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气习(氣習)
(1).风气和习俗。 宋 曾巩 《黄莘职方员外郎制》:“四海九州之疆域,山川风土之气习,载於图籍,典以郎曹。” 元 杜本 《古意》诗:“但恐气习移,古今不同才。” 清 黄宗羲 《汪氏三子诗序》:“ 休阳 汪周士 、 晋贤 、 季青 三子皆天下才,而爱风雅,喜读书……闻其风者,多操舟到门,结交而后去,顾非今世坊社之气习比也。”
(2).气质;习性。《朱子语类》卷一一九:“如此则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气习不期变而变矣。” 宋 叶适 《将仕郎嵇君墓记》:“事亲纯孝,处己俭约,有乃父风,无子弟气习。” 明 刘东星 《史阁款语》:“余虽曰仕宦,而清素未脱寒酸气习。”《红楼梦》第四回:“谁知自此间住了不上一月, 贾 宅族中凡有的子侄,俱已认熟了一半,都是那些紈裤气习,莫不喜与他来往。” 梁启超 《法理学大家孟德斯鸠之学说》:“盖以一种矫伪之气习,铭刻臣僚之脑髓,牢不可破,即以人爵为莫大之荣是也。”
(3).指诗文风格。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苏氏作〈辨奸论〉憾荆公》:“予闻 老苏 初来京,以所著《权书》、《衡论》投 欧阳公 ,一时推其文章。 王荆公 时已为知制誥,独不善之,以其文纵横,有 战国 气习,屡詆於众。”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 束晳 《补亡诗》,对偶精切,辞语流丽,不脱六朝气习。”《明诗纪事辛籤·王若之》引 清 王士禛 《居易录》:“﹝ 若之 ﹞所与游者皆一代伟人,诗清真,无 启 禎 气习。”
(2).气质;习性。《朱子语类》卷一一九:“如此则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气习不期变而变矣。” 宋 叶适 《将仕郎嵇君墓记》:“事亲纯孝,处己俭约,有乃父风,无子弟气习。” 明 刘东星 《史阁款语》:“余虽曰仕宦,而清素未脱寒酸气习。”《红楼梦》第四回:“谁知自此间住了不上一月, 贾 宅族中凡有的子侄,俱已认熟了一半,都是那些紈裤气习,莫不喜与他来往。” 梁启超 《法理学大家孟德斯鸠之学说》:“盖以一种矫伪之气习,铭刻臣僚之脑髓,牢不可破,即以人爵为莫大之荣是也。”
(3).指诗文风格。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苏氏作〈辨奸论〉憾荆公》:“予闻 老苏 初来京,以所著《权书》、《衡论》投 欧阳公 ,一时推其文章。 王荆公 时已为知制誥,独不善之,以其文纵横,有 战国 气习,屡詆於众。”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 束晳 《补亡诗》,对偶精切,辞语流丽,不脱六朝气习。”《明诗纪事辛籤·王若之》引 清 王士禛 《居易录》:“﹝ 若之 ﹞所与游者皆一代伟人,诗清真,无 启 禎 气习。”
《漢語大詞典》:素习(素習)
(1).平素熟习。 唐 元稹 《中书省议赋税及铸钱等状》:“所冀炉冶无创置之劳,工匠有素习之便,不烦铸本,自有利宜。”《宋史·后妃传上·仁宗杨德妃》:“﹝ 杨德妃 ﹞端丽机敏,妙音律,组紃,书艺一过目如素习。” 鲁迅 《伪自由书·“以夷制夷”》:“我要指出来的是‘大刀队’乃 中国 人自夸已久的特长, 日本 人虽有击剑,大刀却非素习。”
(2).平时的习惯。 清 朱一是 《花隐道人传》:“弃其鲜肥素习,衣大布衣,籜冠草屨,曳杖篱落间。”
(2).平时的习惯。 清 朱一是 《花隐道人传》:“弃其鲜肥素习,衣大布衣,籜冠草屨,曳杖篱落间。”
《漢語大詞典》:习家池(習家池)
古迹名。一名 高阳池 。在 湖北 襄阳 岘山 南。《晋书·山简传》:“ 简 镇 襄阳 ,诸 习氏 荆 土豪族,有佳园池, 简 每出游嬉,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 高阳池 。”后多借指园池名胜。 唐 杜甫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诗之一:“非寻 戴安道 ,似向 习家池 。” 清 赵翼 《西湖咏古》:“不是行都集冠盖,此湖也只 习家池 。”亦省作“ 习池 ”。 唐 杜甫 《初冬》:“日有 习池 醉,愁来《梁甫吟》。” 宋 曾巩 《高邮逢人约襄阳之游》诗:“未把迂疎笑 山简 ,更须同上 习池 游。”或省作“习家”。 唐 李商隐 《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兴欲倾燕馆,欢终到 习 家。”
《漢語大詞典》:阅习(閲習)
训练演习。 宋 范仲淹 《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状》之二:“臣等夙夜议论,思有报効,奏选将佐,促治城寨,閲习军马,完补器械,为向秋之备。” 宋 苏轼 《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之一:“农事餘暇,委头目常切提举閲习武艺,务令精熟齐整。” 宋 李纲 《与宰相论捍贼札子》:“召募水军,统以将佐,逐时閲习,可以为长久之利,非特应一时之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