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412,分161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九万
九曲
九江
重九
九秋
九华
九华
九泉
九疑
九衢
九鼎
九龙
九转
九折
九人
《骈字类编》:九万(九万)
唐 李白 古风 其三十三 吾观摩天飞,九万方未已。
宋 王十朋 寄万大年 九万程遥共退飞,江南竹叶后先归。
宋 刘著 至日 安得绝云行九万,却骑鲸背上青天。
元 杨载 雪轩 上下九万里,洗净无纤埃。
《漢語大詞典》:九曲
(1).迂回曲折。 汉 王褒 《九怀·危俊》:“径 岱 土兮魏闕,歷九曲兮牵牛。” 唐 卢纶 《送郭判官赴振武》诗:“ 黄河 九曲流,繚绕古边州。” 明 唐寅 《金粉福地赋》:“三重银户,入九曲之摩尼。”摩尼,梵语“宝珠”的译名。
(2).指 黄河 。因其河道曲折,故称。 唐 黄滔 《融结为河岳赋》:“ 三门 九曲,竞呈昇没之源; 太华 维 嵩 ,交闢奔衝之路。” 唐 齐己 《潇湘二十韵》:“对兹伤九曲,含浊出 崑崙 。”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九曲风涛何处显?则除是此地偏。”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劫宝》:“九曲天险,只用莲舟荡漾。”
(3).指 福建 武夷山 的 九曲溪 。 宋 朱熹 《武夷櫂歌》之十:“ 九曲 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 元 萨都剌 《武夷馆方池》诗:“溪船明日泛 九曲 ,出入紫翠听潺湲。” 郁达夫 《咏武夷》:“ 武夷 三十六雄峯, 九曲 清溪境不同。”
《骈字类编》:九江
唐 崔颢 杂曲歌辞 长干曲四首 其二 家临九江水,去来九江侧。
唐 刘长卿 送李二十四移家之江州 九江春草绿,千里暮潮归。
唐 皇甫冉 落第后东游留别 九江连涨海,万里任虚舟。
唐 顾况 庐山瀑布歌送李顾 火雷劈山珠喷日,五老峰前九江溢。
唐 元稹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唐 李洞 金陵怀古 一遇灵鳌开睡眼,六朝灰尽九江空。
唐 李群玉 桑落洲 九江寒露夕,微浪北风生。
元 丁鹤年 次小孤山 山联庐霍朝三楚,水落荆扬限九江。
分类:九江
《國語辭典》:重九  拼音:chóng jiǔ
农历九月九日。参见「重阳节」条。南朝梁。王筠〈摘园菊赠谢仆射举〉诗:「重九惟嘉节,抱一应元贞。」
《國語辭典》:重阳(重陽)  拼音:chóng yáng
农历九月九日。参见「重阳节」条。宋。李清照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词:「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國語辭典》:九秋  拼音:jiǔ qiū
1.秋季九十日。《文选。张衡。南都赋》:「结九秋之增伤,怨西荆之折盘。」《文选。曹植。七启》:「九秋之夕,为欢未央。」
2.深秋。《幼学琼林。卷一。岁时类》:「九秋授禦寒之服,自古已然。」唐。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诗:「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3.九年。唐。刘禹锡〈谪九年赋〉:「古称思妇,已历九秋,未必有是,举为深愁。」
《國語辭典》:九华(九華)  拼音:jiǔ huā
九九重阳节所开的花。指菊花。晋。陶渊明〈九日闲居诗。序〉:「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漢語大詞典》:九子山
即 九华山 。 唐 罗隐 《送姚安之赴任秋浦》诗:“王侯水暖鱼鳞去, 九子山 晴雁序来。”太平御览卷四六引《九华山录》:“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峯峦异状,其数有九,故号 九子山 焉。” 明 李贤 明一统志·安徽:“ 九华山 ,在 青阳县 南,旧名 九子山 。”
分類:九华山
《國語辭典》:九华(九華)  拼音:jiǔ huá
九,言其繁多。九华形容宫室及器物装饰的色彩缤纷绚丽。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一八首之一:「七䌽芙容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
《國語辭典》:九泉  拼音:jiǔ quán
人死后鬼魂所住的地下。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替你孩儿尽养生送死之礼,我便九泉之下可也瞑目。」《三国演义》第四○回:「异日死于九泉之下,何面目复见吾兄乎?」
《漢語大詞典》:九疑
亦作“ 九嶷 ”。
(1).山名。在 湖南 宁远县 南。山海经·海内经:“南方 苍梧 之丘, 苍梧 之渊,其中有 九嶷山 , 舜 之所葬,在 长沙 零陵 界中。” 郭璞 注:“其山九谿皆相似,故云‘九疑’。”史记·五帝本纪:“﹝ 舜 ﹞葬於 江 南 九疑 ,是为 零陵 。” 唐 李涉 《寄荆娘写真》诗:“ 苍梧 九疑 在何处,斑斑竹泪连 瀟湘 。” 金 元好问 《湘夫人咏》:“ 九疑山 高猿夜啼,竹枝无声堕残露。” 陈毅 《过太行山书怀》诗:“突围到 章贡 ,埋伏到 九嶷 。”
(2).指 九疑山 之神。《楚辞·离骚》:“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繽其并迎。” 王逸 注:“言 巫咸 得己椒糈,则将百神蔽日来下, 舜 又使 九疑 之神,纷然来迎。”
《國語辭典》:九衢  拼音:jiǔ qú
四通八达的道路。《楚辞。屈原。天问》:「靡蓱九衢,枲华安居。」《聊斋志异。卷一○。席方平》:「隳突叫号,虎威断九衢之路。」
《國語辭典》:九鼎  拼音:jiǔ dǐng
1.夏禹时,以九州贡金所铸的鼎,被夏、商、周三代奉为象徵国家政权的传国宝器。周德衰,九鼎乃没于泗水彭城下。见《史记。卷一二。孝武本纪》。
2.比喻分量极重。如:「一言九鼎」。宋。黄庭坚〈次韵答叔原会寂照房呈稚川〉诗:「声名九鼎重,冠盖万夫望。」
《國語辭典》:九龙(九龍)  拼音:jiǔ lóng
1.传说中的神兽,能治水。《抱朴子。内篇。金丹》:「能调和阴阳,役使鬼神风雨,骖驾九龙十二白虎。」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三折:「今年是九龙治水,少不的珠露成灾。」
2.对一门九子的美称。如北魏崔长瑜子枢等九人,人称「九龙」;北齐王昕兄弟九人,风流蕴藉,世称为「王氏九龙」。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卷七。氏族类》。
《漢語大詞典》:九逸
指 汉文帝 的九匹良马。西京杂记卷二:“ 汉文帝 自 代 还,有良马九匹,皆天下之骏马也。一名浮云,一名赤电,一名絶羣,一名逸驃,一名紫燕騮,一名緑螭驄,一名龙子,一名麟驹,一名絶尘,号为九逸。”
《漢語大詞典》:九转(九轉)
(1).九次提炼。道教谓丹的炼制有一至九转之别,而以九转为贵。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九转之丹服之,三日得仙。” 元 无名氏 《货郎担》第四折:“恰便似九转飞芒, 老君 炼丹。”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九:“盖仙人以万斛朱沙,十年伏火,九转成此渥丹耳。”
(2).指九转丹或其炼制秘诀。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神仙》:“寻玉尘於万里,守金灶於千年。三尸可度,九转难传。” 宋 苏辙 《唐修撰义问挽词》之一:“九转今犹在,参同岂妄传。”镜花缘第六回:“此草生於开闢之初,歷年既深,故功有九转之妙,洵为希世希珍。”
(3).指官秩相当于从三品。南史·刘亨之传:“ 亨之 出为 南郡 太守,帝谓尚书令 何敬容 曰:‘ 荆州 长史、 南郡 太守,皆是僕射出入。今者 亨之 便是九转。’”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勋:十有二转为上柱国,比正二品;十一转为柱国,比从二品;十转为上护军,比正三品;九转为护军,比从三品。”
(4).九次迁官。宋史·王安石传:“ 慈圣 、 宣仁 二太后流涕谓帝曰:‘ 安石 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 观文殿 大学士知 江寧府 ,自礼部侍郎超九转为吏部尚书。”按 宋 制,礼部侍郎须九次转官始至吏部尚书。 王安石 由礼部侍郎迳转吏部尚书,故云“超九转”。参阅宋史·职官志九
(5).反复诵读。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一折:“我和他十载习兵书,九转能成诵。”
(6).反复翻转。《平山冷燕》第八回:“一霎时,心中就有千思万虑,肠回九转。”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四回:“ 元洪 数月以来,踌躇再四,受功忧乱,五内交萦,回肠九转,忧心百结。”
《骈字类编》:九折
唐 虞世南 从军行二首 其一 马冻重关冷,轮摧九折危。
唐 卢照邻 至望喜瞩目言怀贻剑外知己 圣图夷九折,神化掩三分。
唐 李白 蜀道难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唐 温庭筠 锦城曲 蜀山攒黛留晴雪,簝笋蕨芽萦九折。
宋 陆游 世事 山林已结三生愿,朝市谁非九折途。
宋 楼钥 赵资政园梅篆 九折坂中经蜀险,八盘岭上趁朝忙。
《漢語大詞典》:九人
汉 扬雄 著《太玄》,定人为九等。 汉 扬雄 《太玄·数》:“九人:一为下人;二为平人;三为进人;四为下禄;五为中禄;六为上禄;七为失志;八为疾瘀;九为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