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88,分180页显示 上一页 139 140 141 142 143 145 146 147 148 下一页
东门之达
东门之役
东平之树
东南之秀
东南之宝
东南之美
东观之殃
东郭之畴
东郭之迹
东海之使
东山之府
东山之志
鼎铉之府
鼎足之势
词典(续上)
大雅之堂东门之达
东门之役
东平之树
东南之秀
东南之宝
东南之美
东观之殃
东郭之畴
东郭之迹
东海之使
东山之府
东山之志
鼎铉之府
鼎足之势
《漢語大詞典》:东门之役(東門之役)
《左传·隐公四年》:“ 宋公 、 陈侯 、 蔡 人、 卫 人,围其东门,五日而还。”又《隐公五年》:“ 郑 人侵 卫 牧,以报东门之役。”后因以“东门之役”指旧仇。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吏部·汪徐相仇》:“﹝ 徐必进 ﹞与 汪 ( 汪雅堂 )为桑梓,初处丞固无香火情,比 汪 报东门之役,人亦尤其已甚。”
《漢語大詞典》:东平之树(東平之樹)
《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 东平 思王 刘宇﹞立三十三年薨”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刘劭 王象 《皇览》:“ 东平思王 冢在 无盐 ,人传言王在国思归京师,后葬,其冢上松柏皆西靡也。”后因以“东平之树”谓人死后犹不泯眷恋故国之情。 南朝 梁 刘孝标 《重答刘秣陵沼书》:“或有自其家得而示余者,余悲其音徽未沬,而其人已亡……若使 墨翟 之言无爽, 宣室 之谈有徵,冀 东平 之树,望 咸阳 而西靡。” 北周 庾信 《周使持节大将军丘乃敦崇传》:“游魂寃结,非无 广汉 之城;久客思归,唯有 东平 之树。”
《國語辭典》:东观之殃(東觀之殃) 拼音:dōng guàn zhī yāng
孔子为鲁司寇时,杀少正卯于东观之下。见《孔子家语。卷一。始诛》。后用以称杀身之祸。汉。桓宽《盐铁论。讼贤》:「未睹功业所至,而见东观之殃,身得重罪,不得以寿终。」
《漢語大詞典》:东郭之迹(東郭之跡)
谓鞋破底穿,足迹印地。形容穷困潦倒。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萧功曹 颖士 、 赵员外 驊 , 开元 中同居 兴敬里 肄业,共有一靴。久而见 东郭 之跡。 赵 曰:‘可谓疲于道路矣。’”参见“ 东郭履 ”。
《分类字锦》:东海之使(东海之使)
拾遗记:孝惠帝二年,四方咸称车书同文轨,天下太平,干戈偃息,远国殊乡,重译来贡。时有道士姓韩名稚,则韩终之𦙍也,越海而来,云是东海神君之使,闻圣德洽平区宇,故悦服而来庭。
分类:道士
《國語辭典》:东山之志(東山之志) 拼音:dōng shān zhī 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