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自乘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乘各自之圣果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三乘各自的圣果。
自解佛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大师七德之一。(参见:智顗)
智顗
【佛学大辞典】
(人名)天台大师,名智顗,字德安,姓陈氏,其母梦吞白鼠而生师。卜者曰:白鼠者,龙所化也。七岁,喜往伽蓝,僧口授普门品,一遍成诵。十八岁就湘州果愿寺法绪出家,二十岁受具。初从慧旷学律,兼通方等诸经。陈文帝元嘉元年时,思禅师止光州大苏山,师往顶拜。思曰:昔日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逐,今复来也。即示以普贤道场法,说法华四安乐行。师日夜自励,经二七日诵经,至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身心豁然而入定,照了法华。思叹曰:非汝不證,非我不识,所入定者,法华三昧前方便,所发功德者,初旋陀罗尼也。纵令文字师千群万众亦不能穷汝辩,当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陈光大元年同法喜等二十七人初至陈都金陵,时年三十。大建元年仪同三司沈君理请居瓦官寺,讲法华,乃一夏九月谈经玄义。止瓦官前后八载,讲大智度论,说次第禅门。陈大建七年秋九月始入天台安居佛陇。九年二月帝诏割始丰县调以充众费,遂创伽蓝,十年五月左仆射徐陵奏于朝,赐修禅寺之号。陈少主数数遣使请师于金陵,师出,止于金陵灵超寺,讲释论及仁王般若于太极殿,后移光宅寺。金陵既败,师往憩于庐山,隋开皇十一年晋王镇建康(即金陵),遣使奉迎,师曰:我与晋王有宿缘,直赴之。此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于总管府金城殿设千僧斋受菩萨戒,师谓王曰:大王纡遵圣戒,可名总持。王赞师曰:大师传佛法灯,宜称智者。十二年师至荆州,为报地恩于当阳县玉泉山建立精舍,赐额云一音,重改玉泉。十三年夏四月于玉泉寺说法华玄义,十四年夏四月又说摩诃止观,晋王入朝,师亦辞归天台。十七年冬十月,晋王归藩,遣使入山奉迎,师随使出山,至石城,乃有疾。曰:石城是天台西门,大佛是当来灵场,处所既好,宜最后用心。右胁西向卧,专称弥陀般若观音,又唱法华无量寿二经,为最后闻思。弟子智朗请曰:不审师何位,此处没,将生何处?师曰:不领吾众,必得六根净(十信位即相似即),为他损己,是五品位,汝何问生,吾诸师友观音侍从,皆来迎我。诫维那曰:人命将终,闻钟磬声则增正念,唯长唯久,气尽为期。言讫,跏趺唱三宝名,如入三昧,时开皇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未时也,寿六十。见智者大师别传,唐高僧传十七。谧法空宝觉灵慧尊者,世称天台大师,称其宗为天台宗。
【佛学常见辞汇】
智者大师。他在天台山创立天台宗,世称天台大师。
向上宗乘
【佛学大辞典】
(术语)极悟之至极宗旨也。碧岩种电钞十垂示曰:「提起向上宗乘,扶竖正法眼藏。」
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十卷,宋法护等译。大宝积经第三金刚力士会之异译。
受大乘戒十忍
【佛学大辞典】
(杂语)大乘授戒之精神列为十条。天台戒疏上曰:「欲受戒者,应香火请一师至佛前受。师应问:能忍十事不?割肉饲鹰投身饿虎等。」顺正记二:「一割肉食鹰,二投身饿虎,三斫头谢天,四折骨出髓,五挑身千灯,六挑眼布施,七剥皮书经,八刺心决志,九烧身供佛,十剌血洒地。」
大乘十种清净禁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见文殊千钵经五。
大乘戒持犯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出义释十三。
戒急乘缓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戒急)。
【三藏法数】
谓因戒急故,得生人天中,虽生人天中,由乘缓故,不乐闻法,是名戒急乘缓。
戒急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专急于成佛之道而研知慧,谓之乘急之人,特严戒法而后研智慧,谓之戒急之人。因此生乘急戒缓,戒急乘缓,乘戒俱急,乘戒俱缓之四种。是谓戒乘之四句。乘急戒缓之人,如维摩居士。戒急乘缓之人,如小乘之比丘。乘戒俱急之人,如出家之菩萨。乘戒俱缓之人,不足言。南本涅槃经六曰:「于乘缓者,乃名为缓。于戒缓者,不名为缓。」止观四上曰:「约此乘戒,四句分别:一乘戒俱急,二乘急戒缓,三戒急乘缓,四乘戒俱缓。」
戒乘四句
【佛学大辞典】
(名数)就持戒与闻法之缓急,为四句分别。以别机类也。(参见:戒急)
戒急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专急于成佛之道而研知慧,谓之乘急之人,特严戒法而后研智慧,谓之戒急之人。因此生乘急戒缓,戒急乘缓,乘戒俱急,乘戒俱缓之四种。是谓戒乘之四句。乘急戒缓之人,如维摩居士。戒急乘缓之人,如小乘之比丘。乘戒俱急之人,如出家之菩萨。乘戒俱缓之人,不足言。南本涅槃经六曰:「于乘缓者,乃名为缓。于戒缓者,不名为缓。」止观四上曰:「约此乘戒,四句分别:一乘戒俱急,二乘急戒缓,三戒急乘缓,四乘戒俱缓。」
究竟一乘法性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四卷,元魏勒那摩提译。
佛性平等一乘
【佛学大辞典】
(杂语)五种一乘之一。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如涅槃经之教也。
佛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所立。说一切众生悉可成佛之道之教法,谓之佛乘。此法不分二乘三乘等,说唯一成佛之法,故又云一乘。华严法华所说之圆教是也。法华经方便品曰:「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又曰:「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三藏法数三十二曰:「如来以一乘实相之法,运诸众生,到涅槃彼岸,故名佛乘。」法华玄义一曰:「大法东渐僧史所载,谁有几人不曾听讲,自解佛乘者乎?」同释签一曰:「佛乘者即是今典,永异馀教。不同三五七九等乘,仍开会之使归于一极,故言佛乘。」【又】三乘之一。三乘中之菩萨乘,对于声闻独觉之二乘而云佛乘。以菩萨乘,为成佛之法故也。法华经譬喻品曰:「当说三乘:声闻、辟支佛、佛乘。(中略)此三乘法,皆是圣所称叹。」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一乘,即唯一能令人成佛的教法。
【三藏法数】
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乘即运载之义。谓如来以一乘实相之法,运诸众生同到涅槃彼岸,故名佛乘。(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三藏法数】
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乘即运载之义。谓如来以一乘实相之法,运诸众生同到涅槃彼岸,是为佛乘。(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佛乘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志求佛果之人之戒律,梵网经所说之戒法是也大日经学处品曰:「所谓一道戒,亦是佛乘戒。以离无量见网,住一实相之道故。」
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法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与十善业道经同。
妙吉祥菩萨所问大乘法螺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大乘百福相经之略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