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88,分180页显示  上一页  38  39  40  41  42  44  45  46  4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一笑了之
一笑置之
一宿之行
一致之节
一之谓甚
一之已甚
一之为甚
一走了之
一卒之令
一卒之田
一以贯之
一易之地
一隅之见
一隅之说
一言以蔽之
《漢語大詞典》:一笑了之
笑一笑就算了事。表示不予重视。 沙汀 《淘金记》五:“因为所谓还席,那显然是 幺长子 对 白酱丹 的毒辣的讽刺;纵然他本人仅仅一笑了之。” 张天民 《战士通过雷区》:“同样该挨骂的事,别人干了,他们会大发雷霆;咱们干了,他们会一笑了之。”亦作“ 一笑了事 ”。《官场现形记》第四六回:“抚台听了,先还摸不着头脑,还以为某人办事不老实,所以钦差加了他这个考语;后听别位司、道説起,晓得是为带着錶,方纔付之一笑了事。” 段荃法 《杨老固事略》二:“遇到明智的干部,就鼓励他几句,夸他是‘红色老人’,然后哈哈一笑了事。” 赵大年 《公主的女儿》七:“幸好这位所长深知旗人的劣根性,没把它当成政治案件,只是淡淡地一笑了事。”
《國語辭典》:一笑置之  拼音:yī xiào zhì zhī
语本宋。杨万里观水叹〉诗二首之一:「出处未可必,一笑姑置之。」指笑一笑就把它搁放在一旁,表示不值得理睬重视或不当成一回事。清。朱彝尊〈答萧山毛检讨书〉:「即鄙言未合,度足下必一笑置之。」
《漢語大詞典》:一宿之行
一天的行程。战国策·韩策三:“ 韩 相国谓 田苓 曰:‘事急,愿公虽疾,为一宿之行。’”按:古代师行一日三十里,三十里为一舍,舍亦可谓之宿。
《漢語大詞典》:一致之节(一致之節)
谓忠贞不渝的节操。三国志·魏志·邢颙传:“ 太祖 曰:‘ 顒 篤於旧君,有一致之节。’勿问也。”
《國語辭典》:一之谓甚(一之謂甚)  拼音:yī zhī wèi shèn
一次已经过分,表示不能再有第二次。《左传。僖公五年》:「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唐。任蕃《梦游录。张生》:「酒至白面少年,复请歌。张妻曰:『一之谓甚,其可再乎?』」也作「一之为甚」。
分類:已经过分
《漢語大詞典》:一之已甚
见“ 一之谓甚 ”。
《國語辭典》:一之谓甚(一之謂甚)  拼音:yī zhī wèi shèn
一次已经过分,表示不能再有第二次。《左传。僖公五年》:「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唐。任蕃《梦游录。张生》:「酒至白面少年,复请歌。张妻曰:『一之谓甚,其可再乎?』」也作「一之为甚」。
分類:已经过分
《國語辭典》:一之为甚(一之為甚)  拼音:yī zhī wéi shèn
一次已经太过分,表示不能再有第二次。元。侯克中〈归兴〉诗:「一之为甚其能再?二者何由可得兼?」也作「一之谓甚」。
《國語辭典》:一之谓甚(一之謂甚)  拼音:yī zhī wèi shèn
一次已经过分,表示不能再有第二次。《左传。僖公五年》:「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唐。任蕃《梦游录。张生》:「酒至白面少年,复请歌。张妻曰:『一之谓甚,其可再乎?』」也作「一之为甚」。
分類:已经过分
《國語辭典》:一走了之  拼音:yī zǒu liǎo zhī
搁下事情,不负责任的离开。如:「事情已进行到一半,你怎可一走了之?」
《漢語大詞典》:一卒之令
秦 末, 刘邦 率兵攻入 秦 都 咸阳 ,废除 秦 严刑苛政,与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死罪只有一条,后来称之为“一卒之令”。 汉 桓宽 盐铁论·诏圣:“ 高皇帝 时,天下初定,发德音,行一卒之令,权也。”
《漢語大詞典》:一卒之田
古谓百夫之田。国语·晋语八:“大国之卿,一旅之田;上大夫,一卒之田。” 韦昭 注:“上大夫一命,百人为卒,为田百顷。” 唐 陆龟蒙 《幽居赋》:“ 鲁仲孙 衣止七升之布, 欒武子 食无一卒之田。”
《國語辭典》:一以贯之(一以貫之)  拼音:yī yǐ guàn zhī
语出《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指用一种道理贯通于各类事物之中。《三国志。卷一三。魏书。钟繇传》:「先帝圣德,固天所纵,坟典之业,一以贯之。」《五灯会元。卷一六。签判刘经臣居士》:「良哉孔子之言,默而识之,一以贯之。」
《國語辭典》:一贯(一貫)  拼音:yī guàn
1.语本《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后以一贯指以一种道理贯通万事万物。唐。张九龄〈故河南少尹窦府君墓碑铭序〉:「形有方殊,道以一贯。」
2.依照一定法则,始终不变。如:「一贯精神」、「一贯作业」。
3.同一道理。《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亡国之主一贯。」
4.旧以千钱为一贯。《金史。卷四八。食货志三。钱币》:「印一贯、二贯、……十五贯等谓之大钞。」
5.成串的物品。《北史。卷三四。赵柔传》:「柔尝在路,得人所遗金珠一贯,价直数百缣。」
《漢語大詞典》:一易之地
指隔年耕种的土地。《周礼·地官·大司徒》:“不易之地,家百畮;一易之地,家二百畮。” 郑玄 注:“不易之地,岁种之;地美,故家百畮。一易之地,休一岁乃復种;地薄,故家二百畮。”
《國語辭典》:一隅之见(一隅之見)  拼音:yī yú zhī jiàn
比喻片面偏颇的见解。《清史稿。卷二三九。沈文奎传》:「此一隅之见,偏而不全。」
分類:片面见解
《漢語大詞典》:一隅之说(一隅之説)
片面的说法;偏见。后汉书·王充等传论:“数子之言当世失得皆究矣,然多谬通方之训,好申一隅之説。” 李贤 注:“一隅谓一方偏见也。” 宋 苏洵 《衡论上·御将》:“或曰:‘赏所以使人,不先赏,人不为我用。’是皆一隅之説也,非通论也。”
分類:片面偏见
《國語辭典》:一言以蔽之  拼音:yī yán yǐ bì zhī
用一句话来概括它。《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歧路灯》第三回:「只是教幼学之法,慢不得,急不得,松不得,紧不得,一言以蔽之曰难而已。」也作「一言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