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蒙瞽(矇瞽)
(1).蒙蔽。《新唐书·哥舒翰高仙芝等传赞》:“ 玄宗 虽为左右蒙瞽,然荒夺其明亦甚矣。”
(2).昏暗不明。 郭沫若 《豕蹄·柱下史入关》:“我晓得曲所以求全,枉所以示直,所以我故作蒙瞽,以示彰明。”
(1).盲人。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今矇瞽面墙而不悟, 离娄 照秋毫於百寻。” 金 王若虚 《谬误杂辨》:“至於此类,如辨白黑矣。而卤莽若是,其与矇瞽何异哉?” 清 顾炎武 《述古》诗之二:“后代尚清谈,土苴斥 邹 鲁 。哆口论性道,捫籥同矇瞽。”
(2).乐官。古代多以盲人充任,故名。《旧唐书·元稹传》:“日益月滋,有诗句千餘首。其间感物寓意,可备矇瞽之风者有之。” 清 钱谦益 《和范致能燕山道中绝句》序:“吊古忧时,感叹 天水 、 金源 遗跡,援笔属和,情见乎辞,庶几效矇瞽之义焉。” 章炳麟 《訄书·订文》附《正名杂义》:“其体废於史官,其业存於矇瞽,繇是二雅踵起,藉歌陈政,同波异澜,斯各为派别焉。”
(2).昏暗不明。 郭沫若 《豕蹄·柱下史入关》:“我晓得曲所以求全,枉所以示直,所以我故作蒙瞽,以示彰明。”
(1).盲人。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今矇瞽面墙而不悟, 离娄 照秋毫於百寻。” 金 王若虚 《谬误杂辨》:“至於此类,如辨白黑矣。而卤莽若是,其与矇瞽何异哉?” 清 顾炎武 《述古》诗之二:“后代尚清谈,土苴斥 邹 鲁 。哆口论性道,捫籥同矇瞽。”
(2).乐官。古代多以盲人充任,故名。《旧唐书·元稹传》:“日益月滋,有诗句千餘首。其间感物寓意,可备矇瞽之风者有之。” 清 钱谦益 《和范致能燕山道中绝句》序:“吊古忧时,感叹 天水 、 金源 遗跡,援笔属和,情见乎辞,庶几效矇瞽之义焉。” 章炳麟 《訄书·订文》附《正名杂义》:“其体废於史官,其业存於矇瞽,繇是二雅踵起,藉歌陈政,同波异澜,斯各为派别焉。”
《國語辭典》:大师(大師) 拼音:dà shī
1.对和尚的尊称。《晋书。卷九五。艺术传。鸠摩罗什传》:「大师聪明超悟,天下莫二,何可使法种少嗣。」
2.称学问、艺术的造诣很高,为人所宗法者。如:「国画大师」、「国学大师」。《史记。卷一二一。儒林传。伏生传》:「学者由是颇能言尚书,诸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
2.称学问、艺术的造诣很高,为人所宗法者。如:「国画大师」、「国学大师」。《史记。卷一二一。儒林传。伏生传》:「学者由是颇能言尚书,诸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
《國語辭典》:三公 拼音:sān gōng
1.人臣中最高的三个官位:(1)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书经。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2)西汉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汉危无嗣,而公定之;四辅之职,三公之任,而公干之。」(3)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唐。杜佑《通典。卷十九。职官三公》:「后汉又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也称为「三司」。
2.星名。即太乙星旁的三星。《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调七政,和阴阳之官也。」也称为「三师」。
2.星名。即太乙星旁的三星。《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调七政,和阴阳之官也。」也称为「三师」。
《國語辭典》:少师(少師) 拼音:shào shī
1.职官名。三孤中地位最尊的人。参见「少保」条。
2.古代乐官的副佐。《论语。微子》:「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3.古时年长退休的士。《仪礼。乡饮酒礼》汉。郑玄。注:「大夫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名曰『父师』,士曰『少师』。」
4.复姓。如殷商时有少师阳。
2.古代乐官的副佐。《论语。微子》:「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3.古时年长退休的士。《仪礼。乡饮酒礼》汉。郑玄。注:「大夫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名曰『父师』,士曰『少师』。」
4.复姓。如殷商时有少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