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712,分515页显示  上一页  145  146  147  148  149  151  152  153  15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兵车之属
不终之药
澶渊之盟
昌亭之客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差之毫牦,失之千里
差之毫氂,失之千里
常棣之泽
超世之才
采薪之忧
采薪之疾
采薪之患
参伐之精
布衣之交
《漢語大詞典》:兵车之属(兵車之屬)
见“ 兵车之会 ”。
《漢語大詞典》:兵车之会(兵車之會)
谓因征讨之事会盟诸侯。对“衣裳之会”而言。周礼·夏官·戎仆:“凡巡守及兵车之会亦如之。” 孙诒让 正义:“云及兵车之会者,谓有征讨之事而合诸侯。《大宗伯》云,时见曰会。是也。”《公羊传·僖公二十一年》:“公子 目夷 諫曰:‘ 楚 ,夷国也,彊而无义,请君以兵车之会往。’”《穀梁传·庄公二十七年》:“兵车之会四,未甞有大战也,爱民也。”管子·大匡:“ 桓公 受而行之,近侯莫不请事,兵车之会六,乘车之会三,饗国四十有二年。” 尹知章 注:“兵车之会,谓兴兵有所伐。”亦作“ 兵车之属 ”。国语·齐语:“即位数年,东南多有淫乱者, 莱 、 莒 、 徐夷 、 吴 、 越 ,一战帅服三十一国……兵车之属六,乘车之会三。” 韦昭 注:“属,亦会也。兵车之会,谓 鲁庄 十三年会於 北杏 ,十四年会於 鄄 ,十五年復会於 鄄 , 鲁僖 元年会於 檉 ,十三年会於 咸 ,十六年会於 淮 。”
《漢語大詞典》:不终之药(不終之藥)
即不死药。《汉书·郊祀志下》:“及言世有僊人,服食不终之药,遥兴轻举,登遐倒景,览观 县圃 ,浮游 蓬莱 。”
《國語辭典》:澶渊之盟(澶淵之盟)  拼音:chán yuān zhī méng
宋真宗景德元年(西元1004年),契丹人所建之辽国入侵,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劝帝亲征,双方会战距首都汴京三百里外之澶渊,宋战胜辽国,并于澶渊定盟和解。历史上称为「澶渊之盟」。
《漢語大詞典》:昌亭之客
下乡 (属 江苏省 淮阴市 ) 南昌 亭长的食客。原指 汉 淮阴侯 韩信 。汉书·韩信传:“ 韩信 , 淮阴 人。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从 下乡 南昌 亭长食。”后以借指怀才未遇而暂寄人篱下者。 唐 王勃 《为人与蜀城父老第二书》:“若使恩裁口腹,空留 安邑 之宾;惠闕始终,取恨 昌亭 之客。”
《漢語大詞典》: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开始相差一小点,结果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谬,也写作“繆”。语本汉书·司马迁传:“故曰:‘差以豪氂,谬以千里。’”《论语·先进》“过犹不及” 宋 朱熹 集注:“夫过不及,均也。差之毫釐,繆以千里。” 清 朱彝尊 经义考·易纬·通卦验:“ 冯椅 曰,馆阁本《通卦验》有云,正其本而万物理,失之毫釐,差以千里。 汉 儒引之,作君子正其始万物理,差之毫釐,谬以千里。”
《漢語大詞典》: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见“ 差之毫氂,失之千里 ”。
《漢語大詞典》:差之毫牦,失之千里
见“ 差之毫氂,失之千里 ”。
《漢語大詞典》:差之毫氂,失之千里
同“ 差之毫釐,谬以千里 ”。 氂,亦作“ 釐 ”。魏书·乐志:“但气有盈虚,黍有巨细,差之毫氂,失之千里。”旧唐书·魏徵传:“此乃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元 高文秀《襄阳会》第一折:“俺父亲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掉在壕里,签了大腿。”《玉娇梨》第十二回:“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一着不到,满盘从起。”
《分类字锦》:常棣之泽(常棣之泽)
曾巩拟王制使常棣之泽配前闻人维城之休承我高后
分类:诸王
《國語辭典》:超世之才  拼音:chāo shì zhī cái
超越世人的才干。宋。苏轼 晁错论:「古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國語辭典》:采薪之忧(采薪之憂)  拼音:cǎi xīn zhī yōu
因生病不能打柴。语本《孟子。公孙丑下》:「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后作为生病的委婉之辞,亦可当作对某事件能力不堪负荷时的推卸之辞。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小弟辞家,欲诣帐下,以叙数载间阔之情。奈至河中府普救寺,忽值采薪之忧,不及径造。」《荡寇志》第八回:「实因晚生常有采薪之忧,不能侍奉左右,勿罪。」也作「采薪之疾」。
《國語辭典》:采薪之疾  拼音:cǎi xīn zhī jí
因生病而不能打柴。后作为生病的委婉之辞,亦可当作对某件事能力不堪负荷时的推卸之辞。参见「采薪之忧」条。宋。王安石 辞参知政事表:「先朝备位,每怀窃食之惭,故里服丧,重困采薪之疾。」
《國語辭典》:采薪之忧(采薪之憂)  拼音:cǎi xīn zhī yōu
因生病不能打柴。语本《孟子。公孙丑下》:「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后作为生病的委婉之辞,亦可当作对某事件能力不堪负荷时的推卸之辞。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小弟辞家,欲诣帐下,以叙数载间阔之情。奈至河中府普救寺,忽值采薪之忧,不及径造。」《荡寇志》第八回:「实因晚生常有采薪之忧,不能侍奉左右,勿罪。」也作「采薪之疾」。
《漢語大詞典》:采薪之患(採薪之患)
见“ 採薪之忧 ”。
《國語辭典》:采薪之忧(采薪之憂)  拼音:cǎi xīn zhī yōu
因生病不能打柴。语本《孟子。公孙丑下》:「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后作为生病的委婉之辞,亦可当作对某事件能力不堪负荷时的推卸之辞。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小弟辞家,欲诣帐下,以叙数载间阔之情。奈至河中府普救寺,忽值采薪之忧,不及径造。」《荡寇志》第八回:「实因晚生常有采薪之忧,不能侍奉左右,勿罪。」也作「采薪之疾」。
《分类字锦》:参伐之精(参伐之精)
汉纪虎者金行参伐之精很戾之兽
分类:虎豹
《國語辭典》:布衣之交  拼音:bù yī zhī jiāo
1.贫贱时所交往的朋友。或比喻患难知己的朋友。《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且布衣之交,犹有务信誓而蹈水火,感知己而披肝胆,徇声名而立节义者。」《隋唐演义》第八二回:「臣有一布衣之交,西蜀人士,姓李名白,博学多才。」
2.平民之间相互的交往。《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3.有官位者与平民的交往。《梁书。卷五。元帝本纪》:「世祖性不好声色,颇有高名,与裴子野、刘显、萧子云、张缵及当时才秀为布衣之交。」《东周列国志》第九八回: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