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724,分315页显示  上一页  138  139  140  141  142  144  145  146  147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安轴(当之 谨斋、竹轩 文贞 兴宁府院君 )
张雨(天雨、泽之 伯雨 句曲外史、贞居子、嗣真、山泽臞者、幻仙 )
周荣之
铁闾(充之 )
夏溥(大之、大充、大光 虎怕道人 )
闻人梦吉(应之 凝熙先生 )
吕良佐(辅之 璜溪处士 )
陆居仁(宅之 巢松翁、云松野褐、瑁湖居士、三高士墓 )
陈遘(谨之 )
秦从龙(元之 )
李泂(溉之 )
孔克绍(勉之 )
杨撝(谦光、达夫、继之 )
陈天锡(载之 晋斋 )
释崇裕(约之 古佛 陈 )

人物简介

简介
安轴,高丽王朝末期学者。字当之, 号谨斋,雅号文贞。原籍顺兴。科举文科及第。在监春秋馆事任职期间,和齐贤等人一起改纂了闵清编的《编年纲目》。参与编纂了忠烈王、忠宣王、忠肃王三个朝代的实录。此外著有景几体歌《关东别曲》、《竹溪别曲》。留有文集《谨斋集》4卷2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3—1350 【介绍】: 元杭州钱塘人,一名天雨,字伯雨,号句曲外史,又号贞居子。好学,工书画,善诗词。年二十遍游诸名山,弃家为道士。尝从开元宫王真人入京,欲官之,不就。有《句曲外史》。
元诗选
雨字伯雨,一名天雨,别号贞居子,钱塘人。宋崇国公九成之后也。年二十,遍游天台、括苍诸名山。弃家为道士,登茅山,授《大洞经箓》。开元宫王真人偕之入京,玺书赐驿传,欲官之,自誓不更出,往来华阳云石间。作黄篾楼,储古图史甚富,世称「句曲外史」。至正间,卒于开元宫斋舍。外史风裁凝峻,赵文敏公一见而异之,授以李北海书法。范德机以能诗名,外史造焉。范适他出,有诗集在几上,外史取笔书其后,为四韵诗,守者大怒,走白范。范惊曰:我闻若人不得见,今来,天畀我友也。即日诣外史,结交而去,由是外史名震京师。一时袁伯长、马伯庸、杨仲弘、揭曼硕、黄晋卿诸人,皆争与为友。他日谒虞伯生,虞问能作几家符篆乎?答曰未也,虞连书七十二家示之。外史下拜曰:真吾师也。自后与虞手札,必执弟子礼。晚年尤为杨廉夫所推重。吴郡徐良夫序其诗曰:虞范诸君子,以英伟之才,谐鸣于馆阁。而流风馀韵,播诸丘壑之间。外史以豪迈之气,孤鸣于丘壑,而清声雅调,闻诸馆阁之上。虽出处不同,其为词章之宗匠一也。夫以方外诗人,而与馆阁词臣相颉颃,宁非一代之盛欤。
词学图录
张雨(1283-1350) 初名泽之,字伯雨,一字天雨,号嗣真,又号贞居子、句曲外史、山泽臞者、幻仙等。钱塘人。与赵孟頫、杨载、虞集等为文字交。工书画。有《句曲外史集》、《贞居词》。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一名天雨,字伯雨,别号贞居子,钱唐人。弃家为道士,晚居开元宫。有句曲外史集。
周荣之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9—1353 【介绍】: 元徽州路歙县人。历歙县吏、黄山巡吏、祁门县吏,调休宁、黟县。存心平恕,不妄加人罪。

人物简介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充之,鄞县人。至治元年进士,官馀杭州同知

人物简介

元诗纪事
溥字大之,一字大充,号虎怕道人,淳安人。领至治三年乡荐,为安定书院山长,转龙兴路学教授。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大之,一字大光,淳安人。领至治三年乡荐,为安定书院山长,转龙兴教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3—1362 【介绍】: 元金华人,字应之。少受学于家,父子自为师友。手抄七经传疏,深究义理,闭户逾十年,悉通奥旨。泰定帝时举于乡,荐为校官,初授处州学录,转西安县学教谕,改泉州路学教授,擢为福建等处儒学副提举,力辞。学者私谥凝熙先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5—1359 【介绍】: 元松江上海人,字辅之,号璜溪处士。性至孝。不肯出仕。顺帝至正间兵起,总帅欲授为华亭令,辞,请以白衣议事,自集白甲保乡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松江华亭人,字宅之,号巢松翁,又号云松野褐、瑁湖居士。泰定帝泰定三年举人。不求仕进,隐居教授。工诗,与杨维桢、钱惟善交往。及殁,同葬于山麓,号三高士墓。有《云松野褐集》。
元诗选
居仁字宅之,华亭人。以诗经中泰定三年丙寅乡试第七名。隐居教授,自号巢松翁,又号云松野褐、瑁湖居士。与杨廉夫、钱思复游,没,同葬于山东麓,号「三高士墓」。梧溪王逢挽宅之诗云:「游戏清真帖,优长雅颂文。世方趋赵孟,天竟滞刘蒉。」盖状其实也。
陈遘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6—1344 【介绍】: 元台州路临海人,字谨之。陈孚子。弱冠补台州录事判官,迁常州路知事,以母疾弃官归。顺帝至元元年起为庆元路知事,擢江浙儒学副提举,以浙省员外郎致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7—1366 【介绍】: 元末河南洛阳人,字元之。官江南行台侍御史。元末兵乱,避居镇江。朱元璋闻其名,聘至建康,事无大小,悉与之谋。后以子死,告归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滕州人,字溉之。姚燧叹异其文,荐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后辞官。文宗时以待制召,授奎章阁承制学士,与修《经世大典》。书成,谒告归。善书,篆、隶、草、真皆精,卒年五十九。
元诗选
泂字溉之,滕州人。生有异质,作为文辞,如宿习者。姚燧深叹异之,力荐于朝。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辟中书掾,除集贤院都事,转太常博士,擢拜监修国史长史,历秘书监著作郎、太常礼仪院经历。泰定间,除翰林待制。天历间,超迁翰林直学士,俄授奎章阁承旨学士,预修经世大典,书成进奏,旋引疾归。复以翰林直学士召,竟不起,卒年五十九,有文集四十卷。溉之骨骼清峻,神情开朗,秀眉疏髯,目莹如电,颜面如冰玉,而唇如渥丹。然峨冠褒衣,望之者疑为神仙中人也。其为文章,奋笔挥洒,迅飞疾动,汩汩滔滔,思态叠出,纵横奇变,若纷错而有条理。意之所至,臻极神妙,每以李太白自拟,当世亦以是许之。侨居济南,有湖山花竹之胜。作亭曰「天心水面」,文宗尝敕虞雍公制文以记之。
孔克绍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曲阜人,字勉之。孔子五十五代孙。文宗时任沂水主簿,历官翰林待制。
杨撝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杨撝,字谦光,唐朝官员,出自弘农杨氏越公房,是杨素叔祖杨宽的九世孙。杨撝的祖父杨于陵字达夫,官至左仆射、弘农郡公。父亲杨嗣复,字继之,是唐文宗、唐武宗的宰相。他的大哥杨损是荫官出身,他和其他哥哥杨授、杨技、杨拭进士擢第。杨撝官至兵部郎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福宁州人,字载之,号晋斋。为本州学正,转盐运提举大使。宁宗至顺初,擢建阳尹,以六事闻于朝,加奉议大夫,知福州致仕。终年八十。有《鸣琴集》。
元诗选
陈知州天锡(一作赐)天锡,字载之,号晋斋,福宁州人。任本州学正,转盐运提举大使。至顺初,擢建阳尹。秩满,以六事闻于朝,加奉议大夫,知福清州。年未六十致仕归,与王荐等十人共为耆英会。寿八十终。所著有《鸣琴集》。子阳至、阳盈、阳复、阳纯、阳极,并有才名,时号五陈。尤工于诗,清新洒落,有《棣萼诗》五卷,福宁王参政都中为之序。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崇裕。字约之。毗陵陈氏子。其母。感庞眉僧入梦而生。生而体弱。十日而九疾。父母以梦故。冀徼灵释氏愈之。命为沙弥。寻受具为大僧。鞠明究曛。唯以观心为务。见元叟端公。又见佛慧义公。淬砺益力。虽金墙铁壁。必欲拓开乃已。二公。亦期师有立。所以警发者甚至。师急于求證。复走中天竺山。参广智䜣公。留侍十馀年。尽得其道。御史中丞张公起岩。问广智云。选佛场僧伽。如此之多。其有弗悖般若者乎。广智云。戒律精严。言行不相背驰。唯崇裕一人。自受度以来。胁不沾席三十年矣。张公深加奖叹。师之声光。自是日起丛林中。始出世太平南禅。黑白翕然宗之。一日令圬人塓壁。壁中隆然如有物。抉之获悉达太子像。乃佛牙所刻成。师召工傅以黄金。金迸裂。舍利从中涌出。雕小香殿奉之。亦师道法精诚。所感而致也。寻迁九江圆通。宋之初。有神僧道济德公。将示寂。累青石为塔。语其徒曰。此塔若红。即吾再来。暨圆机旻公来镇法席。塔果红色。人异之。公人号为古佛。其临终复尔。悬记。有三百年之后大兴佛事之谶。师入院之夕。众僧梦公至。而其塔烨然有光者弥月。人尤异之。谓自旻公至师。正踰三百之数。其能动物。盖不徒然也。寺当菑毁之后。师大兴土木。幻出天宫。荣国公火你赤。以朝之重臣。总戎江西。申弟子之礼。暨我太祖兴隆释教。开善世院。命大浮屠统之。诸方以师名上闻。移主阿育王山广利禅寺。寻被旨。与钟山法会。而师居其首。召至便殿。问佛法大意。师以偈献。上览之大悦。因命师书天界寺额。赐食上前。师或假寐。鼻息微有声。邻坐引裾觉之。上叹曰。此老人无机心。诚善知识也。师容貌魁梧。日用之间。服粗食粝。一出于天性。无所勉强。每欲挝鼓而退。为众所拥留而止。生于大德甲辰。未详所终。三会语。各有录。行世。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二
释崇裕,字约之。姓陈氏,毗陵人也。母梦庞眉异僧乘舆而入,直叩寝门,觉而生子。四岁 始能学步,七岁入小学。资识明敏,迥超群童。年十六,解通儒家言。然体素尪羸,十日九疾。父母以其兆应,冀邀灵释氏,命从寿昌院东林晓为沙弥。院有大梨,三十年不花,及裕来,花开满枝,结实大如斝。东林知为祥徵,度为大僧,受具足戒。俄而出,登双径山谒寂照端,鞠明究曛,唯以观心为务。越二年,未有證入。偶游东坡池,操觚成偈。寂照见之,喜云:“此龙象器也。”命为侍者,使便于咨叩。乃未几,复走天目山见佛慧义,佛慧授以万法归一语,裕淬砺益力,佛慧亦期其有立,所以警发者甚至。又二年,急于求證,复步中天竺山参广智䜣。一造户庭,如胶投漆合,即决以超脱死生。广智为举临济无位真人之言,且诘之云:“尔还知否?”裕不觉下拜。广智云:“尔何所见而作礼。”裕曰:“拜者非是他人。”广智云:“从门入者,岂家珍耶?”裕曰:“慎毋欺人。”广智首肯者久之。越五年,元文宗诏建大龙翔集庆于金陵,召广智开山,裕复往依焉。选主藏室,留左右者十馀年,尽传其法。张御史中丞起岩,尝问广智曰:“选佛场中,僧伽如此众多,其有弗悖般若者乎?”广智云:“戒律精严,言行不相背,唯崇裕一人。自受度以来,胁不沾席者,三十载矣。”张公深加赞叹,自是声施烂然,日起丛林中。朵儿只国王,时以浙江行省右丞相领行宣政院事,遴选诸方住持,命裕出主太平南禅报恩光孝禅寺,瓣香之祝,盖嗣广智。云裕既履主席,接物以诚,缁素翕然。一日令圬人涂壁,壁中隆然如有物,抉之,获悉达多太子像,为佛骨刻成。因召工傅以黄金,金忽迸裂,舍 利从中涌出,以小香殿奉之。风声所播,檀施云集,日新月异,数载之间,百废具举。帝师大宝法王闻之,钖以“扶宗弘辩禅师”之号。寻迁九江圆通崇胜禅寺,寺在宋初有神僧道济德公将示寂,汇青石为塔,语其徒曰:“此塔若红,即吾再来。”塈圆机旻公来镇法席,塔色果红,人多异之。旻公号为“古佛”,及其临终,复尔悬记,有“三百年后大兴佛事”之谶。裕入院之夕,众僧梦旻公至,而其塔烨然有光者弥月,人尤异之。先是,寺之师子岩大树皆枯,涧泉亦渴,至是树则重荣,泉则再涌。识者谓“自旻公至是,正符三百年之数。”其能感物盖非偶然。寺当灾毁后,唯佛殿法堂尚存,馀皆瓦砾。裕会岁入,节其浮资,庀材鸠工,创僧寮旃坛林以居学子。新梵音阁,造大士像,他若黥音楼经藏宝阁及塔院,莫不竭力经营,轮奂并美。时荣国公火尔赤以重臣总戎江西,慕其慈行,荐请敷演大法,申弟子礼,受持五戒而退。有明初兴,崇筒佛旨。洪武元年,开善世院统摄释教,选大浮屠,主诸名蓝。移裕住四明阿育王山寺,居五山之一。继席颇难其人,闻裕至,香华接踵,天乐远闻,万口称颂。及其接引未悟,单提向上之功,棒唱纵横,逢者胆落。两序之众自庆获所凭依,相与戮力,振废起衰,备臻完美。五年春,太祖饬仪曹建广荐法会于钟山,遣使者徵。裕已年七十馀矣,至则召见便殿,咨以佛法。裕以偈献,览之大悦,命书天界寺额,赐赍有加。后数年,弟子师秀乞宋文宪濂铭其塔,文具《芝园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