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88,分180页显示  上一页  143  144  145  146  147  149  150  151  15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池鱼之殃
嗤之以鼻
齿马之惧
齿马之嫌
齿朝之士
齿牙之猾
齿至之车
持平之论
持身之基
持之以恒
持之有故
乘人之危
程朱之学
程姬之疾
赐之汤沐
《國語辭典》:池鱼之殃(池魚之殃)  拼音:chí yú zhī yāng
春秋时,宋司马桓有宝珠,后因畏罪出亡,故投珠于池中。景公派人汲乾池水,但寻珠不著,而池鱼却因此而亡。典出《吕氏春秋。孝行览。必己》。一说为春秋时,宋人名池中鱼者,居近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一说为宋城门失火,众人汲乾池水灌救,致使池乾鱼死。俱见《太平御览。卷九三五。鳞介部。鱼上引风俗通》。后比喻无辜却受牵累而遭祸。明。瞿佑《剪灯新话。卷一。三山福地志》:「汝宜择地而居,否则恐预池鱼之殃。」也作「池鱼之祸」。
《國語辭典》:嗤之以鼻  拼音:chī zhī yǐ bí
从鼻子里发出冷笑。表示不屑、鄙视。如:「他每每大言不惭,惹得众人对他嗤之以鼻。」
《漢語大詞典》:齿马之惧(齒馬之懼)
见“ 齿马之嫌 ”。
《漢語大詞典》:齿马之嫌(齒馬之嫌)
典出礼记·曲礼上:“齿路马,有诛。” 孔颖达 疏:“若论量君马岁数,亦为不敬,亦被责罚。”后用“齿马之嫌”指议论宫廷内部事务的嫌疑。 明 沈榜 《宛署杂记·奶口》:“执事者以事关内庭,不敢犯齿马之嫌,而所费无几。”亦作“ 齿马之惧 ”。 明 沈榜 《宛署杂记·志遗八》:“上干宫禁,则有齿马之惧,吾不敢记也。”
《漢語大詞典》:齿马之嫌(齒馬之嫌)
典出礼记·曲礼上:“齿路马,有诛。” 孔颖达 疏:“若论量君马岁数,亦为不敬,亦被责罚。”后用“齿马之嫌”指议论宫廷内部事务的嫌疑。 明 沈榜 《宛署杂记·奶口》:“执事者以事关内庭,不敢犯齿马之嫌,而所费无几。”亦作“ 齿马之惧 ”。 明 沈榜 《宛署杂记·志遗八》:“上干宫禁,则有齿马之惧,吾不敢记也。”
《漢語大詞典》:齿朝之士(齒朝之士)
列于朝廷的官吏。 唐 韩愈 《河南府同官记》:“当时自齿朝之士而上,以及下百执事,官闕一人,将补,必取其良。”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家礼一:“自今伊始,自齿朝之士,下逮门内有监生者,三年之丧终丧,不得嫁娶。”清史稿·礼志十二:“自今伊始,齿朝之士,下逮生监,毋违此制。”
分類:朝廷官吏
《漢語大詞典》:齿牙之猾(齒牙之猾)
见“ 齿牙为猾 ”。
《國語辭典》:齿牙为猾(齒牙為猾)  拼音:chǐ yá wéi huá
言语惹祸。《国语。晋语一》:「献公卜伐骊戎,史苏占之,曰:『胜而不吉。』公曰:『何谓也?』对曰:『遇兆,挟以衔骨,齿牙为猾。』」也作「齿牙为祸」。
《漢語大詞典》:齿至之车(齒至之車)
战国策·楚策四:“夫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 太行 。”后用“齿至之车”指年齿适中之马所驾的车子。 汉 枚乘 《七发》:“ 钟 岱 之牡,齿至之车,前似飞鸟,后类距虚。”
《國語辭典》:持平之论(持平之論)  拼音:chí píng zhī lùn
客观公正的意见或评论。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神仙必有,然非今之卖药道士;佛菩萨必有,然非今之说法禅僧。斯真千古持平之论矣。」《官场现形记》第三四回:「此乃做书人持平之论;若是一概抹煞,便不成为恕道了。」
《分类字锦》:持身之基
北史裴侠传:夫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基。
分类:俭约
《國語辭典》:持之以恒(持之以恆)  拼音:chí zhī yǐ héng
有恒心的坚持到底。清。曾国藩〈谕纪泽〉:「尔之短处,在言语欠纯讷,举止欠端重,看书不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峥嵘。若能从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工,进之以猛,持之以恒,不过一二年,自尔精进而不觉。」
《國語辭典》:持之有故  拼音:chí zhī yǒu gù
故,根据。持之有故指所持的见解有根有据。《荀子。非十二子》:「纵性情,安恣睢,禽兽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众愚。」
分類:立论有根
《國語辭典》:乘人之危  拼音:chéng rén zhī wéi
趁人有危难时加以要挟、迫害。《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敬闻利人之色不仁,乘人之危不义。」也作「乘人之厄」。
《漢語大詞典》:程朱之学(程朱之學)
指 宋 代 程颢 、 程颐 、 朱熹 的理学。元史·儒学传一·赵复:“北方知有 程 朱 之学,自 復 始。”参见“ 程朱学派 ”。
《漢語大詞典》:程朱学派(程朱學派)
宋 代理学的主要派别。首创者为 北宋 程颢 、 程颐 ,集大成者为 南宋 朱熹 。他们提倡性理,认为理为宇宙之本原,人性为理的体现。主张为学之道在“穷天理,去人欲”,其方法为“居敬穷理”,既作“敬”的修养功夫,又穷天下万物之理以致知。因为他们的学说基本一致,后人称之为 程 朱 学派,也称 程 朱 理学。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该学派曾长期保持思想上的统治地位。
《漢語大詞典》:程姬之疾
史记·五宗世家:“ 景帝 召 程姬 , 程姬 有所辟,不愿进,而饰侍者 唐儿 使夜进。” 司马贞 索隐引 姚氏 曰:“释名云:天子诸侯羣妾以次进御,有月事者止不御,更不口説,故以丹注面目旳旳为识,令女史见之。”后因讳称妇女月经来潮为“程姬之疾”。《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 罗罗 ﹞因托辞以 程姬 之疾,不可荐寝。”
《分类字锦》:赐之汤沐(赐之汤沐)
淮南子:汤沐具而虮虱相吊。葛长庚虱诗:裤里无供给。裈头尽受降。赐之汤沐罢。投置不毛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