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712,分515页显示  上一页  188  189  190  191  192  194  195  196  19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临江之麋
林杞之下
廪牺之官
令原之戚
令原之痛
六尺之孤
六尺之托
六尺之托
龙断之登
六艺之一
流火之乌
溜之大吉
溜之乎也
分类词汇
台谏
韩范
《分类字锦》:临江之麋(临江之麋)
柳宗元三戒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已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籍道上麋至死不悟
分类:麋鹿
《漢語大詞典》:林杞之下
杞木丛生之地。指退隐之田野山林。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荣华犹赘疣也,万物犹蜩翼也。若然者,岂肯詰屈其支体,俯仰其容仪……推黄鉞以适釤鎌之持,挠华旗以入林杞之下乎?”
《分类字锦》:廪牺之官(廪牺之官)
晋书温峤传古者亲耕藉田以供粢盛旧制藉田廪牺之官今临时市求既上黩至敬下费生灵非所以虔奉宗庙烝尝之旨宜如旧制立此二官
分类:藉田
《漢語大詞典》:令原之戚
《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毛 传:“脊令,雝渠也。” 郑玄 笺:“雝渠,水鸟。而今在原,失其常处,则飞则鸣求其类,天性也,犹兄弟之於急难。”后因以“令原之戚”指兄、弟去世。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序》:“ 绍定 改元,适有令原之戚,闭门谢客,因追思,捉笔纪録,不觉盈轴,以‘游宦纪闻’题之。”
分類:去世
《漢語大詞典》:令原之痛
指因兄、弟去世而引起的痛苦心情。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宾退杂识》:“此册乃伯兄 圣常 物,细书皆兄手蹟。先公尝取而置诸案头,有譌则正之。其有当於理,则加圈点,此则公之手笔也。遗编犹在,而风木之悲,令原之痛,遂无已时。”参见“ 令原之戚 ”。
《漢語大詞典》:令原之戚
《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毛 传:“脊令,雝渠也。” 郑玄 笺:“雝渠,水鸟。而今在原,失其常处,则飞则鸣求其类,天性也,犹兄弟之於急难。”后因以“令原之戚”指兄、弟去世。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序》:“ 绍定 改元,适有令原之戚,闭门谢客,因追思,捉笔纪録,不觉盈轴,以‘游宦纪闻’题之。”
分類:去世
《國語辭典》:六尺之孤  拼音:liù chǐ zhī gū
未成年的孤儿。《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汉。郑玄。注:「六尺之孤,年十五已下。」《后汉书。卷六三。李杜列传。李固》:「今委君以六尺之孤,李氏存灭,其在君矣。」
《漢語大詞典》:六尺之托(六尺之託)
谓受嘱托抚育遗孤。后汉书·明帝纪:“并可以受六尺之託,临大节而不挠。” 李贤 注:“六尺,谓年十五已下。”参见“ 六尺之孤 ”。
《國語辭典》:六尺之孤  拼音:liù chǐ zhī gū
未成年的孤儿。《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汉。郑玄。注:「六尺之孤,年十五已下。」《后汉书。卷六三。李杜列传。李固》:「今委君以六尺之孤,李氏存灭,其在君矣。」
《漢語大詞典》:六尺之托
谓受嘱托抚育遗孤。
《漢語大詞典》:龙断之登(龍斷之登)
谓谋利求财。龙,通“ 垄 ”。 宋 陈亮 《谢梁侍郎启》:“伏念某身名不竞,时命皆非。豪於里閭,所得寧几?迫於妻子,无策自资。孰为龙断之登,羞作墦间之乞。”参见“ 龙断 ”。
分類:谋利
《漢語大詞典》:龙断(龍斷)
垄断。龙,通“ 垄 ”。本指独立的高地。引申为独占其利。孟子·公孙丑下:“人亦孰不欲富贵?而独於富贵之中有私龙断焉……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 赵岐 注:“龙断,谓堁断而高者也;左右占视,望见市中有利,罔罗而取之。” 清 夏燮 中西纪事·通番之始:“ 大西洋 人,后至而思龙断焉。” 清 黄遵宪 《番客篇》:“龙断兼贋鼎,巧夺等劫掠。”
《分类字锦》:六艺之一(六艺之一)
元史王恂传恂早以算术名裕宗尝问焉恂曰算数六艺之一定国家安人民乃大事也
分类:数学
《漢語大詞典》:流火之乌(流火之烏)
武王 伐 纣 时预兆王朝勃兴的赤乌。 宋 苏舜钦 《符瑞》:“ 尧 、 舜 、 禹 、 汤 、 文 、 武 ,皆以正德为受命之符,至於‘陈大电、大虹、巨迹、白狼、流火之乌,皆诡譎阔诞,其可羞也。’所言大概如此。”参见“ 流火 ”。
《國語辭典》:流火  拼音:liú huǒ
1.流,星宿西沉。流火指心星。语出《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后借指农历七月。
2.中医上指发生于小腿部分的丹毒,多因湿火下流而引起。
3.风痹的别名。参见「风痹」条。
《國語辭典》:溜之大吉  拼音:liū zhī dà jí
迅速地偷溜逃跑,才是上策。《官场现形记》第二八回:「其在一班势利小人,早已溜之大吉。」《文明小史》第一九回:「原来他一见打烊,晓得要惠茶帐,早已溜之大吉,预先跑在楼下等候了。」
《國語辭典》:溜之乎也  拼音:liū zhī hū yě
迅速趁机逃走。《三侠五义》第四三回:「米先生不好意思,抽空儿他就溜之乎也了。」《冷眼观》第一四回:「末后竟一个个搭赸著,寻人的寻人,恭遁的恭遁,转瞬之间,已如鸟兽散去,落得个大家溜之乎也。」
《漢語大詞典》:台谏(臺諫)
唐 宋 时以专司纠弹的御史为台官,以职掌建言的给事中、谏议大夫等为谏官。两者虽各有所司,而职责往往相混,故多以“臺諫”泛称之。 明 初废谏院,以给事中兼领监察与规谏,两者开始合流。至 清 雍正 元年,又使之同隶都察院,于是台谏完全合二为一。 宋 李纲 《上渊圣皇帝实言封事》:“立乎殿陛之间与天子争是非者,臺諫也。”宋史·萧服传:“ 服 文辞劲丽,宜居翰苑。朕爱其鯁諤,顾臺諫中何可闕此人!”
《漢語大詞典》:韩范(韓范)
(1). 唐 韩愈 为著名古文家,卒谥“文”。 宋 范仲淹 亦以能文著称,卒谥“文正”。后世因以“韩范”并称之。 明 张居正 《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赠太保谥襄毅杨公墓志铭》:“ 李 郭 无文, 韩 范 无武,公也兼之。”
(2). 宋 名臣 韩琦 和 范仲淹 的并称。宋史·韩琦传:“ 琦 与 范仲淹 在兵间久,名重一时,人心归之,朝廷倚以为重,故天下称为‘韩范’。” 宋 王十朋 《观国朝故事》诗之二:“朝廷起 韩 范 ,节制閫外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