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03,分67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乘青
服乘
五乘
依乘
乘查
乘雾
乘杯
史乘
乘屋
乘塞
乘刚
乘权
蒐乘
教乘
兼乘
《分类字锦》:乘青(乘青)
列仙传:老子乘青牛车去入大秦,过西关,关令尹喜迎之,使著道德经。
分类:
《漢語大詞典》:服乘
指车马。三国志·魏志·崔琰传:“世子仍出田猎,变易服乘,志在驱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指瑕:“盖车贰佐乘,马儷驂服,服乘不隻,故名号必双,名号一正,则虽单为疋矣。” 清 唐甄 潜书·太子:“凡教太子,观於桑,则知衣服所自出,观於牧,则知服乘所自出。”
分類:车马
《漢語大詞典》:五乘
佛教语。谓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或云佛乘)。 宋 元照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上:“五乘者,人、天、声闻、辟支及佛,能乘人也。”参见“ 五衍 ”。
《漢語大詞典》:五衍
即五乘。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凭五衍之軾,拯溺逝川。” 李善 注:“五衍,五乘。 天竺 言衍,此言乘。五乘:一人,二天,三声闻,四辟支佛,五菩萨。”详“ 五乘 ”。
《漢語大詞典》:依乘
凭借。新唐书·李靖李勣传赞:“ 唐 兴,其名将曰 英 卫 ,擢皆罪亡之餘,遂能依乘风云,勒功帝籍。”
分類:凭借
《漢語大詞典》:乘查
同“ 乘槎 ”。 唐 孟浩然 《岁暮海上作》诗:“借问乘查人, 沧洲 復谁在?”
《分类字锦》:乘雾(乘雾)
魏武帝步出东门行: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分类:
《漢語大詞典》:乘杯
谓乘坐木杯渡水。 南朝 梁 惠皎 高僧传·神异下·杯度:“ 杯度 者,不知姓名。常乘木杯度水,因而为目。”后泛指乘船。 唐 杨炯 《送并州旻上人》诗序:“水上乘杯,更似神仙之别。” 唐 李白 《赠僧崖公》诗:“何日更携手,乘杯向 蓬 瀛 ?” 清 赵翼 《题王摩诘渡水罗汉图》诗:“乘杯过河驶往还,踏芦渡江狎澔涆。”
《國語辭典》:史乘  拼音:shǐ shèng
乘,春秋时晋国史书的名称。后用史乘泛指史籍。清。龚自珍〈上镇守吐鲁番领队大臣宝公书〉:「我高宗皇帝岂乐于穷武以炫史乘哉!」
《漢語大詞典》:乘屋
(1).修盖房屋。《诗·豳风·七月》:“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 郑玄 注:“亟,急;乘,治也。十月定星将中,急当治野庐之屋。” 马瑞辰 通释:“乘屋,谓覆盖其屋。”
(2).登上屋顶。北史·齐安德王延宗传:“众皆争为死,童儿女子亦乘屋攘袂,投甎石以御 周 军。” 明 刘基 《郁离子·玄豹》:“一夕,山水大出,漂室庐,塞溪而下。人骑木乘屋,号呼求救者声相连也。” 清 谈迁 北游录·纪邮下:“ 定国 乘屋矛刺 杰 死,侍儿隃垣坠城下。”
《漢語大詞典》:乘塞
守卫边疆要塞。汉书·匈奴传下:“今罢乘塞,则生嫚易分争之渐。” 颜师古 注:“乘塞,登之而守也。嫚易犹相欺侮也。”新唐书·陈子昂传:“西老千里赢粮,北丁十五乘塞。”
《漢語大詞典》:乘刚(乘剛)
(1).谓阴柔上于阳刚,喻女盛侵男。易·屯:“六二之难,乘刚也。” 孔颖达 疏:“有畏难者,以其乘凌初刚,不肯从之,故有难也。” 高亨 注:“乘刚,柔乘刚也……乘,凌也。柔乘刚谓以女凌男。”后汉书·皇后纪赞:“乘刚多阻,行地必顺。”
(2).谓升天。旧以地为阴柔,天为阳刚,故称。 唐 陆龟蒙 《幽居赋》:“乘刚直上,躡景冥搜。”
《漢語大詞典》:乘权(乘權)
利用权势。列子·力命:“ 多偶 、 自专 、 乘权 、 隻立 四人,相与游於世,胥如志也;穷年不相顾眄,自以时之适也。” 张湛 注:“乘权,谓乘用权势也。”汉书·刘向传:“夫乘权藉势之人,子弟鳞集於朝。”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吏部·考察科道:“ 高新郑 生平彷彿似 桂安仁 ,其才锋气魄同……故皆能乘权行意如此。” 清 谈迁 北游录·纪咏上:“昨传口勑临前殿,鵔鸃乘权拟尚方。”
《漢語大詞典》:蒐乘
检阅兵车。《左传·襄公二十六年》:“简兵蒐乘,秣马蓐食。”南史·宋纪上·武帝:“公蒐乘秣马,夐入远疆。” 明 唐顺之 《覆勘蓟镇边务首疏》:“但知番戍远调,足辨目前,不思蒐乘詰兵,用图久计。”
《漢語大詞典》:教乘
佛教语。指佛教、佛法。 清 恽敬 《上举主笠帆先生书》:“ 敬 自能执笔之后,求之於 马 郑 而去其执……求之於教乘而去其罔。”
《漢語大詞典》:兼乘
(1).两辆车。谓每车备一副车。 唐 元稹 《故金紫光禄大夫赠太保严公行状》:“公乃悉出帐下卫,以驍果之柄以付之,然后丰其资赏,副以兼乘。涉栈道者五千餘骑。”
(2).指多辆车。 清 钮琇 觚賸·石言:“且人之归自斯土者,莫不连载兼乘,轰隐道涂。”
分類:一副副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