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708,分514页显示  上一页  227  228  229  230  231  233  234  235  236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韦之晋
张之宏
高霁(暄之 )
吴豸之(别称 吴象之 )
吕延之
郑炅之(桂清 )
浑释之( 宁朔郡王 )
古之奇
独孤及(至之 世称 独孤常州 行第 十四 )
柳润之
王允之
杨岫之
陆长源(泳之 行第 十二 )
僧代病( 不显、不显矣 毒龙为之 )
梁肃(敬之、宽中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9 【介绍】: 唐京兆杜陵人。韦球子。玄宗朝历监察御史、吏部员外郎、司封吏部二曹郎中。肃宗上元中,自前苏州刺史除婺州刺史。代宗大历二年,检校秘书监,兼衡州刺史、湖南观察使,加御史大夫。四年二月,迁潭州刺史,仍兼观察使,徙湖南军于潭州。卒于任。
张之宏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三百六十五
之宏。天宝中官曲阜县令。
高霁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秋浦人,字暄之。隐居石门山桃花坞。工诗。李白游九华山,与霁等同游眺,作《改九子山为九华联句》。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暄之,秋浦(今安徽池州)人。天宝年间隐居于贵池石门山桃花坞。十三载(754)冬,李白与高霁相遇,并约韦权舆同至九华山麓夏侯回家,饮宴赏景,改九子山名为九华山,作《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事迹散见《唐诗纪事》卷二〇、光绪九年重修《贵池县志》。《全唐诗》存联句诗2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蒲州人。为童子时,即获诏奖。玄宗天宝十三载,任大理评事,杨国忠讽其告韦陟、吉温,因而迁殿中侍御史。又任主客员外郎。能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一作吴象之,误。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人。为童子时,即获诏奖。玄宗天宝十三载(754)任大理评事,杨国忠讽其告韦陟、吉温,因而迁殿中侍御史。又任主客员外郎。事迹散见《旧唐书》之《吉温传》、《韦陟传》、《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二六。《全唐诗》存诗2首,误署吴象之。
唐诗汇评
吴豸之(生卒年未详),或作吴象之,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天宝十二载(753),官大理评事,附杨国忠,诬告韦陟与御史中丞吉温结托,欲谋陷朝廷,迁监察御史。后官至主客员外郎。《全唐诗》存诗二首。
吕延之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中人。历任户部员外郎、郎中。肃宗乾元元年,任明州刺史。二年,迁浙江东道节度使。丁忧去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字桂清。初任河阴尉。历官仓部、吏部员外郎。肃宗乾元元年,为吴郡太守兼采访使,又兼浙西节度使。上元元年,为宣歙观察使。刘展乱时,弃城奔寻阳。代宗初,任郴州刺史,卒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皋兰州人,先世属铁勒族浑部。世为本州都督。少有武艺。从朔方军,积战功,累迁至开府仪同三司、试太常卿,封宁朔郡王。代宗广德中与吐番战,没于灵武,年四十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代宗宝应二年登进士第。尝为安西幕府书记。与李端友善。工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4? 代宗宝应二年(763)登进士第。大历三年(768)任泾原节度使马璘掌书记。十一年璘卒,之奇仍留泾幕,历佐节度使段秀实、李怀光、朱泚、孟皞、姚令言。德宗建中四年(783)姚令言率师至京,之奇亦在军中。朱泚反,之奇受伪官,为泚掌文翰。兴元元年(784)泚败,之奇约于七月伏诛。事迹散见李端《送古之奇赴泾州幕》、《唐诗纪事》卷二八、《唐才子传》卷三。之奇工诗,与李端交善。辛文房称其“工古调,足幽闲淡泊之思,婉而成章”(《唐才子传》卷三)。《全唐诗》存诗1首。
唐诗汇评
古之奇,生卒年里贯均未祥。宝应二年(763)登进士第。大历中,曾为泾州马燧辟置幕府,李端有诗送之。建中四年,朱泚反,伪授兵部诗外郎,后不知所终。《全唐诗》存诗一首。
全唐文·卷五百二十六
之奇。宝应中进士。马燧辟置幕府。后污朱泚伪命。为兵部员外郎。

作品评论

唐才子传
工古调,足幽闲淡泊之思,婉而成章。得名艺圃,不泛然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5—777 【介绍】: 唐河南洛阳人,字至之。玄宗天宝末举洞晓玄经科。补华阴尉。代宗时以左拾遗召,改太常博士,迁礼部员外郎,历濠、舒二州刺史,以治课加检校司封郎中。徙常州,卒,谥宪。世称独孤常州。性孝友,喜鉴拔后进,为文彰明善恶,长于论议,与李华、萧颖士等齐名。有《毗陵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5—777 字至之,排行十四。洛阳(今属河南)人。玄宗天宝十三载(754)中洞晓玄经科,授华阴尉。肃宗至德中避地越州,历佐浙东节度、江淮都统幕。代宗广德元年(763)征为左拾遗,累迁太常博士,礼部、吏部二员外郎。大历三年(768)出为濠州判史,五年改舒州刺史,八年迁常州刺史。十二年四月卒,谥宪。生平详见崔祐甫《常州刺史独孤公神道碑》、梁肃《常州刺史独孤公行状》、《新唐书》本传。今人赵望秦有《独孤及年谱》。及有文名,与萧颖士、李华、贾至等先后倡导古文,为唐代古文运动先驱。又工诗,其论诗主缘情绮靡说。今存《毗陵集》20卷。《全唐诗》存诗2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4首。
唐诗汇评
独孤及(725一777),字至之,洛阳(今属河南)人。天宝中,客游梁、宋,与高适、贾至、陈兼为友。十三载(754),应道举,对策高第,授华阴尉。安史乱起,南奔。上元初为左金吾兵曹,充江淮都统李峘掌书记。征为右拾遗,历太常博士、礼吏二部员外郎。大历中,出为濠、舒二州刺史,治绩加检校司封郎中,赐金紫。九年,徙常州刺史,卒。及与李华、萧颖士齐名,提倡古文,奖掖后进,梁肃、朱巨川、崔元翰等皆出其门,天下谓之文伯。有《毗陵集》二十卷,今存。《全唐诗》编诗二卷。
全唐诗补逸
独孤及字至之,洛阳人。大历十二年卒,年五十三。补诗二首。
全唐文·卷三百八十四
及字至之。河南洛阳人。天宝末以道举高第。补华阴尉。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迁礼部员外郎。历濠舒二州刺史。加检校司封郎中。徙常州刺史。卒年五十三。谥曰宪。著有毗陵集。

作品评论

崔祐甫《独孤公神道碑》
公之文章,大抵以立宪诫世、褒贤遏恶为用,故论议最长。其或列于碑颂,流于咏歌,峻如嵩华,威如江河,清如秋风过物,邈不可逮。
梁肃《常州刺史独孤及集后序》
其文宽而简,直而婉,辩而不华,博厚而高明,论人无虚美,比事为实录,天下凛然,复睹两汉之遗风。……其馀记物叙事,一篇一咏,足以追纵往烈,裁正狂简。
权德舆《唐故常州刺史独孤及谥议》
独孤及刚方直清,根于性术。其修身莅官,确手处中,立言遣辞,有古风格。辩论裁正,昭德塞违,浚波澜而去流荡,得菁华而无枝叶。
皇甫澄《谕业》
独孤尚书之文,如危峰绝壁,穿倚霄汉,长松怪石,倾倒溪壑,然而略无和畅,雅德者避之。
唐才子传
及性孝友,喜鉴拔。为文必彰明善恶,长于议论。工诗,格调高古,风尘迥绝,得大名当时。
唐诗归
钟云:少不喜此君诗,其全集近八十首,冗累处甚不好看,故所选止此。然其高处已似元道州矣,以此知诗之难看者,不当便弃之也。使此君止传此数诗,则亦盛唐好手、惟读其全集,故反生厌:
《唐律消夏录》
独孤至之诗笔俱高,中唐时亦一大家。
柳润之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四百五十九
润之。代宗时擢书判拔萃科。
王允之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代宗大历间在世。善写貌,画迹类孟仲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代宗大历中,以工画鬼神著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9 【介绍】: 唐苏州吴人,字泳之。陆馀庆孙。始在薛嵩幕府,常从容规切。历建、信二州刺史。韩滉兼领江淮转运使时,充副使。入迁都官郎中,改万年令,出为汝州刺史。德宗贞元十二年,授宣武军行军司马,决断汴州政事。寻知留后事,遇军乱被害。工诗,与孟郊交厚。有《唐春秋》、《辨疑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20 字泳之,排行十二,苏州吴(今江苏苏州)人。安史之乱中陷河北贼中。代宗广德元年至大历八年(763—773)间为昭义节度使薛嵩从事。德宗建中初任建州刺史,改信州刺史。贞元二年(786)任江淮转运副使,罢为都官郎中,改万年令。五年任汝州刺史,十二年任宣武军行军司马。十五年二月知留后事,为乱军所杀。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长源工诗文,善书。与孟郊唱酬,甚密。《全唐诗》存诗3首,断句4句。
全唐文·卷五百十
长源字泳之。吴人。历汝州剌史。贞元十二年检校礼部尚书。为宣武军行军司马。以峻法绳下。节度使董晋卒。长源知留后。为兵士所杀。赠尚书左仆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3 【介绍】: 唐僧。台州天台人,俗姓陈。因其曾发大愿,尽一报代众生之病,故本名不显。幼出家于台州国清寺。登戒后,历游观方。初至洛阳,次河阳,立道场为民救旱。代宗大历元年,结茅居霍山,颇有异迹。后住晋州大梵寺。又数开施食道场以救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天台陈氏子。七岁丧父。哀毁过礼。服除白母。求出家。母意难之。即断一指示所志。遂趋国清寺落发登具。以其每欲以己代众生病苦也。故名。久之游方抵淩郊。时河阳方苦旱。病适至因按经法。绘八龙王立道场以祷。果大霔千里沾足。先是其地夏则风雹暴作。苗稼偃拔。雉堞皆颓弛。识者以为毒龙使然。病为持密语禳之。自尔无患。民立祠肖貌祀焉。大历元年。登太行入霍山。结茅深𨗉以遁。或有盗其所蓄者。欲遽去。而二虎据路口。会病从他处归。盗扣头陈悔。病慰喻之斥虎使去。盗顾乞留服役左右终其身。中山庙尤灵异。昔神尧初起义师。尝沮阴雨。迷道于此。而神阴助有功迹。及即位诏镌石像列祀典。病至是念其以杀食晋绛间。于是造庭对像语。使从己受佛戒。像忽颔首若许者。旁顾神妇像略不动。病则毁撤之曰。何物顽矿能为众生害。如此。百姓以告太守。太守怒系之。嘉泉寺门户扃鐍严甚。旬浃启视病则兀尔禅寂自若。众闻而坌至。或击磬以出其定。太守遣邀之弗听。使再往。约曰。如必弗来者。则断其头来。病谩斩一指付使者。太守感动竟躬诣以谢。仍徙病大梵寺且营浮图。以葬指节。由尔檀信向慕而施币山积。有忌者赂贫女。以鸩酒进曰。妾夫善酿。今兹其酿诚加美。幸和尚小酌。以种福田。经云佛不违众生愿。惟和尚慈悲病。曰汝非佛耶。贫女喜尽以情告。病笑釂曰。吾所坐地当裂。徐视之。果裂。其毒气之酷可想见。今俗以酒供养始此。岁饥必募粮设会。以饱饿者凡八设会。而燕赵赖之。贞元十四年七月八日。别众跏趺。如入禅定。弟子疑其不灭。列香华供养如常时。阅一岁肤肉觉坚缩。而后加之漆布以图永久。武宗时舁匿废陶灶中。风雨莫之庇。寻出异草盘结覆顶上。宣宗复教。作亭徙置之。嘉泉指节历百龄不坏。筋肉爪甲愈益光润如黄金色。 唐沙门。史亡其名。隐居兴元褒城之中梁山言行直率。不为世俗规矩所制。饮酒啖肉自若。其侪辈举非之。然以齿腊之。长。获纪纲寺职。而议论设施。咸当人亦因以畏服焉共尊为上座。少年后生。间有效其所为者。上座闻而骇曰。未得净心地。何敢尔。吾弟当以折伏之。一日戒庖者。剩治饼餤邀众游冢墓间。独地坐掇枯骼腐胔。铺饼餤裹食之。如鲜美隽永物。众环视哕呕不能已。上座顾谓众曰。汝等能食此否。能食此则庶几可以食肉也。及柳公仲郢。镇兴元时躬诣礼敬。年八九十乃卒。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兴福篇第九之一
释代病者。台州天台人也。姓陈氏。以其尝发大愿尽一报代众生之病。致本名不显矣。诞育之辰祥光充室。邻里异焉。七岁丧父。哀毁几于灭性。白母求出家母才艰阻遂断一指。亲党敦劝。偏亲乃送于国清寺。因戒法登满誓志观方。初止今东京。次于河阳。为民救旱。按经缋八龙王。立道场启祝毕投诸河。举众咸睹画像沈跃不定。斯须云起肤寸雷雨大作。千里告足。自此归心者众。先是三城间多暴风雹。动伤苗稼雉堞。号为毒龙为之也。代病为诵密语。后经岁序都亡是患。盟津民立堂宇若生祠焉。大历元年。登太行游霍山。乃深入幽邃结茅而居。有盗其盂食。俄见二虎据路。会逢代病。盗叩头陈悔。慰谕毕因摩挲虎头。如是累伏猛兽。其盗本樵子。愿依附为苦行焉。其中山神庙晋绛之间传其肸蚃。代病入庙劝其受归戒。绝烹燀牲牢。其神石像屡屡随劝领首。顾其神妇略无俞答之状。遂剃神之发毁撤神妇。乡人怪之闻白州邑。太守怒之曰。此唐高祖初起至此。久困阴雨其神见形示路以迎义师。厥后砻石为像。荐飨无亏。此之髡师无状敢尔。俾系闭于嘉泉寺扃键且严。至二十日启关寂然禅定。倾城咸往观礼。或声磬舒徐而起。太守急召之不来。以至约令断头。代病斩一指以付使者。太守感之。躬就迎请。移置大梵寺。别营砖浮图以藏其指节矣。由是檀信骈肩蹑踵。有窴毒于酒者。贿贫女往施之。代病已知。贫女绐之曰。妾家酝觉美。酌施和尚求福。况以佛不逆众生愿。代病曰。汝亦是佛。然贫女惧反饮具以情告。代病执杯啜之。俄尔酒气及两胫足地为之坟裂。闻者惊怪。以酒供养自兹始也。汾隰西河人有疾。止给与净水饮之必瘳。凡属荐饥必募粮设食。后于赵州救斯荒歉。作施食道场前后八会。遐迩赖之道感多类。以贞元十九年秋七月八日奄然跏趺示灭。四众初谓如嘉泉寺之禅定欤。香华供养。至于隔岁肤肉渐坚。方知永逝。遂漆布缋画之。武宗废塔像无巨细皆毁除。或议之移入陶灶中。既而生瑞草一本。其状亭亭若盖。盘错萦纡庇其风雨而有馀也。宣宗即位佛事中兴。纲紏比丘造小亭。移真形窴于此。先于嘉泉寺断指节。已过百龄筋肉甲爪光润且如金色。或属兵革城陷指亡。后有赍出逃难。事息归还。亦阴福其逋亡者。至今平阳人崇信焉。
神僧传·卷第八
释代病者。天台人也。姓陈氏。诞育之辰祥光满室。邻里惊异。七岁丧父哀毁几于灭性。白母求出家。母才艰阻。遂断一指。亲党敦劝偏亲。乃送于国清寺。因戒法登满。誓志观方。初止东京。次于河阳为民救旱。按经缋八龙王立道场。启祝毕投诸河。举众咸睹画像沈跃不定。斯须云起肤寸。雷雨大作千里告足。自此归心者众。先是三城间多暴风雹。动伤苗稼雉堞。号称毒龙为害。代病为诵密语。后经岁序都无是患。共立堂宇若生祠焉。大历元年登太行游霍山。乃深入幽邃结茅而居。有盗其盂食。俄见二虎据路。会逢代病。盗叩头陈悔。慰谕毕因摩挲虎头。如是累伏猛兽。其中山神庙晋绛之间传其[月*(夸-大+八)]蚃。代病入庙劝其受归戒。绝烹燀(音阐)牲牢。其神石像屡屡随劝颔首听命。由是檀信骈肩蹑踵。有寘毒于酒者。贿贫女往施之。代病已知。贫女给曰。妾家酝觉美。酌施和尚求福。况以佛不逆众生愿。代病曰。汝亦是佛。然贫女。惧反饮具以情告。代病执杯啜之。俄尔酒气及两胫足。地为之偾(音奋)烈闻者惊怪。以酒供养自兹始也。汾隰西河人有疾。只给与净水。饮之必瘳。贞元中奄然跏趺示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3—793 【介绍】: 唐安定人,世居陆浑,字敬之,一字宽中。梁毗五世孙。德宗建中元年,登文辞清丽科。授太子校书郎。复受荐为右拾遗,以母老不赴。贞元中,召为监察御史,转右补阙、翰林学士、太子诸王侍读、史馆修撰。师事独孤及,为文尚古朴。奖掖后进,曾荐韩愈、欧阳詹等登第。有集。
全唐文·卷五百十七
肃字敬之。一字宽中。世居陆浑。建中初中文辞清丽科。擢太子校书郎。累转右补阙翰林学士皇太子诸王侍读。卒年四十一。赠礼部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