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普为乘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即法相宗也。详名曰普为一切乘教。谓与利益于五乘即人间、天上、声闻、缘觉、菩萨全体之教也。盖法相宗立五性各别,虽主张成佛不成佛,而各授相应之利益,故有此名。
华严一乘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切众生乘唯一道而尽成佛,是云一乘。法华经说此旨,谓之法华一乘,华严经说此理,谓之华严一乘。依华严宗之意,佛之说一乘,有种种。如楞伽胜鬘为绝想一乘,如法华涅槃为同教一乘,华严经为别教一乘。见五教章。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
【佛学大辞典】
(书名)又名华严一乘教分记,华严教分记,一乘教分记,五教分记,五教章。三卷,又四卷。唐法藏撰。说一乘之义并五教之分际。
华严一乘十玄门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杜顺说,智俨撰。就海印三昧所现而分十门,明其玄旨者。
菩萨乘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乘之一。修六度之行,圆满二利,而到佛果之乘教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大乘,为五乘之一,即修六度万行圆满自他二利以达到佛界的教法。(参见:大乘)
【三藏法数】
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谓觉悟一切有情众生也。菩萨行六度行,广化众生出离生死,故以此六度为乘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三藏法数】
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谓菩萨之人以六度万行为乘,运诸众生同出三界,故名菩萨乘。(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三藏法数】
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今称菩萨者,从略也。华言觉有情,谓觉悟一切有情众生也。以六度为乘,运诸众生,同出三界,而到涅槃彼岸,故名菩萨乘。(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大乘
【佛学大辞典】
(术语)Mana%ya%na,梵语摩诃衍,译言大乘。大者对小之称,乘以运载为义,以名教法,即大教也。使求灰身灭智空寂之涅槃之教。谓之小乘。此中有声闻缘觉之别,使开一切智之教,为大乘。此中有一乘三乘之别。法华经譬喻品曰:「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悯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菩萨求此乘故名为摩诃萨。」十二门论曰:「摩诃衍者,于二乘为上故名大乘。诸佛最大,是乘能至故名为大,诸佛大人乘是乘故名为大。又能灭除众生大苦与大利益事故名为大。又观世音、得大势、文殊师利、弥勒菩萨等是诸大士之所乘故名为大。又以此乘能尽一切诸法边底故名为大。又如般若经中佛自说摩诃衍义无量无边。以是因缘故名为大。」宝积经二十八曰:「诸佛如来正真正觉所行之道,彼乘名为大乘、名为上乘、名为妙乘、名为胜乘、无上乘、无上上乘、无等乘、不恶乘、无等等乘。」
【佛学常见辞汇】
梵语摩诃衍,华译为大乘,即菩萨的法门,以救世利他为宗旨,最高的果位是佛果。大乘从凡夫修到成佛,立五十二个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十信是由十住中的第一发心住内,分开另立的,若将其缩入发心住内,则只有四十二位。其中十住、十行、十回向,称为三贤,仅算是资粮位,十位称为十圣,才是修习位。论时间,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
┌十住(第一发心住内,包括十信,由凡夫修十信成就,须经一万大劫)┐资
初 │十行                             ├粮
僧 │十回向────────────────────────────┘位
祇─┤ 暖──────────┐四寻思观──────────────┐
劫 │ 顶──────────┘                  │加
│ 忍──────────┐                  ├行
└ 世 第一───────┘四如实智──────────────┘位
┌入心────────────────通达位(即见道位)
┌初地─┤住心───────────┐
│   └出心           │
│二地               │
二 │三地               │
僧─┤四地               │
祇 │五地               │
劫 │六地               ├修习位(即修道位)
└七地               │

三 ┌八地               │
僧─┤九地               │
祇 │十地               │
劫 └等觉───────────────┘
妙觉────────────────────────────究竟位
【佛学次第统编】
梵语摩诃衍,译作大乘。大,简小之称。乘,运载之义。灰身灭智,求空寂之涅槃之教为小乘,开一切智之教曰大乘。
最上乘
【佛学大辞典】
(术语)至极之教法也。诸宗各名其宗义。法华经授记品曰:「诸菩萨智慧坚固,了达三界,求最上乘。」二教论上曰:「为欲成就乘最上乘者故,名为大乘。」
【佛学常见辞汇】
至高无上的教法,即圆顿教,亦即一佛乘。
最上大乘金刚大教宝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卷,宋法天译。佛在广严城敕金刚手菩萨说弟子之八事及二谛等。
最胜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乘之尊称。八十华严经五十一曰:「过二乘名为大乘、第一义乘、胜乘、最胜乘、上乘、无上乘、利益一切众生乘。」
无上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叹称教法之至极也。即大乘之异名。华严经五十一曰:「过二乘名为大乘、第一乘、胜乘、最胜乘、上乘、无上乘、利益一切众生乘。」宝积经二十八曰:「诸佛如来正真正觉所行之道。彼乘名大乘,名为上乘,名为妙乘,名为胜乘、无上乘、无上上乘、无等乘、不恶乘、无等等乘。」
【佛学常见辞汇】
至高无上的教法,亦即大乘的别名。
无上上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乘之德号。无上无上之教法也。
无相大乘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论以空理为宗,故有无相大乘之别称。
【佛学常见辞汇】
三论宗的别名,因三论宗是以空理无相为宗。
无等等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乘之总名。无等无等之意,言他无比类也。宝积经二十三曰:「是故此乘名大乘,(中略)无上上,无等等乘。」
【佛学常见辞汇】
无以伦比的教法,也是大乘的总称。
无缘乘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观三界唯心无于心外缘法者,以行菩提之道也。大日经疏二曰:「无缘乘者,至此僧祇始能观察阿陀那深细之识,解了三界唯心,心外更无一法而可得者,乘此无缘心而行大菩提道,故名无缘乘也。」
无缘乘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住心之第六、他缘大乘心也,他无两义,梵音同一、故约于菩萨之大悲缘他众生而谓之他缘,约于菩萨之大智缘心外无法而谓之无缘。大疏二曰:「梵音莽钵罗,是无义,亦是他义。所谓他缘乘者,谓发平等大誓,为法界众生行菩萨道。乃至诸一阐提及二乘入正位者,亦当以种种方便折伏摄受普令同入是乘,约此无缘大悲故名他缘乘。又无缘乘者,至此僧祇始能观察阿陀那深细之识,解了三界唯心,心外更无一法而可得者,乘此无缘心而行大菩提道,故名无缘乘也。」
胜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乘之德名。八十华严经五十二曰:「过二乘,名大乘,第一乘,胜乘,最胜乘。」
【佛学常见辞汇】
大乘的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