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70,分72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乌鬼
乌丸
乌呼
灵乌
渴乌
屋乌
乌集
乌伤
乌声
乌巢
乌惊
乌纱帽
乌目
乌靴
一乌
《國語辭典》:乌鬼(烏鬼)  拼音:wū guǐ
1.鸬鹚的别名。参见「鸬鹚」条。
2.猪。宋。无名氏《漫叟诗话。乌鬼为猪》:「川人嗜此肉,家家养猪,杜诗所谓:『家家养乌鬼』是也。每呼猪,则作乌鬼声,故号猪为乌鬼。」
3.神鬼。唐。元稹酬翰林学士代书〉诗:「病赛乌称鬼,巫占瓦代龟。」唐。元稹。注:「南人染病,竞赛乌鬼;楚巫列肆,悉卖瓦卜。」
《漢語大詞典》:乌丸(烏丸)
(1).墨的别名。 宋 陈师道 《古墨行》:“ 秦郎 百好俱第一,乌丸如漆姿如石。” 宋 杨万里 《谢王恭父赠梁杲墨》诗:“君不见, 蜀 人乌丸天下妙,前有 蒲韶 后 梁杲 。”
(2).见“ 乌桓 ”。
(3).姓。 北周 王轨 受赐姓 乌丸 氏。见周书本传。
《國語辭典》:乌桓(烏桓)  拼音:wū huán
中国古代民族之一。本属东胡,汉初匈奴冒顿灭其国,馀众退保乌桓山,因以为号。汉献帝建安年间,徙居内地,与汉人融合。《后汉书。卷九○。乌桓鲜卑传。乌桓传》中见有记载。也作「乌丸」。
《國語辭典》:乌呼(烏呼)  拼音:wū hū
感叹词。金文作「乌虖」或「乌乎」、「于虖」等。也作「呜呼」。
《漢語大詞典》:乌乎(烏乎)
(1).亦作“ 乌嘑 ”、“ 乌虖 ”、“ 乌呼 ”。同“ 呜呼 ”。叹词。左传·襄公三十年:“乌乎,必有此夫!”汉书·外戚传赞:“乌嘑!鉴兹行事,变亦备矣。” 唐 韩愈 《独孤申叔哀辞》:“乌虖远矣,何日而忘!” 章炳麟 《訄书·商鞅》:“乌呼!是惑於淫説也甚矣!”按,《小尔雅·广训》:“乌乎,吁嗟也。吁嗟,呜呼也。有所嘆美,有所伤痛,随事有义也。”
(2).疑问代词。怎样,怎么。 唐 柳宗元 《送贾山人南游序》:“孰匱孰充?为泰为穷?君子乌乎取,以寧其躬?” 明 何景明 《与侯都阃书》:“令麾下一出,乌乎不可!” 清 冯桂芬 《皖水迎师记》:“事败垂成乌乎可?”
《漢語大詞典》:灵乌(靈烏)
(1).指太阳。相传太阳中有三足乌,故称。 唐 杨炯 《浑天赋》:“天鷄晓唱,灵乌昼踆。” 闽 徐夤 《日月无情》诗:“三尺灵乌金借耀,一轮飞镜水饶清。”
(2).指乌鸦。 南朝 梁 王台卿 《奉和望同泰寺浮图》:“仪凤异灵乌,金盘代仙掌。” 宋 梅尧臣 《灵乌后赋》:“灵乌,我昔閔尔之忠,告人之凶,遭人唾駡,於时不容。”
(3).喜鹊。喜鹊乌属,亦称乌鹊,俗称能报喜,故称。 宋 刘克庄 《沁园春·送包尉》词:“想慈颜望久,灵乌乍噪,新眉画就,郎马频嘶。”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三·鹊
《國語辭典》:渴乌(渴烏)  拼音:kě wū
古代的汲水器。《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张让传》:「又作翻车渴乌,施于桥西,用洒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道之费。」
分類:金乌
《漢語大詞典》:屋乌(屋烏)
见“ 屋上乌 ”。
《漢語大詞典》:屋上乌(屋上烏)
屋上的乌鸦。指推爱之所及。《韩诗外传》卷三:“爱其人及屋上乌,恶其人者憎其胥餘。” 唐 杜甫 《奉赠射洪李四丈》诗:“丈人屋上乌,人好乌亦好。” 宋 苏轼 《送宋彭州迎侍二亲》诗:“东来谁迎使君车,知是丈人屋上乌。”亦省作“ 屋乌 ”。 明 张凤翼 《灌园记·计投太史》:“八口难供在粥饘,特地投庭院。敢祈慨然,倘念屋乌休弃捐。”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同来我亦辞巢燕,暂止人犹爱屋乌。”
《漢語大詞典》:乌集(烏集)
犹乌合。史记·淮阴侯列传:“ 秦 之纲絶而维弛, 山 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汉书·谷永传:“﹝ 成帝 ﹞与羣小相随,乌集杂会,饮醉吏民之家。” 颜师古 注:“言聚散不恒,如乌鸟之集。” 宋 叶适 《温州开元寺千佛阁记》:“然自是人益以施为难,乌集其门,侧睨横出,漫不酬对,有终不捐一钱者。” 章炳麟 《革命之道德》:“又况天造草昧,壮士乌集,纪律未申……而欲人为尽力,虽乳儿知其不能矣。”参见“ 乌合 ”。
《國語辭典》:乌合(烏合)  拼音:wū hé
仓卒集合,似乌鸦的聚合,无严整纪律。《后汉书。卷二一。邳彤传》:「驱集乌合之众,遂震燕、赵之地。」《红楼梦》第七八回:「谁知次年便有黄巾、赤眉一干流贼馀党,复又乌合,抢掠山左一带。」
《骈字类编》:乌伤(乌伤)
汉书地理志:会稽郡县乌伤。后汉书方术传:徐登者,闽中人也,善为巫术。又赵炳字公阿,东阳人,能为越方。时遭兵乱,疾疫大起,二人遇于乌伤溪水之上,遂结言约,共以其术疗病。 水经注见乌口下。 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东阳郡乌伤县双林寺傅大士者,即其县人也。
《骈字类编》:乌声(乌声)
唐 吕温 奉和武中丞秋日台中寄怀简诸僚友 鱼乐翻秋水,乌声隔暮烟。
宋 陆游 西城 河流倒桥影,雪野聚乌声。
《骈字类编》:乌巢(乌巢)
后汉书袁绍传:许攸不得志,遂奔曹操,而说使袭取淳于琼等。琼等时宿在乌巢,操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攻破琼等,悉斩之。注:乌巢,地名,在滑州酸枣城东。 水经:济渎又东径酸枣县之乌巢泽北。 地理通释:袁氏辎重万馀乘,在故市乌巢。郡县志:故市城在郑州管城县西北三十里。晋地理志:乌巢在酸枣县东南。梁元帝与武陵王书:拒赤壁之兵,无谋于鲁肃,烧巢乌之米不访于荀攸。 庾信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虏青犊之兵,甚有秘计;烧乌巢之米,本无遗策。又谢承后汉书:广汉儒字叔林,为东郡太守,乌巢于厅事。屋梁兔产于床下。吴历吴王为神主来立庙,苍龙门外时有乌巢朱雀门上。
又本草释名见乌槎下。
《骈字类编》:乌惊(乌惊)
宋 张耒 破幌 高眠寻断梦,邻树已乌惊。
《國語辭典》:乌纱帽(烏紗帽)  拼音:wū shā mào
以乌纱制成的帽子。原为便帽,明代始定为官帽,亦指官职。《明史。卷六七。舆服志三》:「文武官常服,洪武三年定,凡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也称为「纱帽」、「乌纱」。
《骈字类编》:乌目(乌目)
酉阳杂俎:南方有地日草,三足乌欲下,食此草,羲和之驭,以手掩乌目,食此则美闷不复动。
《漢語大詞典》:乌靴(烏靴)
古代官员所穿的黑色靴子。辽史·礼志一:“皇帝服金文金冠,白綾袍,絳带……络缝乌靴。” 元 杨维桢 《大唐锺山进士歌》:“睛如猫,鬚如茅,乌靴白简鸭色袍。”元史·礼乐志一:“唐巾,紫罗窄袖衫,金涂铜束带,乌靴。”
《骈字类编》:一乌(一乌)
唐 王建 伤堕水乌 一乌堕水百乌啼,相吊相号绕故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