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88,分180页显示  上一页  132  133  134  135  136  138  139  140  14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采薪之忧
采薪之疾
采薪之患
参伐之精
布衣之交
不訾之器
才墨之薮
草皮之良
草覆半之
螬食之李
操之过切
操之过激
操之过蹙
藏之斧凿
藏之名山
《國語辭典》:采薪之忧(采薪之憂)  拼音:cǎi xīn zhī yōu
因生病不能打柴。语本《孟子。公孙丑下》:「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后作为生病的委婉之辞,亦可当作对某事件能力不堪负荷时的推卸之辞。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小弟辞家,欲诣帐下,以叙数载间阔之情。奈至河中府普救寺,忽值采薪之忧,不及径造。」《荡寇志》第八回:「实因晚生常有采薪之忧,不能侍奉左右,勿罪。」也作「采薪之疾」。
《國語辭典》:采薪之疾  拼音:cǎi xīn zhī jí
因生病而不能打柴。后作为生病的委婉之辞,亦可当作对某件事能力不堪负荷时的推卸之辞。参见「采薪之忧」条。宋。王安石 辞参知政事表:「先朝备位,每怀窃食之惭,故里服丧,重困采薪之疾。」
《國語辭典》:采薪之忧(采薪之憂)  拼音:cǎi xīn zhī yōu
因生病不能打柴。语本《孟子。公孙丑下》:「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后作为生病的委婉之辞,亦可当作对某事件能力不堪负荷时的推卸之辞。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小弟辞家,欲诣帐下,以叙数载间阔之情。奈至河中府普救寺,忽值采薪之忧,不及径造。」《荡寇志》第八回:「实因晚生常有采薪之忧,不能侍奉左右,勿罪。」也作「采薪之疾」。
《漢語大詞典》:采薪之患(採薪之患)
见“ 採薪之忧 ”。
《國語辭典》:采薪之忧(采薪之憂)  拼音:cǎi xīn zhī yōu
因生病不能打柴。语本《孟子。公孙丑下》:「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后作为生病的委婉之辞,亦可当作对某事件能力不堪负荷时的推卸之辞。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小弟辞家,欲诣帐下,以叙数载间阔之情。奈至河中府普救寺,忽值采薪之忧,不及径造。」《荡寇志》第八回:「实因晚生常有采薪之忧,不能侍奉左右,勿罪。」也作「采薪之疾」。
《分类字锦》:参伐之精(参伐之精)
汉纪虎者金行参伐之精很戾之兽
分类:虎豹
《國語辭典》:布衣之交  拼音:bù yī zhī jiāo
1.贫贱时所交往的朋友。或比喻患难知己的朋友。《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且布衣之交,犹有务信誓而蹈水火,感知己而披肝胆,徇声名而立节义者。」《隋唐演义》第八二回:「臣有一布衣之交,西蜀人士,姓李名白,博学多才。」
2.平民之间相互的交往。《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3.有官位者与平民的交往。《梁书。卷五。元帝本纪》:「世祖性不好声色,颇有高名,与裴子野、刘显、萧子云、张缵及当时才秀为布衣之交。」《东周列国志》第九八回: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交。」
《漢語大詞典》:不訾之器
犹大器。孔丛子·居卫:“夫圣人之官人,犹大匠之用木也,取其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何也?知其所妨者细也。卒成不訾之器。”
分類:大器
《漢語大詞典》:才墨之薮(才墨之藪)
谓文人聚集的地方。 清 龚自珍 《书金伶》:“噫! 江 东才墨之藪,楼池船楫之观,灯酒之娱,春晨秋夕之游,美人公子,怜才好色,姚冶跌逷之乐,当我生之初,颇有存焉者矣。”
分類:文人聚集
《分类字锦》:草皮之良
郭璞麻赞草皮之良莫贵于麻用无不给服无不加
分类:
《分类字锦》:草覆半之
陆游 弊庐诗 弊庐虽陋甚,鄙性颇所宜。欹倾十许间,草覆实半之。碓声隔柴门,绩火出枳篱。縳木为彘牢,附垣作鸡埘。黄犊放林莽,苍鹅戏陂池。
分类:庵庐
《高级汉语词典》:螬食之李
比喻破烂货
《漢語大詞典》:操之过切(操之過切)
见“ 操之过急 ”。
《國語辭典》:操之过急(操之過急)  拼音:cāo zhī guò jí
处理事情、问题过于急躁。如:「他做事往往求好心切,操之过急,反而得到反效果。」
分類:办事急躁
《漢語大詞典》:操之过激(操之過激)
处事过于激烈。 文公直 《辛亥革命运动中之新军》:“ 鄂 督 瑞澂 操之过激,捕杀民党无虚日。” 李大钊 《国民与薪胆》:“ 日本 于此,颇惧操之过激,招列强之反感。”
《漢語大詞典》:操之过蹙(操之過蹙)
犹言操之过急。语出《公羊传·庄公三十年》:“﹝ 齐 人伐 山戎 ﹞,此 齐侯 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子 司马子 曰:‘盖以操之为已蹙矣!’” 清 林则徐 《复奏曾望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折》:“若中路封关,操之过蹙,而东西各路得以偷贩出洋,则正税徒亏,而漏巵依然莫塞。” 清 独立苍茫子 《东京学界公愤始末告乡人父老兴学书》:“不先办交涉而后停课,停课不行而后归国,而遽自处於损失之地位,以向彼力争,诚不免操之过蹙,而一误於前。”
《分类字锦》:藏之斧凿(藏之斧凿)
见上注
分类:齿
《國語辭典》:藏之名山  拼音:cáng zhī míng shān
古人以著作不便问世,只合收藏在大山之中。比喻著述极具价值,能流传后世。《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唐。刘知几〈上萧至忠书论史〉:「古之国史,皆出自一家,如鲁、汉之丘明、子长,晋、齐之董狐、南史,咸能立言不朽,藏之名山。」也作「藏诸名山」。
《國語辭典》:藏诸名山(藏諸名山)  拼音:cáng zhū míng shān
古人以著作不便问世,只合收藏在大山之中。比喻著述极具价值,能流传后世。参见「藏之名山」条。明。袁宏道〈哭江进之。序〉:「郎君幸尽以诸稿属我,我当为进之删定,藏诸名山,以俟后世子云也。」
分類:著作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