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88,分180页显示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2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针芥之契
针芥之合
竹林之游
竹马之好
竹马之交
竹马之友
贞观之治
贞观之理
锥刀之末
锥行之陈
召之即来
赵之谦
祝鮀之佞
者也之乎
颛顼之虚
《漢語大詞典》:针芥之契(針芥之契)
同“ 针芥相投 ”。 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述林·跋刘武仲鲁田兄弟手书诗卷》:“ 行可 以余於 武仲先生 夙有针芥之契,属为题记。”
《漢語大詞典》:针芥之合(針芥之合)
同“ 针芥相投 ”。 清 方文 《赠孟六玕明府》诗:“近前一语忽大笑,针芥之合良非轻。”
《國語辭典》:竹林之游  拼音:zhú lín zhī yóu
本指竹林七贤常于竹林之下游集。见《晋书。卷四九。嵇康传》。后用以比喻亲密的友谊或淡泊名利的君子之交。
《國語辭典》:竹林七贤(竹林七賢)  拼音:zhú lín qī xián
晋朝的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庄之学,轻视礼法,规避尘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纵情清谈,故称为「竹林七贤」。
《國語辭典》:竹马之好(竹馬之好)  拼音:zhú mǎ zhī hǎo
比喻幼年时的友谊。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帝曰:『卿故复忆竹马之好不?』」
分類:儿童交谊
《漢語大詞典》:竹马之交(竹馬之交)
见“ 竹马之友 ”。
《國語辭典》:竹马之友(竹馬之友)  拼音:zhú mǎ zhī yǒu
比喻幼年时的朋友。如:「他们两个是竹马之友,没想到后来竟反目成仇。」
《國語辭典》:竹马之友(竹馬之友)  拼音:zhú mǎ zhī yǒu
比喻幼年时的朋友。如:「他们两个是竹马之友,没想到后来竟反目成仇。」
《國語辭典》:贞观之治(貞觀之治)  拼音:zhēn guàn zhī zhì
贞观,唐太宗的年号。唐太宗在贞观年间知人善任,举用房玄龄、杜如晦、魏徵等贤才,并容纳大臣直谏,批评朝政。在制度上明白划分尚书、中书、门下三省的职权,相互配合,发挥制衡作用,杜绝集权弊端,并肃清吏治,减轻刑罚,重视人民疾苦。因此社会秩序安定,国势昌盛,缔造了中国历史上光辉灿烂的太平盛世,史称为「贞观之治」。
《漢語大詞典》:贞观之理(貞觀之理)
同“ 贞观之治 ”。 唐 人避 高宗 李治 讳改。 唐 白居易 《不劳而理策》:“臣又闻 太宗文皇帝 尝曰:‘朕虽不及古,然以百姓心为心。’臣以为致‘贞观之理’者,由斯一言始矣。” 唐 李绛 《请崇国学疏》:“风教大成,礼乐咸备,‘贞观之理’,谓之太平。”参见“ 贞观之治 ”。
分類:高宗
《國語辭典》:贞观之治(貞觀之治)  拼音:zhēn guàn zhī zhì
贞观,唐太宗的年号。唐太宗在贞观年间知人善任,举用房玄龄、杜如晦、魏徵等贤才,并容纳大臣直谏,批评朝政。在制度上明白划分尚书、中书、门下三省的职权,相互配合,发挥制衡作用,杜绝集权弊端,并肃清吏治,减轻刑罚,重视人民疾苦。因此社会秩序安定,国势昌盛,缔造了中国历史上光辉灿烂的太平盛世,史称为「贞观之治」。
《國語辭典》:锥刀之末(錐刀之末)  拼音:zhuī dāo zhī mò
比喻微利小事。《左传。昭公六年》:「锥刀之末,将尽争之。」《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竞毛羽之轻,趋锥刀之末。」也作「锥刀之利」。
分類:小事微利
《漢語大詞典》:锥行之陈(錐行之陳)
前尖如锥的阵形。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十阵》:“锥行之陈,卑之若剑,末不閲(鋭)则不入,刃不溥则不剸,本不厚则不可以列陈。”
分類:如锥阵形
《高级汉语词典》:召之即来  拼音:zhào zhī jí lái
一经召唤立即就来
《國語辭典》:赵之谦(趙之謙)  拼音:zhào zhī qiān
人名。(西元1826~1884)字撝叔,号益甫,别号悲盦,又号憨寮、梅庵。清浙江会稽人。历官江西鄱阳、奉新、南城等知县。书画刻石,卓绝一时,诗文亦奇诡骇世。著有《梅庵集》、《六朝别字记》等。
《漢語大詞典》:祝鮀之佞
《论语·雍也》:“不有 祝鮀 之佞,而有 宋朝 之美,难乎免於今之世矣。” 祝鮀 , 春秋 卫 人,能言善辩,或谓其善以巧言媚人,后因以为佞人的典型。晋书·王沈传:“达幽隐之贤,去 祝鮀 之佞。” 明 归有光 《士立朝以正直忠厚为本》:“ 孔子 生於 周 末,褒 史鱼 之直,恶 祝鮀 之佞,思史之闕文,而称 周公 之训,其所感者深矣。”
《漢語大詞典》:者也之乎
指讲话或写文章咬文嚼字。含讽刺意。者、也、之、乎都是古汉语里常用的虚词。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一折:“问黄金谁买《长门赋》,好不直钱也者也之乎。”
《漢語大詞典》:颛顼之虚(顓頊之虚)
二十八宿中虚宿的别名。尔雅·释天:“顓頊之虚,虚也。”左传·昭公十年:“今兹岁在顓頊之虚。” 杜预 注:“顓頊之虚,谓玄枵。” 孔颖达 疏:“北方三次以玄枵为中。玄枵次有三宿,又虚在其中。以水位在北,顓頊居之,故谓玄枵虚星为顓頊之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