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712,分515页显示  上一页  80  81  82  83  84  86  87  88  8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匪躬之节
匪石之心
负薪之疾
耿介之士
庚子之役
革命之母
公馀之暇
弓矛之士
公卿之门
负薪之病
盖世之才
覆盂之安
覆盂之固
覆餗之忧
甘之如荠
《国语辞典》:匪躬之节(匪躬之节)  拼音:fěi gōng zhī jié
不顾自身利害而尽忠王室的节操。《晋书。卷四四。李胤传》:「诏以胤忠允高亮,有匪躬之节,使领司隶校尉。」唐。韩愈〈争臣论〉:「居无用之地,而致匪躬之节。」也作「匪躬之操」。
《国语辞典》:匪石之心  拼音:fěi shí zhī xīn
匪石指不是石头。「匪石之心」比喻坚贞,不可动摇。语本《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晋书。卷六五。列传。王导》:「实赖元宰,固怀匪石之心。」
《国语辞典》:负薪之疾(负薪之疾)  拼音:fù xīn zhī jí
背负薪材疲累,体力未复。引申为有病的谦词。《汉书。卷五八。公孙弘传》:「臣弘行能不足以称,加有负薪之疾,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也作「负薪之病」、「负薪之忧」。
《国语辞典》:耿介之士  拼音:gěng jiè zhī shì
坚贞刚正的人。《韩非子。五蠹》:「聚敛倍农,而致尊过耕战之士,则耿介之士寡,而商贾之民多矣。」
分类:坚贞刚正
《国语辞典》:庚子之役  拼音:gēng zǐ zhī yì
清光绪二十六年(西元1900),义和团倡言扶清灭洋,向各国宣战,引起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的事件。参见「庚子拳乱」条。
《国语辞典》:革命之母  拼音:gé mìng zhī mǔ
满清末年,海外华侨对革命事业颇多贡献,因此尊称华侨为「革命之母」。
《国语辞典》:公馀之暇(公馀之暇)  拼音:gōng yú zhī xiá
办公以外的閒暇时间。《文明小史》第二三回:「起先万帅公馀之暇,还时常邀他来问些学问,谈得甚为融洽。」
《国语辞典》:弓矛之士  拼音:gōng máo zhī shì
持弓矛的人。指守卫的兵士。
《国语辞典》:公卿之门(公卿之门)  拼音:gōng qīng zhī mén
达官显宦之处。《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陈恳诚于本朝之上,行话谈于公卿之门。」《文选。李康。运命论》:「驱骤于蛮夏之域,屈辱于公卿之门。」
《国语辞典》:负薪之病(负薪之病)  拼音:fù xīn zhī bìng
背负薪材疲累,体力未复。引申为有病的谦词。《史记。卷一一二。平津侯传》:「臣弘行能不足以称,素有负薪之病,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也作「负薪之疾」、「负薪之忧」。
《国语辞典》:盖世之才(盖世之才)  拼音:gài shì zhī cái
独步当世的才识。明。方孝孺〈深谋论〉:「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负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
《国语辞典》:覆盂之安  拼音:fù yú zhī ān
似覆置的盂那样安稳。比喻稳固、不可动摇。唐。张说〈开元正历握乾符颂〉:「四海有覆盂之安,百代无委裘之隙,是之谓圣人握符之大宝也。」也作「覆盂之固」。
《国语辞典》:覆盂之固  拼音:fù yú zhī gù
比喻稳固不动摇。也作「覆盂之安」。
分类:稳固动摇
《国语辞典》:覆餗之忧(覆餗之忧)  拼音:fù sù zhī yōu
比喻因力不胜任而坏事的顾虑。参见「覆餗之患」条。《晋书。卷七五。韩伯传》:「于时疆埸虞,宪章罕备,天子居缀旒之运,人臣微覆餗之忧。」
《国语辞典》:甘之如荠(甘之如荠)  拼音:gān zhī rú jì
只要心甘情愿,即使有如荼之苦,亦觉得像荠菜般甘甜。参见「甘心如荠」条。《晋书。卷八九。忠义传。刘沉传》:「投袂之日,期之必死,菹醢之戮,甘之如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