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箴
九转丹(又作:九转)
三旬九饮
欧九记
七还九转
九江神仙
四至九卿
翠蓂九叶(又作:九蓂)
一力胜九牛
张九龄贬荆州
张子寿
九龄
邹子说九瀛
相关人物
刘器之晚居南京,马巨济涓作少尹。巨济廷试日,器之作详定官所取也,而巨济每见器之,未尝修门生之敬,器之不平,因以语客。客以讽巨济,巨济曰:「不然。凡省闱解送,则有主文,故所取士得以称门生。殿试盖天子自为座主,岂可复称门生于他人?幸此以谢刘公也。」客以告器之,器之叹服其说,自是甚欢。
相关人物
《冀州箴》曰:「洋洋冀州……牧臣司冀。敢告在阶。」《兖州箴》曰:「悠悠济河。……牧臣司兖。敢告执书。」《交州箴》曰:「交州荒裔……牧臣司交。敢告执宪。」
赞曰:雄之自序云尔。初,雄年四十馀,自蜀来至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岁馀,奏羽猎赋,除为郎,给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哀帝之初,又与董贤同官。当成、哀、平间,莽、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徙官。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恬于势利乃如是。实好古而乐道,其意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史篇莫善于仓颉,作训纂;箴莫善于〈虞箴〉,作〈州箴〉。赋莫深于离骚,反而广之;辞莫丽于相如,作四赋:皆斟酌其本,相与放依而驰骋云。用心于内,不求于外,于时人皆曶之;唯刘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谭以为绝伦。晋·晋灼著:「九州之箴也。」
长怀五羖赎,终著九州箴。 李商隐 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
一转之丹,服之三年得仙。二转之丹,服之二年得仙。……九转之丹,服之三日得仙……其转数多,药力盛,故服之用日少,而得仙速也。
太原闵仲叔者,世称节士,虽周党之洁清,自以弗及也。党见其含菽饮水,遗以生蒜,受而不食。建武中,应司徒侯霸之辟,既至,霸不及政事,徒劳苦而已。仲叔恨曰:「始蒙嘉命,且喜且惧;今见明公,喜惧皆去。以仲叔为不足问邪,不当辟也。辟而不问,是失人也。」遂辞出,投劾而去。
九转欲成就,百神应主持。 刘禹锡 和乐天烧药不成命酒独醉
愿君此地攻文字,如炼仙家九转丹。 吕温 同恭夏日题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
分明仙籍列清虚,自是还丹九转疏。 皮日休 宏词下第感恩献兵部侍郎
莫合九转大还丹,莫读三十六部大洞经。 卢仝 忆金鹅山沈山人二首
炉中九转炼虽成,教主看时亦自惊。 秦韬玉 投知己
九转丹成最上仙,青天暖日踏云轩。 赵嘏 喜张濆及第
空留华表千年约,才毕丹炉九转功。 郑璧 和袭美伤顾道士
三徵不起时贤议,九转终成道者言。 黄滔 寄罗郎中隐
相关人物
子思居于卫,缊袍无表,二旬而九食,田子方闻之,使人遗狐白之裘,恐其不受,因谓之曰:「吾假人,遂忘之;吾与人也,如弃之。」子思辞而不受,子方曰:「我有子无,何故不受?」子思曰:「伋闻之,妄与不如弃物于沟壑,伋虽贫也,不忍以身为沟壑,是以不敢当也。」
右蔡君谟之书,八分散隶正楷行狎大小草众体皆精,其平生手书小简残篇断稿,时人得之者甚多,惟不肯与人书石,而独喜书馀文也。
吕曰:「大还丹既已知矣,所谓七返还丹、九转还丹者何也?」钟曰;「五行生成之数,五十有五。……人身之中,共有五行生成之道。……奉道之士始也交媾龙虎,而采心之正阳之气。正阳之气,乃心之士也。七返中元而入下田养就胎仙,复还于心,乃曰七返还丹也。……七既还心以绝肺液,肺之九转而助心,九之肺气盛而隔长,则九三之阳长矣,是为九转还丹也。」
相关人物
参考典故
梅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人也。少学长安,明尚书、谷梁春秋,为郡文学,补南昌尉。后去官归寿春,数因县道上言变事,求假轺传,诣行在所条对急政,辄报罢。是时成帝委任大将军王凤,凤专势擅朝,而京兆尹王章素忠直,讥刺凤,为凤所诛。……至元始中,王莽颛政,福一朝弃妻子,去九江,至今传以为仙。其后,人有见福于会稽者,变名姓,为吴市门卒云。
棘寺初衔命,梅仙已误身。 刘长卿 西庭夜燕喜评事兄拜会
李膺门客为闲客,梅福官衔改旧衔。 周朴 喜贺拔先辈衡阳除正字
怀仙梅福市,访旧若耶溪。 孟浩然 久滞越中贻谢南池会稽贺少府
君学梅福隐,余从伯鸾迈。 孟浩然 适越留别谯县张主簿申屠少府
梅尉吟楚声,竹风为凄清。 孟郊 同从叔简酬卢殷少府
以言神仙尉,因致瑶华音。 常建 送李十一尉临溪
愁烟闭千里,仙尉其何如。 常建 送楚十少府
梅真入仕提雄笔,阮瑀从军著采衣。 方干 寄台州孙从事百篇
棋功过却杨玄宝,易义精于梅子真。 方干 赠夏侯评事
东峰道士如相问,县令而今不姓梅。 曹松 乱后入洪州西山
梅生亦何事,来作南昌尉。 李白 赠瑕丘王少府
一尉居倏忽,梅生有仙骨。 李白 酬谈少府
共食田文饭,先之梅福官。 李端 送丁少府往唐上
遥知拜庆后,梅尉称仙才。 李端 送赵给事侄尉丹阳
莫学生乡思,梅真正少年。 李端 送雍丘任少府
自是葛洪求药价,不关梅福恋簪裾。 李群玉 送陶少府赴选
白水见舅氏,诸翁乃仙伯。 杜甫 白水(即奉先)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原注。天宝十五载五月作。)
隐吏逢梅福,游山忆谢公。 杜甫 送裴二虬作尉永嘉
神仙中人不易得,颜氏之子才孤标。 杜甫 醉歌行赠安公颜少府请顾八题壁
梅仙归剧县,阮巷奏离琴。 权德舆 送二十叔赴任馀杭尉
参卿滞孙楚,隐市同梅福。 权德舆 送任安刘少府
屡迁君擢桂,分尉我从梅。 王湾 哭补阙亡友綦母学士
梅生谅多感,归止岂吾庐。 卢纶 和李中丞酬万年房署少府过汾州景云观因以寄上房与李早年同居此观
潘县花添发,梅家鹤暂来。 卢纶 送黎燧尉阳翟
梅福幽栖处,佳期不忘还。 祖咏 题韩少府水亭
只是胜之为御史,不知梅福是仙人。 罗隐 送卢端公归台卢校书之夏县
离别莫言关塞远,梦魂长在子真家。 独孤及 海上怀华中旧游寄郑县刘少府造渭南三少府崟
子真能自在,江海意何如。 耿湋 赠别安邑韩少府
别后吴中使,应须访子真。 贾岛 送友人弃官游江左
雕残贵有亲仁术,梅福何须去隐吴。 耿湋 送大谷高少府
自笑老为梅少府,可堪贫摄鲍参军。 郑谷 结绶鄠郊縻摄府署偶有自咏
皇枝双玉树,吏道二梅仙。 钱起 李四劝为尉氏尉李七勉为开封尉
谁知仙吏去,宛与世尘遥。 钱起 送昆山孙少府
湖山入闾井,鸥鸟傍神仙。 钱起 送沈少府还江宁
且乐神仙道,终随鸳鹭群。 钱起 送陆三出尉
梅生寄黄绶,不日在青云。 钱起 送陆三出尉
自叹梅生头似雪,却怜潘令县如花。 钱起 题郎士元半日吴村别业兼呈李官
闻道神仙尉,怀德遂为邻。 陈子昂 同旻上人伤寿安傅少府
官传梅福政,县顾赤松家。 马戴 送顾少府之永康
相关人物
卒后,上以黯故,官其弟仁至九卿,子偃至诸侯相。黯姊子司马安亦少与黯为太子洗马。安文深巧善宦,四至九卿,以河南太守卒。
周堪字少卿,齐人也。与孔霸俱事大夏侯胜。霸为博士。堪译官令,论于石渠,经为最高,后为太子少傅,而孔霸以太中大夫授太子。及元帝即位,堪为光禄大夫,与萧望之并领尚书事,为石显等所谮,皆免官。望之自杀,上悯之,乃擢堪为光禄勋,语在刘向传。堪授牟卿及长安许商长伯。牟卿为博士。霸以帝师赐爵号成君,传子光,亦事牟卿,至丞相,自有传。由是大夏侯有孔、许之学。商善为算,著五行论历,四至九卿,号其门人沛唐林子高为德行,平陵吴章伟君为言语,重泉王吉少音为政事,齐炔钦幼卿为文学。王莽时,林、吉为九卿,自表上师冢,大夫博士郎吏为许氏学者,各从门人,会车数百两,儒者荣之。钦、章皆为博士,徒众尤盛。章为王莽所诛。
帝尧之母曰庆都,生于斗维之野,常有黄云覆护其上。及长,观于三河,常有龙随之。一旦龙负图而至,其文要曰:「亦受天祐。」眉八彩,鬓发长七尺二寸,面锐上丰下,足履翼宿。既而阴风四合,赤龙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其状如图。及长,身长十尺,有圣德,封于唐。梦攀天而上。高辛氏衰,天下归之。在帝位七十年,景星出翼,凤皇在庭,朱草生,嘉禾秀,甘露润,醴泉出,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厨中自生肉,其薄如箑,摇动则风生,食物寒而不臭,名曰「箑脯」。又有草夹阶而生,月朔始生一荚,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荚,及晦而尽,月小则一荚焦而不落,名曰「蓂荚」,一曰「历荚」。归功于舜,将以天下禅之,乃洁斋修坛场于河、雒,择良日,率舜等升首山,遵河渚。有五老游焉,盖五星之精也。相谓曰:「河图将来告帝以期,知我者重瞳黄姚。」五老因飞为流星,上入昴。二月辛丑昧明,礼备,至于日昃,荣光出河,休气四塞,白云起,回风摇,乃有龙马衔甲,赤文绿色,临坛而止,吐甲图而去。甲似龟,背广九尺,其图以白玉为检,赤玉为字,泥以黄金,约以青绳。检文曰:「闿色授帝舜。」言虞、夏、殷、周、秦、汉当授天命。帝乃写其言,藏于东序。后二年二月仲辛,率群臣沈璧于洛。礼毕,退俟,至于下昃,赤光起,玄龟负书而出,背甲赤文成字,止于坛。其书言当禅舜。遂让舜。
公仪伯以力闻诸侯,堂溪公言之于周宣王,王备礼以聘之。公仪伯至;观形,懦夫也。宣王心惑而疑曰:「女之力何如?」公仪伯曰:「臣之力能折春螽之股,堪秋蝉之翼。」王作色曰:「吾之力能裂犀兕之革,曳九牛之尾,犹憾其弱。女折春螽之股,堪秋蝉之翼,而力闻天下,何也?」公仪伯长息退席,曰:「善哉王之问也!臣敢以实对。臣之师有商丘子者,力无敌于天下,而六亲不知;以未尝用其力故也。臣以死事之。乃告臣曰:『人欲见其所不见,视人所不窥;欲得其所不得,修人所不为。故学?者先见舆薪,学听者先闻撞钟。夫有易于内者无难于外。于外无难,故名不出其一家。』今臣之名闻于诸侯,是臣违师之教,显臣之能者也。然则臣之名不以负其力者也,以能用其力者也;不犹愈于负其力者乎?」
相关人物
尝荐长安尉周子谅为监察御史,子谅劾奏仙客,其语援谶书。帝怒,杖子谅于朝堂,流瀼州,死于道。九龄坐举非其人,贬荆州长史。虽以直道黜,不戚戚婴望,惟文史自娱,朝廷许其胜流。久之,封始兴县伯,请还展墓,病卒,年六十八,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文献。
相关人物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曾祖君政,韶州别驾,因家于始兴,今为曲江人。父弘愈,以九龄贵,赠广州刺史。九龄幼聪敏,善属文。年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大嗟赏之,曰:「此子必能致远。」登进士第,应举登乙第,拜校书郎。玄宗在东宫,举天下文藻之士,亲加策问,九龄对策高第,迁右拾遗。……初,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说卒后,上思其言,召拜九龄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再迁中书侍郎。常密有陈奏,多见纳用。
「文王谓武王曰:『女何梦矣?』武王对曰:『梦帝与我九龄?』」文王曰:『女以为何也?』武王曰:『西方有九国焉,君王其终抚诸。』文王曰:『非也。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我百,尔九十,吾与尔三焉。』文王九十七乃终。武王九十三而终。」东汉·郑玄注:「九龄,九十年之祥也。」
岂比周王梦,徒言得九龄。 李频 府试老人星见
相关人物
驺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于身,施及黎庶矣。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馀万言。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先序今以上至黄帝,学者所共术,大并世盛衰,因载其禨祥度制,推而远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其术皆此类也。
邹子何寥廓,漫说九瀛垂。 陈子昂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邹衍
(2).指九转丹或其炼制秘诀。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神仙》:“寻玉尘於万里,守金灶於千年。三尸可度,九转难传。” 宋 苏辙 《唐修撰义问挽词》之一:“九转今犹在,参同岂妄传。”《镜花缘》第六回:“此草生於开闢之初,歷年既深,故功有九转之妙,洵为希世希珍。”
(3).指官秩相当于从三品。《南史·刘亨之传》:“ 亨之 出为 南郡 太守,帝谓尚书令 何敬容 曰:‘ 荆州 长史、 南郡 太守,皆是僕射出入。今者 亨之 便是九转。’”《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勋:十有二转为上柱国,比正二品;十一转为柱国,比从二品;十转为上护军,比正三品;九转为护军,比从三品。”
(4).九次迁官。《宋史·王安石传》:“ 慈圣 、 宣仁 二太后流涕谓帝曰:‘ 安石 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 观文殿 大学士知 江寧府 ,自礼部侍郎超九转为吏部尚书。”按 宋 制,礼部侍郎须九次转官始至吏部尚书。 王安石 由礼部侍郎迳转吏部尚书,故云“超九转”。参阅《宋史·职官志九》。
(5).反复诵读。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一折:“我和他十载习兵书,九转能成诵。”
(6).反复翻转。《平山冷燕》第八回:“一霎时,心中就有千思万虑,肠回九转。”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四回:“ 元洪 数月以来,踌躇再四,受功忧乱,五内交萦,回肠九转,忧心百结。”
(2).指九转丹或其炼制秘诀。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神仙》:“寻玉尘於万里,守金灶於千年。三尸可度,九转难传。” 宋 苏辙 《唐修撰义问挽词》之一:“九转今犹在,参同岂妄传。”《镜花缘》第六回:“此草生於开闢之初,歷年既深,故功有九转之妙,洵为希世希珍。”
(3).指官秩相当于从三品。《南史·刘亨之传》:“ 亨之 出为 南郡 太守,帝谓尚书令 何敬容 曰:‘ 荆州 长史、 南郡 太守,皆是僕射出入。今者 亨之 便是九转。’”《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勋:十有二转为上柱国,比正二品;十一转为柱国,比从二品;十转为上护军,比正三品;九转为护军,比从三品。”
(4).九次迁官。《宋史·王安石传》:“ 慈圣 、 宣仁 二太后流涕谓帝曰:‘ 安石 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 观文殿 大学士知 江寧府 ,自礼部侍郎超九转为吏部尚书。”按 宋 制,礼部侍郎须九次转官始至吏部尚书。 王安石 由礼部侍郎迳转吏部尚书,故云“超九转”。参阅《宋史·职官志九》。
(5).反复诵读。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一折:“我和他十载习兵书,九转能成诵。”
(6).反复翻转。《平山冷燕》第八回:“一霎时,心中就有千思万虑,肠回九转。”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四回:“ 元洪 数月以来,踌躇再四,受功忧乱,五内交萦,回肠九转,忧心百结。”
(2).泛称地方官。 唐 孟郊 《同从叔简酬卢殷少府》诗:“梅尉吟 楚 声,竹风为凄清。深虚冰在性,高洁云入情。”
(2).指九十岁。语本《礼记·文王世子》:“ 文王 谓 武王 曰:‘女何梦矣?’ 武王 对曰:‘梦帝与我九龄。’ 文王 曰:‘女以为何也?’ 武王 曰:‘西方有九国焉,君王其终抚诸。’ 文王 曰:‘非也!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我百、尔九十,我与尔三焉。’ 文王 九十七乃终, 武王 九十三而终。” 郑玄 注:“九龄,九十年之祥也。”后引申为长寿。 唐 殷寅 《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诗:“言因六梦接,庆叶九龄传。” 宋 范成大 《别拟太上皇帝挽歌词》:“如何千万寿,不待九龄终。”《扫迷帚》第二回:“在 文王 之告 武王 曰,梦帝锡九龄,不赐 管 蔡 ,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