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88,分180页显示  上一页  116  117  118  119  120  122  123  124  12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斗筲之器
断袖之宠
断袖之好
断袖之欢
断袖之契
笃而论之
杜秋之年
杜邮之赐
杜邮之戮
蜚蓬之问
非义之财
肺腑之言
分而治之
诽谤之木
放之四海而皆准
《国语辞典》:斗筲之器  拼音:dǒu shāo zhī qì
比喻心胸狭窄的人。亦用以自谦才疏学浅。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二折:「似我这粪土之墙,斗筲之器,枉读了圣贤之道。」也作「斗筲之人」。
《国语辞典》:断袖之宠(断袖之宠)  拼音:duàn xiù zhī chǒng
比喻男同性恋间的亲密关系。参见「断袖」条。《歧路灯》第二四回:「以致绍闻每日在碧草轩戏谑调笑,九娃儿居然断袖之宠。」
《漢語大詞典》:断袖之好(斷袖之好)
指男性之间的同性恋。 清 余怀 板桥杂记卷二十:“ 张魁 ,字 修我 , 吴郡 人,少美姿首,与 徐公子 有断袖之好。”亦作“ 断袖之契 ”。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倩霞》:“藩府多梨园子弟,皆极一时之选,有贴旦 珍儿 者,尤姣媚, 耿 少子与结断袖之契。”参见“ 断袖 ”。
《國語辭典》:断袖(斷袖)  拼音:duàn xiù
汉哀帝不忍惊醒男宠董贤,遂断袖而起。典出《汉书。卷九三。佞幸传。董贤传》。比喻男同性恋的亲密关系。《南史。卷五一。梁宗室传上。长沙宣武王懿传》:「韶昔为幼童,庾信爱之,有断袖之欢,衣食所资,皆信所给。」
《分类字锦》:断袖之欢(断袖之欢)
南史梁宗室传萧韶昔为幼童庾信爱之有断袖之欢衣食所资皆信所给
分类:
《漢語大詞典》:断袖之契(斷袖之契)
见“ 断袖之好 ”。
《漢語大詞典》:断袖之好(斷袖之好)
指男性之间的同性恋。 清 余怀 板桥杂记卷二十:“ 张魁 ,字 修我 , 吴郡 人,少美姿首,与 徐公子 有断袖之好。”亦作“ 断袖之契 ”。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倩霞》:“藩府多梨园子弟,皆极一时之选,有贴旦 珍儿 者,尤姣媚, 耿 少子与结断袖之契。”参见“ 断袖 ”。
《漢語大詞典》:笃而论之(篤而論之)
确切地评述。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下:“追观 光武 二十八将,下及 马援 之徒,忠贞智勇无所不有,篤而论之,非减曩时。”世说新语·轻诋 刘孝标 注引 晋 裴启 语林:“ 林公 云:‘ 文度 著腻颜,挟左传,逐 郑康成 ,自为高足弟子;篤而论之,不离尘垢囊也!’”
分類:确切评述
《漢語大詞典》:杜秋之年
指风尘女子已过盛年。 清 钮琇 觚賸续编·红娘子:“邑有妓号 红娘子 者,已在 杜秋 之年矣。 西崖 悦其妍媚,比於啖蔗之甘。”参见“ 杜秋娘 ”。
分類:盛年
《國語辭典》:杜秋娘  拼音:dù qiū niáng
人名。唐代金陵人。原为镇海节度使李锜之妾。锜谋叛被杀后入宫,善诗词及唱金缕衣曲,受唐宪宗宠爱,后赐归乡,穷老无依。因此古代以杜秋娘泛指年老色衰的妇女。
《漢語大詞典》:杜邮之赐(杜郵之賜)
谓赐死。 宋 李纲 《靖康传信录》下:“公坚卧不起,谗者益得以行其説,上且怒,将有 杜邮 之赐,奈何?” 清 郝懿行 《宋琐语·词赡》:“初, 世祖 尝赐 庄 寳剑, 庄 以与 豫州 刺史 鲁爽 送别。 爽 后反叛, 世祖 因宴集,问剑所在。答曰:‘昔以与 鲁爽 别,窃为陛下 杜邮 之赐。’上甚説。”参见“ 杜邮之戮 ”。
《國語辭典》:杜邮之戮(杜郵之戮)  拼音:dù yóu zhī lù
武安君行至杜邮,秦王赐剑自杀的典故。典出《史记。卷七三。白起王剪传》。后用以称忠臣见忌无辜被杀。《后汉书。卷五八。傅燮传》:「夫孝子疑于屡至,市虎成于三夫。若不详察真伪,忠臣将复有杜邮之戮矣!」
《國語辭典》:杜邮之戮(杜郵之戮)  拼音:dù yóu zhī lù
武安君行至杜邮,秦王赐剑自杀的典故。典出《史记。卷七三。白起王剪传》。后用以称忠臣见忌无辜被杀。《后汉书。卷五八。傅燮传》:「夫孝子疑于屡至,市虎成于三夫。若不详察真伪,忠臣将复有杜邮之戮矣!」
《漢語大詞典》:蜚蓬之问(蜚蓬之問)
比喻无根据的传闻。管子·形势解:“蜚蓬之问,明主不听也。无度之言,明主不许也。故曰:蜚蓬之问,不在所宾。”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下》:“若其勿便,虽不愆於旧章,蜚蓬之问,三王所不宾。”
《高级汉语词典》:非义之财
不应得的财物
《國語辭典》:肺腑之言  拼音:fèi fǔ zhī yán
发自内心的真话。《三国演义》第八回:「允曰:『汝无所私,何夜深于此长叹?』蝉曰:『容妾伸肺腑之言。』」
分類:内心
《漢語大詞典》:分而治之
(1).分别治理。 清 俞樾 群经平议·周官二“巫马下士二人医四人”:“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是亦不自医也。”
(2).利用手段使国家、民族或宗教等产生分裂,然后对其进行控制和统治。 宋庆龄 《人民团结起来是不可战胜的》:“维护国与国之间友爱关系,互利与和平事业,反对民族奴役,反对分而治之的策略。”
《國語辭典》:诽谤之木(誹謗之木)  拼音:fěi bàng zhī mù
相传尧时立木牌于桥边,供人书写谏言。后世因于宫外立木,任人书写政治得失,称为「诽谤之木」。《淮南子。主术》:「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
《國語辭典》:放之四海而皆准(放之四海而皆準)  拼音:fàng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用到任何地方任何方面都可作为准则。语本《礼记。祭义》:「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