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66,分52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乌拉
东乌
晨乌
乌纱巾
白项乌
乌丝栏
乌川
南乌
火乌
丹乌
乌奴
兔乌
乌翼
乌犀
乌沙
《漢語大詞典》:乌拉(烏拉)
指衬垫有乌拉草的靴子。 陶尔夫 《伐木者的旅行》:“我们换上了浅蓝色的棉工作服,脱掉了牛皮乌拉。”参见“ 乌拉草 ”。
分類:靴子
《國語辭典》:乌拉草(烏拉草)  拼音:wū lā cǎo
植物名。莎草科薹草属,多年生草本。茎高二十至七十公分。叶细长,不明显三棱形。夏日茎上分枝,簇生二至三个花穗,顶生花穗雄性,圆柱形,侧生花穗雌性,卵圆形,开淡白色小花。小坚果包于果囊中,扁三棱形。全草乾燥后可垫于靴中禦寒。产中国大陆东北、俄罗斯及韩国、日本。
分類:东北地区
《骈字类编》:东乌(东乌)
唐 韩偓 踪迹 东乌西兔似车轮,劫火桑田不复论。
《漢語大詞典》:晨乌(晨烏)
初升的太阳。古代神话谓日中有乌,故以乌为日之代称。南齐书·张融传:“晨乌宿於东隅,落河浪其西界。”
分類:中午
《漢語大詞典》:乌纱巾(烏紗巾)
即乌纱帽。又称唐巾。 唐 李白 《翫月金陵城西往石头访崔四侍御》诗:“草裹乌纱巾,倒被紫綺裘。” 唐 司空图 《修史亭》诗之三:“乌纱巾上是青天,检束酬知四十年。”参见“ 乌纱帽 ”。
《國語辭典》:乌纱帽(烏紗帽)  拼音:wū shā mào
以乌纱制成的帽子。原为便帽,明代始定为官帽,亦指官职。《明史。卷六七。舆服志三》:「文武官常服,洪武三年定,凡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也称为「纱帽」、「乌纱」。
《漢語大詞典》:白项乌(白項烏)
见“ 白颈乌 ”。
《漢語大詞典》:白颈乌(白頸烏)
白头颈的乌鸦。亦比喻穿白领衣服的人。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 支道林 入东,见 王子猷 兄弟,还,人问:‘见诸 王 何如?’答曰:‘见一羣白颈乌,但闻唤哑哑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引作“白项乌”。参见“ 白颈 ”。
《國語辭典》:乌丝栏(烏絲欄)  拼音:wū sī lán
画于卷册或织于绢素的黑色界格。明。蒋防《霍小玉传》:「遂取绣囊,出越姬乌丝栏素缣三尺以授生。」
《骈字类编》:乌川(乌川)
水经注:乌川水源出汾川县西北。
《漢語大詞典》:南乌(南烏)
古地名。 乌林 的别称。在今 湖北 洪湖县 东北,位于 长江 北岸。 三国 时 赤壁 之战, 乌林 亦为战地。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五引 关镇 《玉蝴蝶·赤壁怀古》词:“扼腕炎灵,末季中原,大局尽入 当涂 。犹恃专场爪距,窘迫 南乌 。”
分類:地名湖北
《漢語大詞典》:火乌(火烏)
周武王 伐 纣 前二年曾东观兵于 盟津 。相传其渡 河 后,“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事见史记·周本纪。后因以“火乌”代指 周 朝的国祚。 唐 李贺 《白虎行》:“火乌日暗崩腾云, 秦王 虎视苍生羣。”
《漢語大詞典》:丹乌(丹烏)
赤色之乌。古谓丹乌出,乃国之祥瑞。《文选·扬雄〈剧秦美新〉》:“若夫白鳩丹乌,素鱼断蛇,方斯薎矣。” 李善 注引《尚书帝验》:“太子 发 渡河,中流,火流为乌,其色赤。”旧唐书·李德裕传:“ 朝歌 未灭,而国流丹乌。”
分類:赤色祥瑞
《骈字类编》:乌奴(乌奴)
宋 司马光 会景亭 宝峰亭 髻鬟乌奴翠,衣带嘉陵碧。
宋 陆游 赴成都泛舟自三泉至益昌谋以明年下三峡 暮雪乌奴停醉帽,秋风白帝放归船。
《高级汉语词典》:兔乌
玉兔、金乌的简称。指月和日。古代传说太阳中有金乌,月亮中有玉兔
《骈字类编》:乌翼(乌翼)
唐 刘禹锡 晚岁登武陵城顾望水陆怅然有作 星象承乌翼,蛮陬想犬牙。
《漢語大詞典》:乌犀(烏犀)
(1).犀牛的一种。皮可为甲,角可为器具、饰物,又可入药。亦指乌犀的角或其制品。 五代 和凝 《小重山》词之二:“乌犀白紵最相宜。精神出,御陌袖鞭垂。”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 苏軾 、 文与可 杂画,用……乌犀或玛瑙轴。” 元 乔吉 《扬州梦》第一折:“磨铁角,乌犀冷;点霜毫,玉兔秋。对明窗,沧海龙蛇走。”
(2).皂荚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皂荚
《骈字类编》:乌沙(乌沙)
岳阳风土记:刘备既与鲁肃画湘为界,遂筑地乌沙镇,对垒在州北六十里,俗谓之金门刘备城。杨万里过乌沙望大唐石峰诗:乌沙未到一溪横,水清见厎心已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