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88,分180页显示  上一页  122  123  124  125  126  128  129  130  13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季孟之间
既冠之后
既来之,则安之
急人之困
集矢之的
棘木之听
棘木之下
惠然之顾
悔之不及
悔之晚矣
悔之无及
回天之力
祸福之门
柜格之松
广而言之
《國語辭典》:季孟之间(季孟之間)  拼音:jì mèng zhī jiān
鲁三卿,季孙氏为上卿,最贵;孟孙氏为下卿,不用事;而齐景公欲以介于此二者之间的地位对待孔子。见《论语。微子》。后多用以指上等和下等之间。《晋书。卷七五。王湛传》:「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馀。湛闻曰:『欲处我于季孟之间乎?』」
《高级汉语词典》:既冠之后
成年之后。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國語辭典》:既来之,则安之(既來之,則安之)  拼音:jì lái zhī,zé ān zhī
本指安抚远方来的人,使其安居乐业。语出《论语。季氏》:「远人不服,则脩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后指既然已经来了,就且安下心来。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末云)『既来之,则安之。』请书房内说话。」
《国语辞典》:急人之困  拼音:jí rén zhī kùn
热心卖力的帮别人解决困难。《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也作「急人之难」。
《漢語大詞典》:集矢之的
比喻众人所指摘的对象。 李大钊 《国情》:“自《临时约法》为集矢之的,而世之谈国情者众。”《“五四”爱国运动资料·章宗祥之返国》:“今日为国民集矢之的,喧传其为卖国贼者,不外 曹 也, 章 也、 陆 也。”参见“ 集矢 ”。
《國語辭典》:集矢  拼音:jí shǐ
被许多箭射到。语出《左传。襄公二年》:「楚君以郑故,亲集矢于其目。」比喻受到众人共同的指谪、斥骂。
《漢語大詞典》:棘木之听(棘木之聽)
谓公卿听讼断狱。汉书·王尊传:“臣等窃痛伤 尊 修身絜己,砥节首公……今一旦无辜制於仇人之手,伤於詆欺之文,上不得以功除罪,下不得蒙棘木之听。”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周礼三槐九棘,公卿於下听讼。”
《漢語大詞典》:棘木之下
古代听讼的地方。礼记·王制:“史以狱成告於正,正听之。正以狱成告於大司寇,大司寇听之棘木之下。” 郑玄 注:“司寇听之朝,王之外朝也。”《孔子家语·刑政》:“王命三公卿士,参听棘木之下。”
分類:听讼
《漢語大詞典》:惠然之顾(惠然之顧)
见“ 惠然肯来 ”。
《國語辭典》:惠然肯来(惠然肯來)  拼音:huì rán kěn lái
当其心情顺适之时,才可能来临。语出《诗经。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后为欢迎他人赏光莅临之词。唐。韩愈与少室拾遗书〉:「想拾遗公冠带就车,惠然肯来。」
《國語辭典》:悔之不及  拼音:huǐ zhī bù jí
后悔已来不及了。元。无名氏《三出小沛》第一折:「某想当日,都是三兄弟失了徐州,悔之不及。」《四游记。南游记。第一一回》:「华光悔之不及,闷闷不悦不提。」也作「悔之无及」。
《漢語大詞典》:悔之晚矣
后悔已来不及了。 明 沈受先《三元记·错认》:“你这样人,言清行浊,人面兽心!好好还我,养你廉耻;若不肯,执送官司,那时悔之晚矣。”《东周列国志》第九七回:“不然,我亲自引兵来屠 大梁 ,那时悔之晚矣!” 徐迟 《牡丹》:“他目光短小,胆识不够。如今悔之晚矣。”
《國語辭典》:悔之无及(悔之無及)  拼音:huǐ zhī wú jí
后悔已来不及了。《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愿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至今想来,究竟还是意气用事,并不曾报效得朝廷,倒惹得同官心中不快活。却也悔之无及!」也作「悔之不及」、「悔之莫及」、「悔之何及」、「悔之亡及」。
《國語辭典》:回天之力  拼音:huí tiān zhī lì
比喻可挽救情势的极大力量。明。孙梅锡《琴心记》第三九出:「有成都人司马相如,皇上所爱,若能求得此人作赋讽谏,或者有回天之力。」
《漢語大詞典》:祸福之门(禍福之門)
谓祸与福之所从出。吕氏春秋·慎势:“故小大、轻重、少多、治乱不可不察,此祸福之门也。”《淮南子·览冥训》:“利害之路,祸福之门,不可求而得也。”
分類:所从
《漢語大詞典》:柜格之松
木名。山海经·大荒西经:“西海之外,大荒之中,有 方山 者,上有青树,名曰柜格之松。” 郭璞 注:“木名。”
分類:木名郭璞
《高级汉语词典》:广而言之  拼音:guǎng ér yán zhī
一般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