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大乘论藏
【三藏法数】
论即论议。谓起信等论,唯决择诠辩大乘菩萨修證之法,是名大乘论藏。
小乘经藏
【三藏法数】
谓阿含等经,唯谈真空寂灭之理,诠示声闻、缘觉修行證果之法,是名小乘经藏。(梵语阿含,华言无比法。)
小乘律藏
【三藏法数】
谓四分等律,唯制小乘之人,即声闻、缘觉所持之戒,是名小乘律藏。(四分者,一比丘法、二比丘尼法、三受戒法、四灭诤法也。)
小乘论藏
【三藏法数】
谓俱舍等论,唯决择诠辩小乘声闻、缘觉修證之法,是名小乘论藏。(梵语俱舍,华言藏,谓有包含摄持之义也。)
随乘
【三藏法数】
谓智随理境,如盖随函,随理荷运,故名随乘。
得乘
【三藏法数】
得者,得果得机也。谓得果,故自解脱;得机,故令他解脱;故名得乘。(得果者,得妙觉极果;得机者,得所化之机众也。)
谤大乘
【三藏法数】
大乘即佛菩萨所乘之法也。谓人宿无善种,不能信受如来之法,而于大乘经典,妄生谤毁;既无修种之因,当受地狱之报。如世重病,实难治也。
乘戒俱缓
【三藏法数】
谓因戒缓故,永堕四趣,失天人身;以乘缓故,不得闻法,是名乘戒俱缓。
三乘别教
【三藏法数】
谓如四谛缘起经等,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之所共学。于中二乘未明法空,即是别相,故云三乘别教。
三乘通教
【三藏法数】
谓如般若、深密经等,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之所共学,于中说诸法空,即是通相,故云三乘通教。
一乘分教
【三藏法数】
谓如梵网经等,菩萨不与二乘共学,名为一乘,于中未显法之周普,名为随分,故云一乘分教。
一乘满教
【三藏法数】
谓如华严经等,其中具明法界之理,圆融周普,故云一乘满教。
大乘光明定
【三藏法数】
谓此定所发智慧,即能照了大乘理教行果,故名大乘光明定。(理教行果者,理即所诠之理,教即能诠之教,行即所修之行,果即所證之果也。)
二乘机
【三藏法数】
谓厌畏生死,忻尚涅槃,是名二乘机。(梵语涅槃,华言灭度。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三乘假我
【三藏法数】
谓三乘之人,了知一切五阴等法虚假不实,悉无有我,是为三乘假我。(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