二、种子 对于现行法之称。指在阿赖耶识中,生一切有漏无漏有为法之功能,而谓之种子,犹如草木之种子也。是为有为法之正因,四缘中因缘之实体也。唯识论曰:「何法名为种子?谓本识中亲生因果功能差别。」唯识论述记曰:「种子即是诸法因缘,皆因相也。」
然种子说有二种:
一、本有种子 第八识处,为无始法尔有生一切有漏无漏有为法之功能,是为本有种子。
二、新薰种子 种子由现行之前七识,随所应而色心万差之种种习气,皆悉落在第八识中,更成生果之功能,谓之新薰种子,亦曰始起种子。
唯识论曰:「种子各有二类:一者本有,谓无始来,异熟识中,法尔而有生蕴界处功能差别,(中略)此即名为本性住种。二者始起,谓无始来,数数现行薰习而有,(中略)此即名为习所成种。」
三、习气 烦恼之馀气曰习气,又云习。既伏惑之现行,且断惑之种子,尚有惑之气分而现惑相,是名习气。述记曰:「言习气者,是现行气分薰习所成,故名习气。此习气三乘之中,声闻全不断之,缘觉稍断之,佛则全断之也。」
熏习四义
【佛学次第统编】
复次有四种法熏习义故,染法净起不断绝。云何为四?
一者、净法 名为真如。
二者、一切染因 名为无明。
三者、妄心 名为业识。
四者、妄境界 所谓六尘。
熏习义者,如世间衣服,实无于香,若人以香而熏习故,则有香气。此亦如是,真如净法,实无于染,但以无明而熏习故,则有染相。无明染法,实无净业,但以真如而熏习故,则有净用。
结习
【俗语佛源】
积久而难改的习惯,称为「积习」,多含贬义。例如:他抽烟几十年,真是积习难改了。「结习」源于佛经,意为烦恼和习气。「结」有系缚的意思,谓众生被烦恼所系缚,不能离开生死的「苦海」。「习」,指习气,也就是烦恼(结)的余习。一般地说,「结」的程度较重,「习」的程度较轻。然而,「习」比「结」更难以清除。比如说,马桶中的粪便较易清除,而桶中的臭气却难以除去。《维摩诘经·观众生品》载:维摩诘丈室中有天女散花。天花飞到菩萨们的身上,纷纷坠地;然而碰到大弟子们的身上,却粘附不去。天女指出,「结习未尽,华(花)著身耳;结习尽者,华不著也。」菩萨们没有「结习」,故没有「执著」,因此「华不著也」。又如南朝梁·沈约《内典序》:「结习纷论,一随理悟」。(李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