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712,分515页显示  上一页  156  157  158  159  160  162  163  164  16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称家之有无
城濮之战
城市之光
城下之盟
城下之辱
承天之序
趁人之危
陈咸之憾
池鱼之祸
池鱼之虑
池鱼之殃
嗤之以鼻
齿马之惧
齿马之嫌
齿朝之士
《漢語大詞典》:称家之有无(稱家之有無)
谓根据家中财力而行事。《礼记·檀弓上》:“ 子游 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亡。’” 孔颖达 疏:“称犹随也,亡,无也。言各随其家计丰薄有无也。” 宋 苏轼 《菜羹赋》序:“ 东坡先生 卜居 南山 之下,服食器用,称家之有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九回:“我们族里,贫富不同,大家都称家之有无做事便了。”亦省作“ 称家 ”。 唐 杜甫 《牵牛织女》:“称家随丰俭,白屋达公宫。” 清 朱锡 《幽梦续影》:“施与也要观人,婚嫁也要称家。”
分類:财力
《漢語大詞典》:城濮之战
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公元前633年,楚成王率陈、蔡、郑、许国攻宋,宋向晋求救。次年晋军进攻楚的盟国曹、卫,楚军北上与晋军对垒于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时晋军较弱,乃先击溃由陈、蔡军组成的楚军右翼,再设计击退楚军左翼,迫使楚军主力后退。战后,晋文公成为霸主。
《漢語大詞典》:城市之光
美国故事片。联美电影公司1931年摄制。卓别林编、导、演。一天,流浪汉救起因酒醉而落水的富翁,富翁赠巨款报答救命之恩。流浪汉将赠款转赠卖花盲少女医治眼疾。富翁酒醒忘了前事,诬流浪汉为劫匪,致使他被捕入狱。数月后,流浪汉出狱,盲少女已复明,从声音中认出恩人。
《國語辭典》:城下之盟  拼音:chéng xià zhī méng
敌国军队兵临城下,抵挡不住,被迫与敌人签订和约。语出《左传。桓公十二年》:「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后用以比喻战败屈服的意思。唐。杨炎〈大唐河西平北圣德颂。序〉:「二月乙丑,皇帝以五命之服诏太仆崔称总中权,专上将,誓军前之士,却城下之盟。」《东周列国志》第五五回:「君民效死,与城俱碎,岂肯为城下之盟哉?」
《漢語大詞典》:城下之辱
谓兵临城下屈膝求和的耻辱。 梁启超 《知耻学会叙》:“越惟无耻,故安於城下之辱。”参见“ 城下之盟 ”。
《國語辭典》:城下之盟  拼音:chéng xià zhī méng
敌国军队兵临城下,抵挡不住,被迫与敌人签订和约。语出《左传。桓公十二年》:「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后用以比喻战败屈服的意思。唐。杨炎〈大唐河西平北圣德颂。序〉:「二月乙丑,皇帝以五命之服诏太仆崔称总中权,专上将,誓军前之士,却城下之盟。」《东周列国志》第五五回:「君民效死,与城俱碎,岂肯为城下之盟哉?」
《分类字锦》:承天之序
汉书郊祀志成帝初即位丞相衡御史大夫谭奏言帝王之事莫大乎承天之序承天之序莫重于郊祀
分类:
《國語辭典》:趁人之危  拼音:chèn rén zhī wéi
在别人有危难时,加害于人或对自己有利的事。如:「君子不会趁人之危,落井下石。」
《國語辭典》:乘人之危  拼音:chéng rén zhī wéi
趁人有危难时加以要挟、迫害。《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敬闻利人之色不仁,乘人之危不义。」也作「乘人之厄」。
《漢語大詞典》:陈咸之憾(陳咸之憾)
汉书·陈咸传:“ 万年 尝病,召 咸 教戒於牀下,语至夜半, 咸 睡,头触屏风。 万年 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 咸 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 咸 讇也。’”后因以“陈咸之憾”为谄谀奉承之典。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评论·汪南溟文:“ 江陵 封公名 文明 者七十诞辰, 弇州 、 太函 ,俱有幛词,諛语太过,不无 陈咸 之憾。”
分類:谄谀奉承
《國語辭典》:池鱼之祸(池魚之禍)  拼音:chí yú zhī huò
比喻无端受牵累而遭殃。参见「池鱼之殃」条。《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道士道:『不出三年,世运变革,地方将有兵戈大乱,不是这光景了。你快择善地而居,免受池鱼之祸。』」
《國語辭典》:池鱼之殃(池魚之殃)  拼音:chí yú zhī yāng
春秋时,宋司马桓有宝珠,后因畏罪出亡,故投珠于池中。景公派人汲乾池水,但寻珠不著,而池鱼却因此而亡。典出《吕氏春秋。孝行览。必己》。一说为春秋时,宋人名池中鱼者,居近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一说为宋城门失火,众人汲乾池水灌救,致使池乾鱼死。俱见《太平御览。卷九三五。鳞介部。鱼上引风俗通》。后比喻无辜却受牵累而遭祸。明。瞿佑《剪灯新话。卷一。三山福地志》:「汝宜择地而居,否则恐预池鱼之殃。」也作「池鱼之祸」。
《漢語大詞典》:池鱼之虑(池魚之慮)
谓担忧无端受累遭灾。《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罗店镇志》:“讹传 丁国恩 率大兵会剿 罗店 ,盖以吾镇贼曾踞作巢穴,人人抱池鱼之虑,一时惊惶无措,各扶老携幼避匿四乡,半皆露宿。”参见“ 池鱼之殃 ”。
《國語辭典》:池鱼之殃(池魚之殃)  拼音:chí yú zhī yāng
春秋时,宋司马桓有宝珠,后因畏罪出亡,故投珠于池中。景公派人汲乾池水,但寻珠不著,而池鱼却因此而亡。典出《吕氏春秋。孝行览。必己》。一说为春秋时,宋人名池中鱼者,居近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一说为宋城门失火,众人汲乾池水灌救,致使池乾鱼死。俱见《太平御览。卷九三五。鳞介部。鱼上引风俗通》。后比喻无辜却受牵累而遭祸。明。瞿佑《剪灯新话。卷一。三山福地志》:「汝宜择地而居,否则恐预池鱼之殃。」也作「池鱼之祸」。
《國語辭典》:池鱼之殃(池魚之殃)  拼音:chí yú zhī yāng
春秋时,宋司马桓有宝珠,后因畏罪出亡,故投珠于池中。景公派人汲乾池水,但寻珠不著,而池鱼却因此而亡。典出《吕氏春秋。孝行览。必己》。一说为春秋时,宋人名池中鱼者,居近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一说为宋城门失火,众人汲乾池水灌救,致使池乾鱼死。俱见《太平御览。卷九三五。鳞介部。鱼上引风俗通》。后比喻无辜却受牵累而遭祸。明。瞿佑《剪灯新话。卷一。三山福地志》:「汝宜择地而居,否则恐预池鱼之殃。」也作「池鱼之祸」。
《國語辭典》:嗤之以鼻  拼音:chī zhī yǐ bí
从鼻子里发出冷笑。表示不屑、鄙视。如:「他每每大言不惭,惹得众人对他嗤之以鼻。」
《漢語大詞典》:齿马之惧(齒馬之懼)
见“ 齿马之嫌 ”。
《漢語大詞典》:齿马之嫌(齒馬之嫌)
典出礼记·曲礼上:“齿路马,有诛。” 孔颖达 疏:“若论量君马岁数,亦为不敬,亦被责罚。”后用“齿马之嫌”指议论宫廷内部事务的嫌疑。 明 沈榜 《宛署杂记·奶口》:“执事者以事关内庭,不敢犯齿马之嫌,而所费无几。”亦作“ 齿马之惧 ”。 明 沈榜 《宛署杂记·志遗八》:“上干宫禁,则有齿马之惧,吾不敢记也。”
《漢語大詞典》:齿马之嫌(齒馬之嫌)
典出礼记·曲礼上:“齿路马,有诛。” 孔颖达 疏:“若论量君马岁数,亦为不敬,亦被责罚。”后用“齿马之嫌”指议论宫廷内部事务的嫌疑。 明 沈榜 《宛署杂记·奶口》:“执事者以事关内庭,不敢犯齿马之嫌,而所费无几。”亦作“ 齿马之惧 ”。 明 沈榜 《宛署杂记·志遗八》:“上干宫禁,则有齿马之惧,吾不敢记也。”
《漢語大詞典》:齿朝之士(齒朝之士)
列于朝廷的官吏。 唐 韩愈 《河南府同官记》:“当时自齿朝之士而上,以及下百执事,官闕一人,将补,必取其良。”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家礼一:“自今伊始,自齿朝之士,下逮门内有监生者,三年之丧终丧,不得嫁娶。”清史稿·礼志十二:“自今伊始,齿朝之士,下逮生监,毋违此制。”
分類:朝廷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