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面壁九年
 
达摩面壁
 
面九年壁
  
面壁九夏

相关人物
菩提达摩


《大正新脩大藏经》卷五十一〈史传部三〉~29~
广州刺史萧昂具主礼迎接,表闻武帝。帝览奏,遣使赍诏迎请,当大通元年丁未岁也。十月一日至金陵。帝问曰:「朕即位已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师曰:「并无功德。」帝曰:「何以无功德?」师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帝曰:「如何是真功德?」答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帝又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师曰:「廓然无圣。」帝曰:「对朕者谁?」师曰:「不识。」帝不领悟。师知机不契,是月十九日,潜回江北。十一月二十三日,届于洛阳,当后魏孝明太和十年也。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竞起害心,数加毒药。至第六度,以化缘已毕,传法得人,遂不复救之,端居而逝。即后魏孝明帝太和十九年丙辰岁十月五日也。
《神僧传》卷四〈达摩〉
帝不省玄旨,师知机不契,十九日遂去梁,折芦一枝渡江,二十三日北趋魏境,寻至雒邑,初止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壁而坐,九年遂逝焉。
《國語辭典》:九夏  拼音:jiǔ xià
1.夏季九十日。晋。陶渊明〈荣木诗。序〉:「日月推迁,已复九夏。」
2.周朝的九种乐曲,有王夏、肆夏、昭夏、纳夏、章夏、齐夏、族夏、祴夏、骜夏等。见《周礼。春官。钟师》。
《漢語大詞典》:纳夏(納夏)
古乐章名。九夏之一。周礼·春官·锺师:“钟师掌金奏,凡乐事,以钟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纳夏》《章夏》《齐夏》《族夏》《祴夏》《驁夏》。” 郑玄 注:“四方宾来,奏《纳夏》。”
《漢語大詞典》:昭夏
(1).古乐章名。九夏之一。周礼·春官·钟师:“凡乐事,以钟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纳夏》《章夏》《齐夏》《族夏》《祴夏》《驁夏》。”
(2).比喻德行光明伟大。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续《昭夏》,崇号諡,略可道者七十有二君。” 裴駰 集解:“昭,明也;夏,大也。德明大,相继封禪於 泰山 者七十有二人。”
《漢語大詞典》:王夏
周 乐名。九夏之一,王出入时所奏。周礼·春官·锺师:“凡乐事以钟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纳夏》《章夏》《齐夏》《族夏》《祴夏》《驁夏》。” 郑玄 注引 杜子春 曰:“王出入奏《王夏》。” 汉 张衡 《东京赋》:“礼事展,乐物具;《王夏》闋,《騶虞》奏。” 唐 杜甫 《朝享太庙赋》:“於以奏《永安》,於以奏《王夏》。”
《漢語大詞典》:齐夏(齊夏)
古乐章名。九夏之一。周礼·春官·锺师:“凡乐事,以钟鼓奏九夏:《王夏》……《齐夏》。” 郑玄 注:“夫人祭,奏《齐夏》。”参见“ 九夏 ”。
《國語辭典》:九夏  拼音:jiǔ xià
1.夏季九十日。晋。陶渊明〈荣木诗。序〉:「日月推迁,已复九夏。」
2.周朝的九种乐曲,有王夏、肆夏、昭夏、纳夏、章夏、齐夏、族夏、祴夏、骜夏等。见《周礼。春官。钟师》。
《漢語大詞典》:族夏
周 代乐章名。为钟鼓乐九夏之一。周礼·春官·钟师:“凡乐事,以钟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纳夏、章夏、齐夏、族夏、祴夏、驁夏。” 郑玄 注:“先击钟,次击鼓,以奏九夏。夏,大也。乐之大歌有九。”
《漢語大詞典》:骜夏(驁夏)
古乐章名。九夏之一。周礼·春官·锺师:“凡乐事,以鐘鼓奏九夏:《王夏》《肆夏》……《驁夏》。” 郑玄 注:“公出入,奏《驁夏》。”参见“ 九夏 ”。
《國語辭典》:九夏  拼音:jiǔ xià
1.夏季九十日。晋。陶渊明〈荣木诗。序〉:「日月推迁,已复九夏。」
2.周朝的九种乐曲,有王夏、肆夏、昭夏、纳夏、章夏、齐夏、族夏、祴夏、骜夏等。见《周礼。春官。钟师》。
《漢語大詞典》:九年面壁
南朝 梁 普通 年间, 天竺 僧 菩提达磨 泛海来 华 ,是为禅宗初祖。 达磨 渡 江 后,止于 嵩山 少林寺 ,面壁坐禅,默然无语,凡九年。见 晋 法显 神僧传。后以指一心参禅,或借指长期专注于某种学问或工作。
《國語辭典》:面壁  拼音:miàn bì
1.脸对著墙壁。如:「面壁罚站」、「面壁思过」。
2.不理、不睬、不介意。《晋书。卷七五。王湛传》:「述无所应,面壁而已。」
3.无所事事的样子。
4.本指达摩大师在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对墙壁默坐静修。见《五灯会元。卷一。初祖菩提达摩大师》。后用以比喻造诣纯熟高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