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二种薰习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七转识各缘其外境时,依其识自体之力,薰习其所缘境之二相分与本质之种子于第八识,谓之相分薰。薰习能缘之见分及自證分證自證分之种子于第八识内,谓之见分薰。
阿罗汉所不习十一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舍戒,二不净,三杀生,四盗,五不食残食。六妄语,七群党,八恶言,九狐疑,十恐惧,十一受馀师及受胞胎。见增一阿含经四十六。
十习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十习因也。
十习因
【佛学大辞典】
(名数)感六果之十因也。(参见:因)
【佛学常见辞汇】
召感十果的十因。(参见:十因十果)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
〔一、媱习因〕,习即数习之义。媱习因者,谓媱习交接,研磨不休,故有火光于中发动,二习交然,故有铁床铜柱八热地狱之报也。(八热者,想狱、黑绳狱、堆压狱、叫唤狱、大叫唤狱、烧炙狱、大烧炙狱、无间狱也。)
〔二、贪习因〕,贪习因者,谓贪习之心,往来计算,发于相吸,吸揽不止,则感于水,积风为寒,结水为冰,故有寒冰地狱之报也。(吸,入息也。)
〔三、慢习因〕,慢习因者,谓慢习交陵,发于相恃,憍纵驰骋,流逸不止,积致恶毒,故有血河毒海灌吞之报也。
〔四、瞋习因〕,瞋习因者,谓瞋习交冲,发于相忤,故心热发火,铸气为金,此业所感,故有宫割斩斫等报也。(铸气为金者,谓热恼不息,气忿成坚也。宫即五刑中之宫刑也。)
〔五、诈习因〕,诈习因者,谓诈习交诱,发于相调,诈伪之心,引起不住。此业所感,故有杻械鞭杖等报也。(调者,戏也、弄也。)
〔六、诳习因〕,诳习因者,谓诳习交欺,发于相罔,诬罔不止,其心飞扬,如风鼓尘,使人无见。故有腾掷飞坠漂沦等报也。
〔七、冤习因〕,冤习因者,谓冤习交嫌,发于衔恨,如阴毒人,心怀毒恶,此业所感,故有投掷击射等报也。
〔八、见习因〕,见习因者,谓见习交明,邪悟诸业,各执己见,互相是非,其事发于违拒,故有勘问权诈,拷讯推鞫(音菊)等报也。
〔九、枉习因〕,枉习因者,谓枉习交加,发于诬谤,如谗贼人,逼枉良善,此业发现,故感拘押按捺,迫蹙其体,沥漉其血等报也。
〔十、讼习因〕,讼习因者,谓诤讼交喧其事,发于隐覆,如鉴照烛,不能隐藏,故有业镜、火珠,披露宿业对验等报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明三支作法之一。谓推断未决之宗义之理由也。例如某为中国人(宗),为南京人故(因),之论式中,某为中国人者,未决之宗义也。然依为南京人之理由,推断此未决之宗义,于是生断定某为中国人之结果矣。【又】造果者。即原因也。婆娑论百二十七曰:「造是因义。」大乘义章二曰:「亲生义,目之为因。」二因,三因,五因,六因,各(参见:本)
十因十果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淫习因。淫习交接,研磨不休,故有火光于中发动,二习交然,故有铁床铜柱八热地狱之报。二贪习因。贪习之心,往来计算,而发相吸,吸搅不止,则感水,积风为寒,结水为冰,故有寒冰地狱之报。三慢习因,慢习交凌而发相恃,憍纵驰骋,流逸不止,则积致恶毒,故有血河毒海灌吞之报。四瞋习因。瞋习交冲而发相忤,故心热发火,铸气为金,此业所感,故有宫割斩斫等报。五诈习因。诈习交诱,而发相调巧伪之心,引起不止,此业所感,故有杻械鞭杖等报。六诳习因,诳习交欺而发相罔,诬罔不止,其心飞扬,如风扬尘,使人不见,故有腾掷飞坠漂沦等报。七冤习因,冤习交嫌而发冲恨,如阴毒之人,心怀毒恶,此业所感,故有投掷击射等报,八见习因,见习交明邪悟诸业,各执己见,是非其事,而发违拒,故有勘问权诈拷讯推鞫等报。九枉习因。枉习交加而发诬谤,如谗贼之人枉屈良善,此业发现,故感拘押按捺迫蹙其体,沥漉其血等报,十讼习因。诤讼交暄而发隐覆,如鉴照烛,不能隐藏,故有业镜之火珠披露宿业对验等报。见楞严经。
【佛学常见辞汇】
十种的业因和十种的果报,即一、淫习因,有铁床铜柱八热地狱的果报;二、贪习因,有寒冰地狱的果报;三、慢习因,有血河毒海灌吞的果报;四、瞋习因,有宫割斩斫等果报;五、诈习因,有杻械鞭杖等的果报;六、诳习因,有腾掷飞坠漂沦等的果报;七、冤习因,有投掷击射等的果报;八、见习因,有勘问权诈拷讯推鞫等的果报;九、枉习因,有拘押按捺迫蹙其体与沥洒其血等的果报;十、讼习因,有业镜之火珠披露其宿业以对验的果报。
三种薰习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薰习)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名言薰习。名者名字,言者言说也。分别名字言说之识,即是第六之意识由第七识第八种子之识,传送薰习,能成就染分之相者,故名。二,色识薰习。色者对于眼根之诸色也。因此诸色,而引生眼识,名为色识。于此分别,即是第六之意识,亦由第七识第八种子之识传送薰习,能成就染分之相者,故名。三,烦恼薰习。贪瞋邪见等之烦恼也。此烦恼乃是第六意识所起,亦由第七识第八种子识,传送薰习,能成就染分之相者,故名。
凡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凡夫习善习恶之是非行动也。释门归敬仪中曰:「凡习寄缘。」
六门教授习定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无著菩萨造,世亲菩萨释,唐义净译。明以六门习修禅定,而得世出世之果。六门者:一求脱之愿心,二积集胜行之资粮,三使心善住于一处,四资师圆满,五所缘圆满,六作意圆满。
内习六波罗蜜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菩萨内习六波罗蜜经之略名。
四熏习
【佛学大辞典】
(名数)明真妄互为熏习,染净之二法,相续不断也。一无明熏习,众生有无始之无明,熏习真如,以熏习故,生妄心也,妄心者业识也。二妄心熏习,以此妄心还熏于无明,使增不了之念,更转而使现妄境界,妄境界者,转识及现识是也。三妄境界熏习,此妄境界还熏动妄心以起诸浪,造种种之业,受身心之苦,分别事识是也,依已上三熏习之义而染法相续也。四净法熏习,此有二:一真如熏习,二妄心熏习。真如熏习者以众生具真如之法,能冥熏无明,以冥熏之因缘使妄心厌生死之苦,乐求涅槃,是名真如熏习。妄心熏习者,以此厌求之妄心还熏习于真如,增其势力,起种种方便随顺之行而灭无明,无明灭故,心相皆尽,得涅槃而成自然之净业,以此熏习而净法不断也。但染法者以自性差别,分为三种,净去则以体用一明一种而巳。见起信论。
【佛学常见辞汇】
无明熏习、妄心熏习、妄境界熏习、净法熏习。
正习
【佛学大辞典】
(术语)正使与习气也。(参见:正使)。四教仪曰:「正习俱除。」
正使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习气之称。正现起之烦恼正体曰正使。其烦恼之馀习曰习气。阿罗汉虽断正使,而习气不能亡也。观经玄义分偈曰:「正使尽未尽,习气亡未亡。」四教仪曰:「但断正使不能侵习。」
永断习气智
【佛学大辞典】
(杂语)大日如来出生西方金刚利菩萨之智也。出生义曰:「就一切如来永断习气智而生金刚利。」
妄心薰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薰习之一。(参见:四薰习)
妄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妄念妄想之习惯。
因熏习镜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镜之一。于真如体内具足一切之功德,而熏习众生以为成佛之正因,如净镜现一切之影也。起信论曰:「二者因熏习镜,谓如实不空。一切世间境界,悉于中现。不出不入,不失不坏,常住一心。」
【三藏法数】
谓真如觉体,能作现法之因,复能熏习内心,而一切境界悉于中现,故名因熏习镜。(已上二种,明真如在缠,故有空不空之义也。缠者,烦恼业缚也。)
有支习气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种习气之一。谓为三有因之熏习气分,能招三界异熟果法之业种也。有二种。一招人天之善果者,二招三恶趣非爱之果者。成唯识论八曰:「有支习气,谓招三界异熟业种。有支有二:一有漏善,即是能招可爱业。二诸不善,即是能招非爱果业。随二有支所熏成种,令异熟果善恶趣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