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03,分67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上乘
上乘
乘车
乘骢
一乘
十乘
乘潮
照乘
乘机
相乘
乘凉
别乘
乘虚
负乘
后乘
《漢語大詞典》:上乘
(1).佛教语。即大乘。 唐 李邕 《岳麓寺碑》:“﹝ 若法愍禪师 ﹞注《大道经》,究上乘理,永託兹岭,克终厥生。” 五代 李中 《宿山中寺》诗:“瞑目忘尘虑,谈空入上乘。”《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 乐天 一生精究内典,勤脩上乘之业,一心超脱轮迴,往生浄土。”
(2).上品;上等。 明 李贽 《杂说》:“杂剧院本,游戏之上乘也。”《花月痕》第十五回:“ 采秋 言道:‘人之相知,贵相知心,落了言詮,已非上乘。’” 况周颐 《蕙风词语》卷五:“以性灵语咏物,以沉著之笔达出,斯为无上上乘。”
《國語辭典》:上乘  拼音:shàng shèng
1.四马共驾一车为「上乘」。《左传。哀公十七年》:「良夫乘衷甸两牡」句下唐。孔颖达。正义:「盖以四马为上乘,两马为中乘。」
2.上等的好马。《左传。哀公六年》:「尝献马于季孙,不入于上乘,故又献此,请与子乘之。」
3.上等而高妙的境界。《花月痕》第一五回:「人之相知,贵相知心;落了言诠,已非上乘。」
《國語辭典》:乘车(乘車)  拼音:chéng chē
乘坐车辆。如:「请问一下,到台中要去那里乘车?」
《漢語大詞典》:乘骢(乘驄)
后汉书·桓典传:“﹝ 典 ﹞辟司徒 袁隗 府,举高第,拜侍御史。是时宦官秉权, 典 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驄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驄马御史。’”后因以“乘驄”指侍御史。 唐 杜甫 《哭长孙侍御》诗:“礼闈曾擢桂,宪府旧乘驄。” 唐 杜甫 《渝州候严侍御不到先下峡》诗:“闻道乘驄发,沙边待至今。” 唐 韦应物 《寄洪州幕府卢二十二侍御》诗:“忽报 南昌 令,乘驄入郡城。”《剪灯馀话·泰山御史传》:“纠察每侍於帝傍,讜论佇闻於白简。期迈揽轡 范滂 之右,肯居乘驄 桓典 之间。”
分類:侍御御史
《漢語大詞典》:一乘
(1).古时一车四马谓乘,故凡物之四数皆名一乘。管子·乘马:“一乘者,四马也。”仪礼·既夕礼:“翭矢一乘,骨鏃短卫。” 郑玄 注:“四矢曰乘。”
(2).表数量。用于马、车、轿子等。左传·昭公二十年:“使 祝鼃 寘戈於车薪以当门,使一乘从 公孟 以出。”汉书·马援传:“赐 援 兵车一乘,朝见位次九卿。”新唐书·陆长源传:“吾祖罢 魏州 ,有车一乘,而图书半之,吾愧不及先人。”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河台早把自己新得的一乘八人大轿并自己新作全副执事送来。”京剧《锁麟囊》第十三场:“那日 春秋亭 中避雨,就是你一乘花轿,还有第二?”
(3).古以方六里为一乘之地。管子·乘马:“方六里,一乘之地也;方一里,九夫之田也。”按,方六里,即六里见方,亦即三十六平方里。
佛教语。谓引导教化一切众生成佛的唯一方法或途径。《法华经》首倡此说。乘,指车乘,比喻能载人到达涅槃境界。《法华经·方便品》:“十方佛土之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説。” 唐 玄奘 《谢敕赉经序启》:“搜扬三藏,尽龙宫之所储;研究一乘,穷 鷲岭 之遗旨。” 唐 白居易 《爱咏诗》:“辞章讽咏成千首,心行归依向一乘。”我国佛教宗派如 华严宗 等对此还有一些说法。参见“ 一乘显性教 ”。
《漢語大詞典》:一乘显性教(一乘顯性教)
佛教 华严宗 以佛法最上一乘能使一切众生显明本性,与佛无异,因有“一乘显性教”之称。 唐 宗密 原人论·斥偏浅:“佛教自浅之深,略有五等:一、人天教,二、小乘教,三、大乘法相教,四、大乘破相教,五、一乘显性教。”
《骈字类编》:十乘(十乘)
诗:元戎十乘,以先启行人。又见八州下。论语:陈文子有马十乘。 庄子:有见宋王者,锡 车十乘,以其十乘骄稚。庄子吕览:孟尝君为从。公孙弘谓孟尝君曰:君不若使人西 观秦王意者,秦王帝王之主也,君恐不得为臣,何暇从以难之?意者,秦王不肖主也,君从以难之,未晚也。孟尝君曰:善!愿因请公往矣。公孙弘敬诺,以车十乘之秦,见徐坚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诗四騑下。
《漢語大詞典》:乘潮
(1).谓趁着潮水行船。 唐 刘方平 《采莲曲》:“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元史·张弘范传:“ 弘范 麾一军乘潮而战,不克, 李恒 等顺潮而退。”
(2).顺着潮水。 明 刘元卿 《贤奕编·观物·泉海巨鱼》:“ 泉海 有鱼,乘潮入港,潮退不得出。”
(3).引申为随大流。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从“别字”说开去》:“它能够使一部分的有志于改革者迟疑一下子,从招潮者变为乘潮者。”
《漢語大詞典》:照乘
见“ 照乘珠 ”。
《國語辭典》:照乘珠  拼音:zhào shèng zhū
战国时魏惠王的宝珠。珠光能照明前后二十四辆车子。见《史记。卷四六。田敬仲完世家》。后泛指珍贵的珠宝。唐。高适涟上别王秀才〉诗:「何意照乘珠,忽然欲暗投。」明。张四维《双烈记》第三五出:「莫因贪看中秋月,失却盘中照乘珠。」
《國語辭典》:乘机(乘機)  拼音:chéng jī
利用机会。《南史。卷一。宋武帝本纪》:「是故夕寐宵兴,搜奖忠烈,潜构崎岖,过于履虎,乘机奋发,义不图全。」《文明小史》第五九回:「邹绍衍却是个热心人,见冲天炮维新习气过深,时时想要劝化他,常于閒谈的时候乘机规劝。」也作「乘时」。
分類:乘机机会
《漢語大詞典》:相乘
相加;相继。汉书·王莽传中:“政令烦多,当奉行者,輒质问乃以从事,前后相乘,憒眊不渫。” 颜师古 注:“乘,积也,登也。” 唐 柳宗元 《〈非国语〉跋》:“ 吴 越 之事无他焉,举一国足以尽之,而反分为二篇,务以相乘。”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 唐 自 天寳 之后,大乱相乘,盗窃名字跨据藩镇者接踵,加以世有内患,日就衰削。” 清 戴名世 《左生生字说》:“新与旧之相乘,盈与虚之相代,古与今之相閲,而消息循环,不可端倪。”
分類:相乘相继
《國語辭典》:乘凉(乘涼)  拼音:chéng liáng
因热而在透风凉快的地方休息。《红楼梦》第六四回:「只见院中寂静无人,有几个老婆子与小丫头们在回廊下取便乘凉,也有睡卧的,也有坐著打盹的。」《文明小史》第五六回:「家人们忙叫看楼的,在楼底下沿湖栏杆里面搬了两张椅子,一个茶几,请他坐下乘凉。」
《漢語大詞典》:别乘
别驾的别称。 唐 李嘉祐 《送兖州杜别驾之任》诗:“停车邀别乘,促軫奏胡笳。” 宋 梅尧臣 《张圣民学士出御书并法帖共阅之》诗:“冰胶 楚 舸岁将穷, 广陵 别乘怜老翁。”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别驾始 后汉 ,州置别驾治中。然则别驾者,官之名也。若别乘则别驾之义,非官名也。”
分類:别驾
《國語辭典》:乘虚(乘虛)  拼音:chéng xū
1.凌空、腾空。《列子。周穆王》:「乘虚不坠,触实不碍。」《太平广记。卷四。阳翁伯》:「一日,忽有青童乘虚而至,引翁伯至海上仙山,谒群仙。」
2.趁人不备或守备空虚的时候。《后汉书。卷七○。荀彧传》:「布乘虚寇暴,震动人心。」《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倘曹兵乘虚而来,其势危矣。」
《漢語大詞典》:负乘(負乘)
(1).负载,乘坐。 汉 焦赣 《易林·震之兑》:“马能负乘,见邑之野,并获粢稻,喜悦无咎。” 晋 陆云 《答兄平原》诗:“岂敢惮行,哀此负乘。”
(2).见“ 负乘致寇 ”。
分類:负载乘坐
《國語辭典》:负乘致寇(負乘致寇)  拼音:fù shèng zhì kòu
语本《易经。系辞上》:「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因才德不称其位而导致盗寇入侵。北周。庾信 为阎大将乞致仕表:「尸禄素餐,久紊彝典,负乘致寇,徒烦有司。」
《漢語大詞典》:后乘(後乘)
从臣的车马。亦泛指随从在后面的车马。 唐 皮日休 《陪江西裴公游襄州延庆寺》诗:“不署前驱惊野鸟,唯将后乘载诗人。” 清 葆光子 《物妖志·音乐·琴》:“恰闻君新製雅丽,勉和韵自媒,从此愿陪后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