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712,分515页显示  上一页  88  89  90  91  92  94  95  96  9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监门之养
谫薄之材
謇谔之风
蹇谔之风
葭莩之末
葭莩之亲
甲申之役
彊弩之末
胶漆之情
骄兵之计
渐渐之石
江山之助
将伯之助
将门之子
江海之学
《国语辞典》:监门之养(监门之养)  拼音:jiān mén zhī yǎng
守门人的生活。比喻艰困、节俭的生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岂欲苦形劳神,身处逆旅之宿,口食监门之养,手持臣虏之作哉?」
《国语辞典》:谫薄之材(谫薄之材)  拼音:jiǎn bó zhī cái
疏陋浅薄的资质。多用为自谦之词。明。朱权《卓文君》第二折:「小生谫薄之材,岂足以干长者乎?」
《国语辞典》:謇谔之风(謇谔之风)  拼音:jiǎn è zhī fēng
正直敢言的风范。《晋书。卷三五。陈骞传》:「骞素无謇谔之风,然与帝语傲。」也作「蹇谔之风」。
《国语辞典》:蹇谔之风(蹇谔之风)  拼音:jiǎn è zhī fēng
为人正直,具有敢言讽谏的作风。《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传》裴松之注引《习凿齿》:「庞统惧斯言之泄宣,知其君之必悟,故众中匡其失,而不脩常谦之道,矫然太当,尽其蹇谔之风。」也作「謇谔之风」。
《国语辞典》:葭莩之末  拼音:jiā fú zhī mò
比喻关系疏远的亲戚。《幼学琼林。卷二。外戚类》:「自谦劣戚,曰忝在葭莩之末。」
分类:疏远亲戚
《国语辞典》:葭莩之亲(葭莩之亲)  拼音:jiā fú zhī qīn
葭莩,芦苇中的薄膜。比喻关系疏远的亲戚。《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刘胜传》:「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
《国语辞典》:甲申之役  拼音:jiǎ shēn zhī yì
清朝光绪十年,岁次甲申(西元1884),中法因安南事件所引起的战役。次年议和,订立中法天津和约,越南正式成为法国所有。也称为「中法战争」。
《国语辞典》:彊弩之末  拼音:qiáng nǔ zhī mò
强弩发射的箭,至射程尽头,力量削弱,连绢帛也穿不过。语本《史记。卷一○八。韩长孺传》:「彊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非初不劲,末力衰也。」比喻气衰力竭。《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百馀里,此所谓『彊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也作「强弩之末」。
《国语辞典》:胶漆之情(胶漆之情)  拼音:jiāo qī zhī qíng
比喻深厚的情谊。《大宋宣和遗事。亨集》:「我与师师两个胶漆之情甚美,便似天淡淡云边鸾凤。」
分类:深厚情谊
《国语辞典》:骄兵之计(骄兵之计)  拼音:jiāo bīng zhī jì
使对方轻敌的计策。《三国演义》第七○回:「孔明曰:『此乃老将骄兵之计也。』」
分类:轻敌计策
《国语辞典》:渐渐之石(渐渐之石)  拼音:jiàn jiàn zhī shí
《诗经。小雅》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渐渐之石,下国刺幽王也。」或亦指东征之将帅所作。首章二句为:「渐渐之石,维其高矣。」
《国语辞典》:江山之助  拼音:jiāng shān zhī zhù
对自然山水景物的深刻体验和感受,可以激发人的文思诗兴,有助于诗文创作,成就不朽的作品。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物色》:「若乃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略语则阙,详说则繁。然屈平所以能洞监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新唐书。卷一二五。张说传》:「既谪岳州,而诗益悽惋,人谓得江山助云。」
《国语辞典》:将伯之助(将伯之助)  拼音:qiāng bó zhī zhù
请求长者帮助。语本《诗经。小雅。正月》:「戴输尔载,将伯助予。」《聊斋志异。卷三。连琐》:「将伯之助,义不敢忘。」
《国语辞典》:将门之子(将门之子)  拼音:jiàng mén zhī zǐ
将军世家的子弟。《通俗常言疏證。武备。将门之子》引《风筝误剧》:「原来戚公子有这样高才,不愧是将门之子。」
《国语辞典》:江海之学(江海之学)  拼音:jiāng hǎi zhī xué
比喻学问渊博,见识深广。《孤本元明杂剧。女真观。第二折》:「先生江海之学,小道是井底之蛙,焉敢班门弄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