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712,分515页显示  上一页  49  50  51  52  53  55  56  57  5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言外之意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言之不预
言之成理
言之过甚
盐梅之寄
岩穴之士
言之无文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言之无物
言之有故
言之有据
言之有理
言之有物
《國語辭典》:言外之意  拼音:yán wài zhī yì
话里没有明说而间接透露的意思。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间有一二不尽之言,言外之意,以少少许胜多多许者,是他一枝一节好处。」
《國語辭典》:言之不文,行之不远(言之不文,行之不遠)  拼音:yán zhī bù wén,xíng zhī bù yuǎn
说话没有文采条理,就流传不久远。宋。陆游 严州到任谢王丞相启:「黼黻圣猷,谓言之不文则行之不远。甄陶士类,每舍其所短而取其所长。」也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國語辭典》:言之不预(言之不預)  拼音:yán zhī bù yù
没有预先说明。如:「你言之不预,何能要求人人称你心意?」
分類:预先说明
《國語辭典》:言之成理  拼音:yán zhī chéng lǐ
言论能自成道理。《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它嚣、魏牟也。」也作「言之有理」。
《國語辭典》:言之过甚(言之過甚)  拼音:yán zhī guò shèn
话说得太过火,不符合实际情形。如:「这篇报导没有据实以载,哗众取宠,言之过甚。」
《漢語大詞典》:盐梅之寄(鹽梅之寄)
喻指可托付重任。隋书·刘昉郑译等传论:“暨夫帝迁明德,义非简在,盐梅之寄,自有攸归。”
分類:托付重任
《國語辭典》:岩穴之士(巖穴之士)  拼音:yán xuè zhī shì
隐士。古代高士多隐居于山洞,故称为「岩穴之士」。《史记。卷六一。伯夷传》:「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岩穴之士,趣舍有时若此,类名堙灭而不称。」《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
分類:隐士山居
《高级汉语词典》:言之无文
说话没有文采条理
《國語辭典》: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拼音:yán zhī wú wén,xíng ér bù yuǎn
说话没有文采条理,就流传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也作「言之不文,行之不远」、「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漢語大詞典》: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言之無文,行之不遠)
亦作“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亦作“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 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孔子家语·正论》:“ 孔子 闻之,谓 子贡 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宋 陆游 《严州到任谢王丞相启》:“黼黻圣猷,谓言之不文则行之不远;甄陶士类,每捨其所短而取其所长。”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今人徒知‘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而不知言之无物,又何用文为乎?”
《國語辭典》:言之无物(言之無物)  拼音:yán zhī wú wù
文章或言论的内容空洞。如:「这篇文章洋洋洒洒,却言之无物,不知所云。」
《漢語大詞典》:言之有故
所说的话有根据。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六》:“其言之有故,其持之成理,上傅会乎经义,使人主中其腊毒而不自知,君子所深恶也。”参见“ 言之成理 ”。
分類:有根
《國語辭典》:言之成理  拼音:yán zhī chéng lǐ
言论能自成道理。《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它嚣、魏牟也。」也作「言之有理」。
《高级汉语词典》:言之有据  拼音:yán zhī yǒu jù
说话和写文章有充分的证据或事实根据
《國語辭典》:言之有理  拼音:yán zhī yǒu lǐ
所说的话自有道理。明。无名氏《金雀记》第一○出:「还是左兄言之有理,极是曲体人情。」清。洪升《长生殿》第二八出:「众卿言之有理,再上酒来。」也作「言之成理」。
分類:有道道理
《國語辭典》:言之成理  拼音:yán zhī chéng lǐ
言论能自成道理。《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它嚣、魏牟也。」也作「言之有理」。
《國語辭典》:言之有物  拼音:yán zhī yǒu wù
言论或文章有根据、有内容。《孽海花》第二○回:「惟首两句笼罩全篇,末句总结大意,不必言之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