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712,分515页显示  上一页  180  181  182  183  184  186  187  188  18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蹇之匪躬
兼而有之
赆赙之仪
晋阳之甲
京师之镇
经济之才
经世之才
经国之才
京解之才
进履之书
静因之道
敬而远之
敬鬼神而远之
惊人之举
惊弓之鸟
《漢語大詞典》:蹇之匪躬
见“ 蹇蹇匪躬 ”。
《漢語大詞典》:蹇蹇匪躬
易·蹇:“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高亨 注:“言王臣謇謇忠告直諫者,非其身之事,乃君国之事也。”后因以“蹇蹇匪躬”谓为君国而忠直谏诤。蹇,通“ 謇 ”。 晋 葛洪 抱朴子·臣节:“违令犯颜,蹇蹇匪躬者,安上之民翰也。”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四:“必也立朝,增蹇蹇匪躬之节。”亦作“ 蹇諤匪躬 ”、“ 蹇之匪躬 ”。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 张九龄 在相位,有蹇諤匪躬之诚, 元宗 既在位年深,稍怠庶政,每见帝无不极言得失。”一本作“謇諤匪躬”。 清 钱谦益 《匪斋记》:“客有唁予者曰:‘《蹇》之六二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安知上不以蹇之匪躬勗子乎?’”
《國語辭典》:兼而有之  拼音:jiān ér yǒu zhī
同时具有。《墨子。法仪》:「奚以知天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以其兼而有之,兼而食之也。」北周。庾信〈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君以才望,兼而有之。」
《高级汉语词典》:赆赙之仪
赠送给上路或办丧事用的钱物。赙:用钱财资助人办丧事
《漢語大詞典》:晋阳之甲(晉陽之甲)
《公羊传·定公十三年》记 晋 赵鞅 兴 晋阳 之甲,以清君侧为名,逐 荀寅 、 士吉射 。后因称地方长吏不满朝廷而举兵内向为兴“晋阳之甲”。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 殷覬 病困,看人政见半面。 殷荆州 ( 殷仲堪 )兴 晋阳 之甲,往与 覬 别,涕零,属以消息所患。 覬 答曰:‘我病自当差,正忧汝患耳!’”
《韵府拾遗 震韵》:京师之镇(京师之镇)
十六国春秋终南京师之镇国之所瞻
《国语辞典》:经济之才(经济之才)  拼音:jīng jì zhī cái
治国安民的才干。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二折:「此人有经济之才,安邦之策,欲令你去徵聘此人。」
《國語辭典》:经世之才(經世之才)  拼音:jīng shì zhī cái
治理政事的才干。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御史举荐》:「某所荐者已百有馀人,皆经世之才,其在中外,并能上裨圣治。」也作「经国之才」。
《國語辭典》:经国之才(經國之才)  拼音:jīng guó zhī cái
治理国家的学识与能力。《晋书。卷六二。刘琨传》:「祖迈,有经国之才,为相国参军、散骑常侍。」也作「经世之才」。
《漢語大詞典》:京解之才
谓有考中举人、进士的才能。京,指到京城参加礼部会试和殿试,中者称进士。解,指到省城(包括京城)参加乡试,中者称举人,即取得被解送至京城参加进士考试的资格。《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有几个老学,看了舍亲的文字,都许他京解之才。”
《漢語大詞典》:进履之书(進履之書)
指 秦 末一老父于 下邳 桥上授予 张良 的《太公兵法》。见史记·留侯世家。 明 孙肩 《甲乙杂著·告城堭文》:“望赐迴日之戈,读进履之书,攻克伏戎,有命承家。”参见“ 进履圯桥 ”。
《漢語大詞典》:进履圯桥(進履圯橋)
史记·留侯世家载: 秦 末一老父,在 下邳 桥上故意将鞋子掉到桥下,命 张良 为他取鞋、穿鞋, 张良 见他年老,忍怒取鞋,跪着为他穿上。老父又经再三考验,将《太公兵法》传授给 张良 ,使 张良 后来成为 刘邦 的军师。,后以“进履圯桥”称这一故事。亦用以称屈己尊老,求取教益。 元 周德清 《一枝花·遗张伯元》套曲:“大胸襟进履圯桥,壮游玩乘槎大海,老风波走马 章臺 。” 明 屠隆 《綵毫记·夫妻玩赏》:“《索书》 黄石 ,进履圯桥时。”
《漢語大詞典》:静因之道
战国 时期一部分道家的认识方法。认为心要保持虚静,并因应事物之理而偶合之,才能有正确的认识。管子·心术上:“是故有道之君,其处也若无知,其应物也若偶之,静因之道也。”
《國語辭典》:敬而远之(敬而遠之)  拼音:jìng ér yuàn zhī
指对鬼神要存有尊敬之心,但不涉于迷信。语本《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引申为虽表示尊敬,但保持距离,既不亲近、也不得罪。《老残游记》第一一回:「若遇此等人,敬而远之,以免杀身之祸,要紧!要紧!」
《國語辭典》:敬鬼神而远之(敬鬼神而遠之)  拼音:jìng guǐ shén ér yuàn zhī
指对鬼神要存有尊敬之心,但不涉于迷信。《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漢語大詞典》:惊人之举
值得赞叹的,令人惊奇的,好像超出人的能力或努力所达到的事情。例如:勉强制止的惊人之举。
《國語辭典》:惊弓之鸟(驚弓之鳥)  拼音:jīng gōng zhī niǎo
魏国射箭能手更羸仅是拉动弓弦,不用箭,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便因过度惊惧而落下的故事。典出《战国策。楚策四》。比喻曾受打击或惊吓,心有馀悸,稍有动静就害怕的人。《晋书。卷七一。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歧路灯》第八一回:「绍是惊弓之鸟,吓了一跳。」也作「伤弓之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