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6,分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僧智通( 赵 别称 大乘佛 )
源光乘
魏光乘
韦光乘
赵光乘
僧乘如( 萧 )
大乘灯
梁乘
僧真乘( 沈 )
朱千乘
僧乘恩
杨乘(世称 修行杨家 )
公乘亿(字 寿仙、寿山 )
陈乘
其它辞典(续上)
高昙晟(别称 大乘皇帝 )僧智通( 赵 别称 大乘佛 )
源光乘
魏光乘
韦光乘
赵光乘
僧乘如( 萧 )
大乘灯
梁乘
僧真乘( 沈 )
朱千乘
僧乘恩
杨乘(世称 修行杨家 )
公乘亿(字 寿仙、寿山 )
陈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9 【介绍】: 隋唐时僧人。住怀戎。唐高祖武德元年十二月,因县令设斋,士民大集,与僧五千人拥斋众而反,杀县令及镇将,自称大乘皇帝,立尼静宣为邪输皇后,改元法轮。遣使招高开道,立为齐王。开道帅五千人归之。居数月,开道杀昙晟,并其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陕州安邑人,俗姓赵。隋炀帝大业中出家。太宗贞观中诏入翻经馆,与梵僧对译《千臂千眼经》。高宗永徽中又译《千啭陀罗尼观世音菩萨咒》等经。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寿州安丰(今安徽寿县南)人。生卒年不详。唐初禅僧。初诵《楞伽经》千余遍不解,后谒六祖慧能而始得解悟。《景德传灯录》卷五有传,存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宣宗大中间禅僧。嗣归宗法常。后住五台山法华寺,自称大乘佛。《景德传灯录》卷一〇有传,并存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宋高僧传·卷第三 译经篇第一之三
释智通。姓赵氏。本陕州安邑人也。隋大业中出家受具。后隶名总持寺。律行精明经论该博。自幼挺秀。即有游方之志。因往洛京翻经馆。学梵书并语。晓然明解。属贞观中有北天竺僧。赍到千臂千眼经梵本。太宗敕搜天下僧中学解者。充翻经馆缀文笔受證义等。通应其选与梵僧对。译成二卷。天皇永徽四年复于本寺出千啭陀罗尼观世音菩萨咒一卷观自在菩萨随心咒一卷清净观世音菩萨陀罗尼一卷。共四部五卷。通善其梵字复究华言。敌对相翻时皆推伏。又云行瑜伽秘密教大有感通。后不知所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0—746 【介绍】: 唐相州临漳人。中宗神龙中,以荫入仕,历陕州硖石、同州白水二县丞,入为太常寺协律郎,累迁太子中允。坐累贬衢州长史,徙润州别驾。玄宗开元中,历任淄、庐二州刺史,扬州大都督府司马,陈、汝二州刺史。天宝初,历绛郡、冯翊太守。官至太子詹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好为嘲谑。玄宗初,为左拾遗,目姚崇为趁蛇鹳鹊,卢怀慎为觑鼠猫儿,坐品题朝士,贬新州新兴尉。开元中,归朝为左清道率府长史。时有鹡鸰数千集麟德殿庭树,作《鹡鸰颂》,以为友悌之祥。又请用魏徵《类礼》列于经,事竟不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杜陵人。韦叔谐孙。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官朔方节度使。入为卫尉卿。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9 【介绍】: 唐僧。俗姓萧。精研律典,颇善讲宣。代宗大历间,入译场,从不空译经。敕为临坛大德。初住西明寺,自代宗永泰后为长安大安国寺上座僧。有集。全唐文·卷九百十六
乘如。大历中河南登封县安国寺沙门。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六 护教科(二)
未详其氏族乡里。精研律部。尤能力行不怠。代宗朝。与翻译。兼应奉两街临坛度人之任。当是时。凡僧寺皆隶有司。故五众身亡。衣资什具。悉入官库。正同籍没。殊非律指。于是如上言。乞加釐革。大历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诏今后亡僧物。随以入僧。仍斑告中书省牒天下遵行者。积弊顿除。如之力于教门多矣。终于西明安国二寺上座。平生盛著述。圆照编集为三卷。行世。宋高僧传·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乘如。未详氏族。精研律部颇善讲宣。绳准缁徒罔不循则。代宗朝翻经如预其任。应左右街临坛度人弟子千数。先是五众身亡衣资什具悉入官库。然历累朝曷由釐革。如乃援引诸律。出家比丘生随得利死利归僧。言其来往来无物也。比丘贪畜自兹而𡞞者职由于此。今若归官例同籍没。前世遗事阙人举扬。今属文明乞循律法断其轻重。大历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敕下。今后僧亡物随入僧。仍班告中书门牒。天下宜依。如之律匠非上训二众而已。抑亦奋内众之遗事立功不朽。如公是乎。终西明安国二寺上座。有文集三卷。圆照鸠聚流布焉。
人物简介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
大乘灯禅师者。爱州人也。梵名莫诃夜那钵地已波(唐云大乘灯也)幼随父母汎舶往社和罗钵底国。方始出家。后随唐使郯绪相逐。入京。于慈恩寺三藏法师玄奘处进受具戒居京数载颇览经书。而思礼圣踪。情契西极。体蕴忠恕性合廉隅。戒巘存怀禅枝叶虑。以为溺有者假缘。缘非则坠有。离生者托助。助是则乖生。乃毕志王城敦心竹苑。冀摧八难终求四轮。遂持佛像携经论。既越南溟到师子国。观礼佛牙备尽灵异。过南印度复届东天。往耽摩立底国。既入江口遭贼破舶唯身得存。淹停斯国十有二岁颇闲梵语。诵缘生等经兼修福业。因遇商侣。与净相随诣中印度。先到那烂陀。次向金刚座。旋过薛舍离。后到俱尸国。与无行禅师同游此地。灯师每叹曰。本意弘法重之东夏。宁知志不成遂奄尔衰年。今日虽不契怀。来生愿毕斯志。然常为睹史多天业冀会慈氏。日画龙华一两枝用标心至。灯公因道行之次。过道希师所住旧房。当于时也其人已亡。汉本尚存梵夹犹列。睹之潜然流涕而叹。昔在长安同游法席。今于他国但遇空筵。 伤曰。嗟矣死王。其力弥强。传灯之士。奄尔云亡。神州望断。圣境魂扬。眷馀怅而流涕。慨布素而情伤。禅师在俱尸城般涅槃寺而归寂灭。于时年馀耳顺矣。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0 【介绍】: 唐僧。德清人。俗姓沈。幼出家,配住湖州八圣道寺。精于律法,兼长演说。德宗贞元间居安国寺,充供奉大德,未几乞归。有《法华经解疏记》。(《宋高僧传》卷一五)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姓沈氏。湖州德清人。父玄望以孝廉。举兖州司马乘方妊。有神光异气之瑞。生而𭹹玮。器度视群儿弗类。司马喻之。必脩文学。以取官职。则愀然有不得已之色。会鲁公颜真卿。过其家。命诵所习。乃独诵佛经五百纸。一无遗误。公大褒异。为落发。隶住八圣道寺。即得戒于通玄寺常进师所。自尔综习毗尼。尤为进师所爱。谓其徒曰。乘于汝曹。非伯仲也。无何西入京辇。究法华天台疏义于云华寺。声誉蔼然。而章信寺耆宿。又延致之。其讲训之顷。兼经宗律柄之妙。而无所愧于众。贞元间。功德使梁公。以上数幸安国寺。应对顾问。非乘不可。因奏充供奉大德。而徙居焉。时其本师无滞。亦以道业。蒙上恩遇。奏举乘为国祈福。而乘以疾请告归。诏许之。先是无滞梦。乘手捧白莲华南去。至是果验。然于乡里。八为律学座主。四为临坛正员。皆徇诸公请也。复巡礼五台文殊隐现莫测。晚寓护国寺。礼佛名经百过。而忏悔法。日不阙。撰法华经解疏记。元和十五年冬十月示微疾而逝。长庆二年十月十三日。阇毗。而塔其馀炉。遗命也。万年尉王甄。述碑文。宋高僧传·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真乘。姓沈氏。德清人也。厥父玄望孝廉举调兖州司马。母氏妊乘有神光异气之祥。识者言。沈氏必大其阀阅。暨诞生也瑰伟。长与宗族诸子杂处。若群草中之琪树焉。总丱之后。司马以文学喻之令修官业。且愀然如有不得已之色。居处玩戏则以佛像班布。父观其宿习果请出家。属颜鲁公许试经得度。时已暗诵五百纸。比令口讽一无差跌。大见褒异。落发配住八圣道寺得戒。后于通玄寺常进师所综习毗尼。进公见其俊迈也。诫同门曰。乘虽少龄不可以伯仲齿之。后西上京师云华寺学法华天台疏义。大著声望。又章信寺众僧辟其讲发。醉千日者。一听而自醒。迷终身者。暂闻而永悟。经宗律柄兼讲无亏。籍甚缁行炟赫京邑。贞元十一年功德使梁大夫。以德宗亟幸安国寺。奏乘移隶以备应对。充供奉大德数焉。时本师无滞。亦以道业实蒙恩渥。奏举乘为国祈福无滞。忽梦乘捧一白莲华南去。无何乘果疾乞归田闾。敕允。既还乡里。本郡守李公锜田公敦浙东率薛公戒。或踵门而劝登法座。或驰简而延莅戒坛。乘迫以法缘悉所勉强。以是八为律学座主。四为临坛正员。凡训授度人。或巾屦结缘。一无所受。游五台山礼文殊圣容。所见瑞相不可胜言。后在护国寺礼佛名经一百周。忏法之馀。撰法华经解疏记十卷。以元和十五年冬十月示疾而终于本寺。乘精于律法长于演说。以长庆二年十月十三日。焚身于韶村西隅。遵遗命也。万年县尉王甄为碑述德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曾居越州镜中别业。宪宗元和元年春,在越州作诗送日僧空海归国。有诗集一卷,空海曾携归日本,奏上之。今不存。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德宗、宪宗时人。曾居越州镜中别业。宪宗元和元年(806)春,在越州作诗送日僧空海归国。空海归国后所上书目中,有《朱千乘诗》1卷,今不存。事迹据《遍照发挥性灵集》卷四《献杂文表》及其今存诗考知。《全唐诗逸》收诗2句,录自日人大江维时编《千载佳句》卷上。另日本存唐抄本《新撰类林抄》卷四、《弘法大师全集》第七卷收《弘法大师正传》,尚存其诗3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居京师西明寺。好学力行,勤勉门人。玄宗天宝中避地姑臧,极尚经论之学,因重撰《百法论疏》并《钞》,行于西土。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不知何许人。志学寻师颉颃黉肆。尤乐于教养。讲习之美。为四方所归。天宝末。关中版荡。因避地姑臧。众翕然影附。乃自念以差虏之封。习俗易变。此亦佛法之幸也。故重撰百法论疏并钞行之。既示寂。沙门法信禀本道节度使张朝义表进乞使两街三学大德。详定。诏许之。仍赐其僧紫衣。充本道大德。则咸通四年三月也。宋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乘恩。不知何许人也。肇从志学知遍寻师。凡厕黉堂必穷义路。常训门人。曰。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仁智稍成。是殊名同实。趋菩萨地若下坂之走丸耳。恩乐人为学不忘讲导。及天宝末关中版荡。因避地姑臧。旅泊之间嗟彼密迩羌虏之封。极尚经论之学。恩化其内众勉其成功。深染华风悉登义府。自是重撰百法论疏并钞行于西土。其疏祖慈恩而宗潞府。大抵同而少闻异。终后弟子传布。迨咸通四年三月中。西凉僧法信精研此道。禀本道节度使张义朝。表进恩之著述。敕令两街三学大德等详定。实堪行用。敕依其僧赐紫衣。充本道大德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同州冯翊人。杨发子。宣宗大中元年进士。官终殿中侍御史。有俊才,尤能为歌诗。发兄弟四人,乘与诸群从皆以文学登高第,时号“修行杨家”。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祖遗直,客于苏州,父杨发遂家于苏州(今属江苏)。有俊才,宣宗大中元年(847)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事迹见《旧唐书·杨收传》附、《唐诗纪事》卷四七。乘与其父、叔、兄弟皆以文学登第,时号“修行杨家”。乘尤擅长歌诗。张为《诗人主客图》特标举其会昌四年(844)讨刘稹时所赋《甲子岁书事》诗,并列其为“广大教化主”之上入室者。《全唐诗》存诗5首。唐诗汇评
杨乘,生卒年不详,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居吴(今江苏苏州)。大中元年(847),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全唐诗》存诗五首。
作品评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魏人,字寿仙。懿宗咸通进士。为魏博节度使乐彦祯从事,加授侍郎。工诗赋。有诗集、赋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寿仙(一作寿山),魏州(今河北大名)人。出身贫寒,近三十举而未第。曾大病,乡人误传已死。其妻赴京迎丧,相遇于途中,相持痛哭。旋于懿宗咸通十二年(871)登进士第。僖宗乾符四年(877),在万年县尉任,为京兆尹崔淯差为京兆府试官。后魏博节度使乐彦祯辟为从事,加授监察御史衔。昭宗时,又为魏博节度使罗弘信从事。生平散见《唐摭言》卷二、卷八、《北梦琐言》卷二、《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六八、《唐才子传》卷九。亿工诗善赋,擅名于时。其诗三百首,时人多书于屋壁,以为法式。《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公乘亿诗》1卷、《赋集》12卷,今皆佚。《全唐诗》存诗4首、断句1联。全唐文·卷八百十三
亿字寿仙。咸通末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