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毁风败俗(毁风败俗)  拼音:huǐ fēng bài sú
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善良习俗。《晋书。卷四五。刘毅传》:「毁风败俗,无益于化;古今之失,莫大于此。」也作「伤风败俗」。
《国语辞典》:袭以成俗(袭以成俗)  拼音:xí yǐ chéng sú
因袭旧有的事物,且已成为一种习俗。明。朱彝尊《曝书亭集。卷六二。朱右传》:「世代沿革,袭以成俗,无复古意。」
分类:因袭习俗
《国语辞典》:同声异俗(同声异俗)  拼音:tóng shēng yì sú
人初生时,啼声相同,长大以后,因生长环境不同而致所学的习俗各异。语本《荀子。劝学》:「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国语辞典》:特殊营业(特殊营业)  拼音:tè shū yíng yè
经营与公共秩序、社会习俗或治安有关的营业。如酒家、酒吧、茶室、游艺场业、爆竹烟火业及旧货业等。也称为「特种行业」。
《国语辞典》:怨世骂时(怨世骂时)  拼音:yuàn shì mà shí
抱怨咒骂当世的习俗。《红楼梦》第一回:「则知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并非怨世骂时之书矣。」
《国语辞典》:猪脚面线(猪脚面线)  拼音:zhū jiǎo miàn xiàn
猪蹄膀与面线和煮成的面。民间习俗以吃猪脚面线可以长寿及去霉运。
《国语辞典》:安太岁(安太岁)  拼音:ān tài suì
一种民间习俗。根据民间道士的说法,与当年「太岁神」对冲的人,会有大凶降临,化解之道,即请庙公将其姓名安置在供奉「太岁神」的神龛上,或在家中贴上太岁符,每逢初一、十五,还要祭祀拜神。
《国语辞典》:观光团(观光团)  拼音:guān guāng tuán
游览参观他国风景习俗、文物制度的团体。
《国语辞典》:孤鸾年(孤鸾年)  拼音:gū luán nián
民间习俗中以为不宜婚嫁的年头。如:「今年适逢孤鸾年,结婚的人比往年少。」
《国语辞典》:划龙舟(划龙舟)  拼音:huá lóng zhōu
端午节的庆祝活动。按照习俗,农历五月五日这天,众人组成船队,划动雕刻成龙形的木舟,彼此竞赛,以纪念投江自杀的爱国诗人屈原。
《国语辞典》:大除夕  拼音:dà chú xì
阴历十二月最末一日的晚上。习俗上,这是全家人团聚的时刻。也称为「大年节」。
《国语辞典》:丁字裤(丁字裤)  拼音:dīng zì kù
形状如丁字的裤子。为特定地区或特定习俗的穿著。如台湾兰屿人民或日本相扑人士等。
《国语辞典》:点灶灯(点灶灯)  拼音:diǎn zào dēng
旧时习俗从正月十三日晚上开始,要在厨房下悬点灶灯,五个夜晚,至十八日元宵节的高潮结束为止。相传点灯之俗至南宋时就开始流行了,明朝时曾一度把灯节扩大为十天。
《漢語大詞典》:醉涂司命(醉塗司命)
民间年终祭灶神的一种习俗。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十二月﹞二十四日, 秋鸿 来,亦留住宿,观祀灶。 秋鸿 乃留诗曰:‘醉涂司命欲朝天,爆竹声中惜逝川。’”参见“ 醉司命 ”。
《漢語大詞典》:醉司命
民间年终祭灶神的一种习俗。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二月:“二十四日交年,都人至夜请僧道看经……帖灶马於灶上,以酒糟涂抹灶门,谓之醉司命。” 宋 吴泳 《别岁诗》:“灶涂醉司命,门贴画 钟馗 。”后因称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为“醉司命”。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醉司命之夕,风雪遄归。”
《国语辞典》:燎星  拼音:liào xīng
一种用火烧除祖坟上枯草的习俗。可免祖坟堙没草丛中,同时表示星火可以烧旺后代。这种习俗有在除夕晚间,有在元宵夜举办,各地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