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88,分180页显示  上一页  144  145  146  147  148  150  151  152  15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粗俗之辈
床笫之私
疮疥之疾
垂暮之年
吹灰之力
词臣之冠
此之为役
雌霓之诵
春分之音
春之德风
纯善之兽
唇齿之邦
千秋之后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前车之鉴
《高级汉语词典》:粗俗之辈  拼音:cū sú zhī bèi
原指庄稼人或佃农,现在更多指缺乏文化教养、行为、意识粗野庸俗的人
《国语辞典》:床笫之私  拼音:chuáng zǐ zhī sī
夫妇之间的私话、私事。《孔丛子。答问》:「凡若晋侯骊姬床笫之私,房中之事,不得掩焉!」
《漢語大詞典》:疮疥之疾(瘡疥之疾)
喻轻微的祸患。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死忠》:“ 齐 不过疮疥之疾,幸而胜之,不过小喜。”
分類:轻微祸患
《高级汉语词典》:垂暮之年  拼音:chuí mù zhī nián
老年
分类:垂暮之年
《國語辭典》:吹灰之力  拼音:chuī huī zhī lì
比喻很微小的力量,多用以形容事情很容易办成。《西游记》第四四回:「我两个是他靠胸贴肉的徒弟,我师父却又好道爱贤,只听见说个『道』字,就也接出大门。若是我两个引进你,乃吹灰之力。」《文明小史》第三七回:「那几个土匪,若要平他,不费吹灰之力。」
分類:极小
《分类字锦》:词臣之冠(词臣之冠)
宋史周必大传:必大在翰林几六年,制命温雅,周尽事情,为一时词臣之冠。
分类:馆阁
《韵府拾遗 陌韵》:此之为役(此之为役)
隋书卢思道传:又著劳生论曰:若乃羊肠句注之道,据鞍振筴,武落鸡田之外,栉风沐雨,三旬九食,不敢称弊。此之为役,盖其小小者耳。
《漢語大詞典》:雌霓之诵(雌霓之誦)
谓熟知声韵。典出梁书·王筠传:“ 约 ( 沈约 )製《郊居赋》,构思积时,犹未都毕,乃要 筠 示其草。 筠 读至‘雌霓(五激反)连踡’, 约 抚掌欣抃曰:‘僕常恐人呼为霓(五鷄反)。’…… 约 曰:‘知音者希,真赏殆絶,所以相要,政在此数句耳。’” 唐 刘肃 《〈片玉集〉序》:“是知雌霓之诵方脱诸口,而见谓知音。”
分類:熟知声韵
《分类字锦》:春分之音
风俗通:鼓者,郭也,春分之音也。万物郭皮甲而出,故谓之鼓。
文献通考:古者取卯地之竹以为籥,春分之音,万物振跃而出也。
分类:
《分类字锦》:春之德风(春之德风)
吕氏春秋:春之德风。风不信。其华不盛。华不盛则果实不生。
分类:
《分类字锦》:纯善之兽(纯善之兽)
瑞应图:夫鹿者,纯善之兽,王者孝则白鹿见,王者明惠及下则见。
《国语辞典》:唇齿之邦(唇齿之邦)  拼音:chún chǐ zhī bāng
彼此关系密切,相互依存的邦国。《三国演义》第六二回:「吾与孙权唇齿之邦,不容不相让。」
《漢語大詞典》:千秋之后
讳言人死后。例如:千秋之后,传梁王。——司马迁《史记》
分類:讳言
《國語辭典》: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拼音:qiān yáng zhī pí,bù rú yī hú zhī yì
比喻凡人虽多,也只是庸才,不如一个贤士可贵。《史记。卷四三。赵世家》:「简子曰:『大夫无罪。吾闻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诸大夫朝,徒闻唯唯,不闻周舍之鄂鄂;是以忧也。』」
分類:不如如一
《國語辭典》:前车之鉴(前車之鑑)  拼音:qián jū zhī jiàn
比喻可以作为后人借镜的失败经验或教训。如:「把上次失败当作前车之鉴,你就可以有更多成功的机会了。」
《國語辭典》:前车之鉴(前車之鑒)  拼音:qián jū zhī jiàn
前人的失败,可作为后人的借镜。参见「前车覆,后车戒」条。《镜花缘》第九八回:「武五思命人把阳衍、章芹、文萁、文菘四个尸首送到文营,并劝文芸、章荭『早早收兵;若再执迷不醒,这四人就是前车之鉴。』」《文明小史》第四八回:「无奈经办的人,一再失信于民,遂令全国民心涣散,以后再要筹款,人人有前车之鉴,不得不视为畏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