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88,分180页显示  上一页  69  70  71  72  73  75  76  77  7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可造之材
可乘之隙
井蛙之见
阱中之虎
靖康之难
靖难之变
经验之谈
九世之仇
九五之位
钜鹿之战
聚沙之年
救命之恩
九五之尊
居之不疑
嫠纬之忧
《国语辞典》:可造之材  拼音:kě zào zhī cái
可供制造器物的木材。比喻值得栽培造就的人才。如:「他深具潜力,是一个可造之材。」也作「可造之才」。
《国语辞典》:可乘之隙  拼音:kě chéng zhī xì
可以利用的漏洞、弱点、机会。《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小沛原非久居之地,今徐州既有可乘之隙,失此不取,悔之晚矣。」也作「可乘之机」。
《国语辞典》:井蛙之见(井蛙之见)  拼音:jǐng wā zhī jiàn
比喻识见偏狭。《弘明集。卷二。宋。宗炳。明佛论》:「而乃欲率井蛙之见,妄抑大猷。」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五。词曲》:「世人未曾遍观,逐队吠声,诧为绝唱,真井蛙之见耳。」
分类:识见偏狭
《国语辞典》:阱中之虎  拼音:jǐng zhōng zhī hǔ
陷阱中的老虎。比喻处困境之中。《三国演义》第四二回:「今刘备釜中之鱼,阱中之虎。」
《国语辞典》:靖康之难(靖康之难)  拼音:jìng kāng zhī nàn
北宋钦宗靖康二年(西元1127年),金兵长驱直入,攻陷汴京,所经之处无不残破。并俘徽宗、钦宗、后妃、宫人等数千,且将珍宝搜括一空。北宋遂亡,史称为「靖康之难」。
《国语辞典》:靖难之变(靖难之变)  拼音:jìng nàn zhī biàn
明燕王朱棣举兵反惠帝而自立为王。参见「靖难」条。
分类:举兵自立
《国语辞典》:经验之谈(经验之谈)  拼音:jīng yàn zhī tán
谈论自己实际经历的话。表示所说十分真实可靠。如:「我说的句句都是经验之谈,你可千万不能忘记!」
《国语辞典》:九世之仇  拼音:jiǔ shì zhī chóu
本指齐哀公因纪侯进谗言,被周天子处死,九世之后,齐襄公终于消灭纪国,为先祖报仇之事。见《公羊传。庄公四年》。后比喻历时长久,不共戴天的仇恨。如:「以色列和邻近各国的九世之仇,使中东地区成为随时会引爆的火药库。」
《国语辞典》:九五之位  拼音:jiǔ wǔ zhī wèi
比喻君位。参见「九五」条。《宋书。卷二。武帝本纪中》:「夫『或跃在渊』者,终飨九五之位;『勋格天地』者,必膺大宝之业。」
分类:君位
《国语辞典》:钜鹿之战(钜鹿之战)  拼音:jù lù zhī zhàn
秦朝末年,起义群雄击溃秦军主力的决定性战役。秦二世三年(西元前207),秦将章邯率兵攻赵,以重兵围钜鹿(今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西南)。楚怀王派宋义、项羽救赵。宋停兵不进,项杀宋取得军权,渡漳水后,只带三天乾粮,以示必死之决心。经九次决战,终大败秦军。战后,项羽因英勇破敌,成为诸侯联军的统帅。
《国语辞典》:聚沙之年  拼音:jù shā zhī nián
儿童爱玩泥沙,故称儿童时期为「聚沙之年」。唐。于志宁〈大唐西域记叙〉:「奇开之岁,霞轩月举;聚沙之年,兰薰桂馥。」
《国语辞典》:救命之恩  拼音:jiù mìng zhī ēn
救助性命的恩情。《红楼梦》第六六回:「薛姨妈也不念旧事,只感救命之恩。」
《国语辞典》:九五之尊  拼音:jiǔ wǔ zhī zūn
比喻君位。参见「九五」条。《封神演义》第六三回:「你原是东宫,自当接成汤之胤,位九五之尊,承帝王之统。」
分类:君位
《国语辞典》:居之不疑  拼音:jū zhī bù yí
认为自己所处的环境、地位是理所当然,没有疑虑。《文明小史》第五七回:「他起先还存了个不敢掠美之心,久而久之,便居之不疑了。」
《国语辞典》:嫠纬之忧(嫠纬之忧)  拼音:lí wěi zhī yōu
比喻人忧国忘身。参见「嫠忧宗周」条。宋。文天祥〈癸亥上皇帝书〉:「臣何敢追尤往事,上渎圣聪,独为方来计,则嫠纬之忧,不能忘情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