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24,分315页显示 上一页 144 145 146 147 148 150 151 152 153 下一页
郭天锡( 畀 字 祐之 号 北山 )
黄哲(字 庸之 世称 雪蓬先生 )
金九容(字 敬之 号 惕若斋 )
刘永之(字 仲修 号 山阴道士 )
杜浚(字 亮之 )
林器之
郑真(字 千之 号 荥阳外史 )
陈信之(字 守益 )
詹勖(字 勖之 )
郑道传(字 宗之 号 三峰 文宪 奉化伯 )
聂铉(字 器之 别称 成均三助 )
宋杞(字 授之 )
唐之淳( 愚士、之淳 )
僧智宽(字 裕之 号 云海 )
其它辞典(续上)
徐勉之郭天锡( 畀 字 祐之 号 北山 )
黄哲(字 庸之 世称 雪蓬先生 )
金九容(字 敬之 号 惕若斋 )
刘永之(字 仲修 号 山阴道士 )
杜浚(字 亮之 )
林器之
郑真(字 千之 号 荥阳外史 )
陈信之(字 守益 )
詹勖(字 勖之 )
郑道传(字 宗之 号 三峰 文宪 奉化伯 )
聂铉(字 器之 别称 成均三助 )
宋杞(字 授之 )
唐之淳( 愚士、之淳 )
僧智宽(字 裕之 号 云海 )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元诗选
天锡名畀,以字行,一字祐之,别号北山,丹徒人。累举不第,历鄱江书院山长,调吴江儒学教授,未赴。江浙行省辟充掾史,美须髯,人呼为郭髯。画学米南宫,师事高房山,得其笔法。尝往来锡山,与倪高士元镇交最久。元镇尝有诗题其画云:「郭髯余所爱,诗画总名家。水际三叉路,毫端五色霞。米颠船每泊,陶令酒能赊。犹忆相过处,清吟夜煮茶。」时至正癸卯十二月十日,写于笠泽蜗牛庐中,距天锡之殁已二十馀年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5 【介绍】: 元末明初广东番禺人,字庸之。元末,何真据岭南,开府辟士,哲与孙蕡、王佐、赵介、李德并受礼遇,称五先生。朱元璋建吴国,招徕名儒,拜翰林待制。明洪武初出知东阿县,剖决如流,案牍无滞。后判东平,以诖误得罪,得释归。后仍追治,被杀。尝构轩名听雪蓬,学者称雪蓬先生。工诗,有《雪蓬集》。全粤诗·卷六六
黄哲(?——一三七五),字庸之。番禺人。南园五先生之一。明初太祖驻师金陵,招徕名儒。哲以李善长、汪广洋之荐,拜翰林待制。寻出知山东东阿县。洪武四年(一三七一),升东平府通判。寻上疏陈时务数十事,太祖怒其狂诽,欲治其罪。会山东分省奏哲有政绩,始释不问。哲南归后,于洪武八年复徵还东平,治在郡诖误,竟置于法。著《雪篷集》。《明史》卷二八五有传。明黄佐《广州人物传》亦有传。黄哲诗主要从明黄佐《南园前五先生诗》辑录整理而成。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庸之,番禺人。洪武时,官翰林待制。明诗纪事·甲签·卷九
哲字庸之,番禺人。明初以荐拜翰林待制,入书阁侍太子读书。寻兼翰林典签,出为东阿知县,迁东平通判,罢归,寻坐法死。有雪篷集。 (黄佐《广州人物传》:庸之刻苦读书,《通五经》,尝借《文选》手抄之,遂能作诗。性好山水,结庐蒲涧,往来罗浮、峡山、南华诸名胜,以为未足,辞家度庾岭,游吴、楚、齐、燕,一时湖海英豪皆与游焉。当风雪时,泊舟秦淮,遇朱文昭,涂颖辈,相与握手吟咏,沽酒大噱,二人唶曰:「君才如《白雪》,吾虽知音,如寡和何?」自是益有名。 田按:孙西庵应制《赋醉学士歌》赠宋景濂,景濂集后附录独不载此歌。西庵本集亦不录,殊为缺典。西庵集中应制游钟山诸诗,亦不见好。庸之官翰林典签时,左丞相徐达北伐捷闻,太祖命赋诗称旨。末几祈雨钟山犹应,御制七言诗志喜,庸之复应命奉和云:「雨阳时若民乃康,孰令熯旱忧吾王。九土如焚嗟亢阳,天津欲竭阴虹藏。斋宫对越腾馨香,真宰默应徵休祥。灵祗率职妖魃禳,甘霖信宿乃汪洋。白龙后土占岁穰,黍稷报功王道昌。小臣颂述歌虞唐,巍巍端拱垂衣裳。」音节殊自高朗。庸之非徒擅长风雅,吏治亦复可观。知东阿时值旱,麦苗尽雕,乃斋戒徒跣烈日中,诣洪范祠龙池祷雨,词旨哀恻,甘澍应时优渥,民呼曰:「此黄公雨也。」庸之有诗纪事云:「斋沐戒徒禦,星言趋绛坛。属兹愆阳序,雩祀罄衷丹。龙湫窅深,神物时蜿蟠。馨洁始云荐,灵祈纷可干。沛然感敷施,霢霂济多艰。淅淅在林畹,冥冥被冈峦。焦原幸沾濡,庶类同忻欢。鸣鹳集穹窒,翔鳞跃纹澜。郊垌悦童耄,庠塾庆衣冠。所协咏归趣,方希民俗安。赓歌《诵云汉》,元化奚能殚。」诵此诗,如见元鲁山一辈人也。)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朝鲜安东人,字敬之。古讳齐闵,号惕若斋。所居堂曰六友。父讳昂,重大匡上洛君。祖讳承泽,直亮同德佐理功臣,三重大匡都佥议政丞,判典理司事,上护军致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临江清江人,字仲修,号山阴道士。少随父宦游,治《春秋》学,工诗文,善书法。日与杨伯谦、彭声之辈讲论风雅,当世翕然宗之。明洪武初征至金陵,以重听辞归。有《山阴集》。元诗选
永之,字仲修,清江人。父应奇,知归州。永之少随父宦游,治春秋学,能文词,家富于赀。至正间,四方兵起,日与郡士杨伯谦、彭声之、梁孟敬辈讲论风雅,当世翕然宗之。洪武初,徵至金陵。宋学士濂称其词翰双绝,赠诗有「多少荐绅求识面,江南文价为君低」之句。永之竟以重听辞归。嗣子奉获罪县官,籍其家,奉既死,永之亦徙东莱,至桃源病卒。仲修好书甚笃,篆楷行草皆有法,因自号「山阴道士」。所著诗文曰《山阴集》。门人新喻章哲子愚、何光彦谦编辑,得若干篇,孟敬为之序,谓其遣词发咏,追金琢璧,钜篇短章,矩度悉合。亦元人诗之清丽古雅者也。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仲修,清江人。明初被徵辞归有山阴集
人物简介
维基
杜浚,字亮之,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人,进士出身。乡试十八名。洪武四年(1371年)辛亥科会试第三十二名,登进士二甲,授户部主事。
人物简介
维基
林器之,福建侯官县(今属福州市)人。明初官员。洪武四年(1371年)辛亥,明朝首开会试,林器之考中吴伯宗榜三甲进士。官山东文登县县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千之。洪武四年举人。官广信教授。治经学长于《春秋》。与兄郑驹、弟郑凤并以文学擅名。尝取诸家格言,著为集传集说集论。有《荥阳外史集》等。甬上耆旧诗·卷四
字千之,别号荥阳外史。父以道先生,见前传。先生少承家学,通诸经,尤长于春秋。他研博极古今。吴草庐先生尝发策十二事,对者十不得一。先生年甚少,为尽荅之,由是有重名。中浙江乡试第一,授临淮教谕。值晋王之国,过临淮,王闻先生名,延说春秋。先生为开陈大义,王大喜,称为郑先生。秩满入京赐燕,命赋菊绽西风露脂枫叶诗称旨。升广信教授,以引年归里。先生尝取诸家格言著为集传、集说、集论,复采摭乡先生言行文章,撰四明文献录,后学称之。初,国子典簿裴中尝请先生作著存堂记,亦求潜溪宋学士文。潜溪见先生记,叹曰:君徒羡我名,使我执笔不能过之。后数年,裴复与潜溪言,潜溪曰:前见郑先生记,发明洞彻,使之独步可也。其为宿老推重若此。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千之,鄞县人。洪武壬子乡试第一授临淮教谕迁广信教授有荥阳外史集明诗纪事·甲签·卷二十八
真字千之,鄞人。洪武壬于乡试第一,授临淮教谕。秩满入京,迁广信教授,引年归。有《荣阳外史集》一百卷。 (《四库总目》:真与兄驹弟凤并以文学擅名,真尤以古文著。初与金华宋濂声价相埒,尝与濂共作《裴中著存堂记》,真文先成,濂为之阁笔。后濂致位通显,黼黻庙廊。真偃蹇卑栖,以学官没世。故声华阗寂,传述者稀。今观所作,虽不能与濂并骛词坛,而义有根柢,词有轨度,与濂实可肩随,未可以名位之升沈,定文章之优劣也。 (《李邺嗣甬上耆旧诗传》:千之先生博极古今。吴草庐尝发策十二事,对者十不得一,先生年甚少,为尽是有重名,尝采摭乡先生方行文章,撰《四明文献录》,后学称之。 田按:荣阳外史邃于经学,以文名家;诗亦清俊,不愧雅音。)
人物简介
维基
陈信之,字守益,福建福州连江人,进士。洪武四年(1371年),陈信之中辛亥科二甲第八名进士。任礼部主事。后晋升兵部员外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四川夔州人,字勖之。洪武五年知东莞县,驭吏严,待民宽,均力役。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郑道传,朝鲜古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儒学家、改革家,在朝鲜王朝开国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字宗之,号三峰,本贯奉化,生于高丽荣州。自幼博览群书,入仕高丽王朝以后力主改革,作为新兴士大夫的代表人物而与守旧的世家大族对立。后投靠大将李成桂(后来的朝鲜太祖),并辅佐李成桂推翻高丽王朝,建立朝鲜王朝,封奉化伯。郑道传主张实行科田法,加强中央集权,大力崇儒排佛,对明朝采取事大政策,并主导规划新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晚年卷入王位之争,终于在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乱”(戊寅靖社)中被李成桂五子李芳远(后来的朝鲜太宗)所杀。遗著《三峰集》。后世韩国史家称其为“王朝的设计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清江人,字器之。洪武四年进士。官广宗县丞。秩满入觐,授翰林院待制,改国子监助教,迁典籍,赐归。十八年复召典会试。事后乞回乡,令食庐陵教谕俸终身。与贝琼、张美和齐名,时称成均三助。维基
聂铉,字器之,江西等处行中书省临江路清江县(今江西清江)人。明初学者,政治人物、进士。聂铉于洪武三年(1370年)庚戌科举于乡,洪武四年(1371年)成辛亥科三甲进士,授予广宗县县丞,上疏免除旱灾税。任满后,入京朝觐,献《南都赋》及《洪武圣德诗》。授翰林院待制,改国子助教,迁典籍。后赐归。洪武十八年(1385年),又召其主持会试,并准备留用。聂铉请求便地自养,于是以庐陵教谕职位终老。聂铉与张美和、贝琼齐名,时称“成均三助”。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杭州钱塘人,字授之。举进士。明初,官知全州。善画,通《易》,尤精于史学。明诗纪事·甲签·卷三十
杞字授之,钱塘人。举至正壬寅乡试。洪武初以考礼徵,授全州知州,未至道卒。 田按:授之与唐处敬同举,处敬称授之通易,邃史学,兼工画。处敬题所画扇云:「六十无成白发毵,俄将紫绶换青衫。衡潭一去无消息,裹骨归来有阿咸。」「十一年前共榜名,又同召命入南京。只今零落丹青扇,正似山阳笛里声。」淩彦翀亦有《题宋授之遗墨》诗云:「宋玉多才赋《远游》,曾拈彩笔写清秋。西风吹断南州梦,翡翠兰苕总是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50—1401 【介绍】: 明浙江山阴人,名愚士,以字行。唐肃子。建文二年,以方孝孺荐,为翰林侍读,与孝孺俱领修书事。旋卒。有《唐愚士诗》。明诗纪事·乙签·卷二
愚士名之淳,以字行,绍兴山阴人,应奉肃之子。建文初,用荐为翰林侍读。有《萍居稿》。 (《逊志斋集》:愚土长身巨鼻,博闻多识,练达世故。为文蔚赡有俊气,长于诗而善笔劄,每一篇出,人多传道之。曹国李公好士,待以宾友礼,征行四方皆与俱,历燕、蓟,秦、周,过前代废都旧邑、名贤杰士之遗迹,援笔有赋,词旨超绝,必惊压一时。 田按:方希直称愚士《萍居稿》数十卷,今《四库》著录仅二卷,附《会稽怀古诗》一卷,不过十之一二耳。愚士名父之子,诗才闳肆,不愧乃父。愚士领书局、修《类要》,在建文二年庚辰十月十二日,见周是修《刍荛集》。竹《诗话》云:「建文三年同事纂修,是年闰月即病死。」盖误会希直愚士墓志「天子即位之三载」一语耳。)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
智宽,字裕之,号云海,吴郡人。元末住秀州三塔寺(后析秀水),筑爱松轩,日哦诗其中。张蜕庵翥题诗云:“何年禅师咒降龙,遣作亭前数十松。根来厚地石穿裂,声落太湖风唱喁。时到游僧常挂笠,惯栖野鹤不惊钟。知师见月多诗思,吟绕疏阴独倚筇。”又云:“醉李湾头窄堵波,种成松树绕亭多。碧粘老甲浑苔藓,黑入秋阴半薜萝。古寺每闻龙舍宅,神僧常以鸟为窠。无人仿得韦侯笔,为作山堂障子歌。”洪武初,被召至京。斯道有京都送云海还山云:“朝辞魏阙返家林,秋半江南尚绿阴。钟阜云归山寺近,石城潮落海门深。僧中不有兴亡事,世上宁存去住心。此别似难期后会,且留茶坐抚孤琴。”其诗散轶,景德倡和一首已载前,编兹不录。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裕之,号云海,吴人。住吴江圣寿。至元五年,以行宣政院檄,主嘉禾三塔景德寺。所著有《云海唱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