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702,分314页显示  上一页  108  109  110  111  112  114  115  116  117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吕彪之
吴炎(济之 )
朱塾(受之 )
敖陶孙(器之 臞庵、臞翁 )
蔡幼学(行之 文懿 )
刘过(改之 龙洲道人 )
权安节(信之 )
沈诜(宜之、直之 )
宋之端
吴柔胜(胜之 正肃 )
章良能(达之 )
毛仁厚(及之 )
孙铎(振之 )
方泳之(芹之 子实、潜深 )
刘昂(之昂 )
吕彪之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绍熙三年(1192)任道州知州。
吴炎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3—1221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济之。光宗绍熙元年进士。宁宗开禧初为太学博士。时韩侂胄执政,炎请外,通判建宁军,临行极言诸法纷更,大失人心。历知嘉兴、温州、兴化军,宽征啬用,政绩甚多。后奉祠归。
全宋文·卷六五六三
吴炎(一一五三——一二二一),字济之,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登绍熙元年进士第,授桂阳军学教授。嘉泰初,除户部架阁文字,累迁太学博士。以韩侂胄擅权,丐外,通判建宁军,改判兴化军,所至皆有政绩。嘉定十四年卒,年六十九。见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一五四《太常博士吴公墓志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3—1191 【介绍】: 宋徽州婺源人,徙居建阳,字受之。朱熹长子。尝从吕祖谦学。以荫补将仕郎。卒赠中散大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4—1227 【介绍】: 宋福州闽县人,一作福清人,字器之,号臞庵。怀才挟气。孝宗淳熙间魁乡荐。光宗绍熙末入太学。宁宗庆元中,韩侂胄用事,朱熹贬外,陶孙首以诗相送;赵汝愚死贬所,又哭以诗。侂胄恶之,风旨急捕,陶孙微服变姓名去。后登庆元五年进士,调海门县主簿。嘉定初教授漳州。历广东转运司主管文字,终奉议郎泉州签判。博览载籍,多识奇字。有《臞庵集》,又有《诗评》。
全宋诗
敖陶孙(一一五四~一二二七),字器之,号臞庵、臞翁,长乐(今属福建)人。孝宗淳熙七年(一一八○)乡荐第一,省试下第,客居昆山。后在太学时因作诗悼赵汝愚,忤韩侂胄。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历海门主簿,漳州教授,广东转运司主管文字,平海军节度判官兼南外崇正簿。理宗即位,奉祠归乡。宝庆三年卒,年七十四。陶孙以诗名于时,有《臞翁诗集》,已佚。遗诗见收于《江湖集》、《江湖后集》。事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八《臞庵敖先生墓志铭》。 敖陶孙诗,第一、二卷以汲古阁影钞《南宋六十家小集》所收《臞翁诗集》为底本,校以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本(简称名贤集)。第三、四卷以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成之《江湖后集》中所收诗为底本。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五卷。
全宋文·卷六五九八
敖陶孙(一一五四——一二二七),字器之,号臞庵,福州福清(今福建福清)人。淳熙七年乡荐第一。在太学,以诗送朱熹,哭赵汝愚,触怒韩侘胄,变姓名亡命得免。后登庆元五年进士第,为通州海门县主簿,漳州教授,改广东转运司主管文字,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宝庆三年卒,年七十四。工诗,著有《臞庵集》,今存《臞翁诗集》一卷、《诗评》一卷、《敖器之诗话》一卷。事迹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八《臞庵敖先生墓志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4—1217 【介绍】: 宋温州瑞安人,字行之。孝宗乾道八年进士。尝从陈傅良学。任广德军教授,除敕令所删定官。光宗时,历武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立,韩侂胄执政,力请外补,出为提举福建常平。被劾与朱熹交往过密,罢奉祠八年。召为吏部员外郎。侂胄死,弹徼韩党勘。除龙图阁待制、知泉州,徙建康府、福州。入为权兵部尚书兼修玉牒官。留意当朝国史,尝续司马光《公卿百官表》。有《国朝编年政要》、《国朝实录列传举要》等。今存《育德堂奏议》。
全宋诗
蔡幼学(一一五四~一二一七),字行之,瑞安(今属浙江)人。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光宗绍熙间为著作佐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出提举福建常平茶事。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以事放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三之六七)。闲居八年,召为吏部郎官,嘉定元年(一二○八)迁中书舍人兼侍讲(同上书职官六之七三)。二年,试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兼侍读(同上书崇儒七之二九),出知泉州(《宋中兴学士院题名录》)。历知建康府、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十年卒,年六十四。有《西垣集》,已佚。事见《水心集》卷二三《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六五七○
蔡幼学(一一五四——一二一七),字行之,温州瑞安(今浙江瑞安)人。少从陈傅良学。登乾道八年进士第,教授广德军、潭州。光宗立,历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宁宗即位,韩侂胄用事,力求外补,特除提举福建常平。坐与朱熹关系密切,为御史劾罢,奉祠凡八年。开禧中,召为吏部员外郎,迁国子司业、宗正少卿,皆兼权中书舍人。侂胄诛,迁中书舍人兼侍讲。嘉定初兼直学士院,除刑部、吏部侍郎。以龙图阁待制出知泉州、福州,进福建安抚使。升宝谟阁直学士、权兵部尚书兼太子詹事。嘉定十年卒,年六十四,谥文懿。著有《春秋解》、《国朝编年政要》、《育德堂集》等多种,存世者仅《育德堂外制》五卷、《育德堂奏议》六卷。见《宋史》卷四三四本传,孙诒让《温州经籍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4—1206 【介绍】: 宋吉州太和人,一说庐陵人,字改之,号龙洲道人。生平以功业自许,究心古今治乱之道。数上书陈恢复方略。终身未仕,漫游江浙湘鄂一带,依人作客,与陆游、辛弃疾、陈亮等友善。晚年寓居昆山而殁。工词,多感慨时事之作。有《龙洲集》、《龙洲词》。
全宋诗
刘过(一一五四~一二○六),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多次应举不第,终生未仕。刘过是抗金志士,曾上书朝廷提出恢复中原方略,未被采纳。漂泊江淮间,与主张抗战的诗人陆游、陈亮、辛弃疾等多有唱和。晚年定居昆山。宁宗开禧二年卒,年五十三(明陈谔《题刘龙洲易莲峰二公墓》)。有《龙洲道人集》十五卷。事见元殷奎《复刘改之先生墓事状》、杨维桢《宋龙洲先生刘公墓表》、明万历《昆山志》卷三。 刘过诗,以原八千卷楼藏明嘉靖刊《龙洲道人诗集》(十卷)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龙洲集》(简称四库本)、《江湖小集》(简称江湖集),汲古阁影宋抄本《宋群贤六十家小集·龙洲道人集》(简称六十家集)文字与《江湖小集》基本相似,酌予出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刘过(1154-1206) 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一说庐陵人。与陆游、辛弃疾、陈亮交往。有《龙洲集》、《龙洲词》。
黄鹤楼志·人物篇
刘过(1154—1206) 南宋词人、诗人。字改之,自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屡试不第,布衣终身,游历各地,与周必大、陈亮、辛弃疾等交好。作品风格豪放,为“辛派词人”之一;亦以诗名世,有“诗侠”之称。宁宗开禧二年(1206)中秋节前,宋伐金惨败,一时强敌阴影笼罩,刘过重登南楼,忧国伤时,填词《唐多令•重过武昌》一首。后人称该词为“数百年绝作”。《唐多令》本属僻调,刘过的这首词问世后,《唐多令》词风行一时。南宋末著名词人周密编《绝妙好词》,激赏刘过此作,因该词作于南楼,且词中有“重过南楼”之句,遂将词牌更名为《南楼令》。另有《六州歌头•题岳鄂王庙》。
全宋文·卷六六一○
刘过(一一五四——一二○六),字改之,自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少负不羁之才,读书论兵,好言古今治乱兴衰。力主北伐恢复中原,尝上书宰相,陈恢复方略,谓中原一战而可取。有志功名,而四举不第,以是落魄无所遇合,浪迹四方,以诗侠名湖海间。与陆游、辛弃疾、陈亮等为良友,而礼法之士目之为狂。开禧二年卒于昆山,年五十三。其诗词豪放淋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惜乎随手散失,百不存一二,传世《龙洲集》合诗文词仅十馀卷。事迹略见宋刘倓《龙洲集跋》(四库本《龙洲集》附录)、元殷奎《复刘改之先生墓事状》、明陈谔《题刘龙洲易莲峰二公墓》(并见蟫隐庐丛书本《龙洲词》附录)等。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权安节,字信之,九江(今属江西)人。光宗绍熙初知真州。五年(一一九四),除利州路转运判官(《止斋集》卷一七《新知真州权安节除利州路转运判官》)。宁宗嘉泰间,移福建路转运判官,迁转运副使(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七、卷二一),四年(一二○四),除浙东提刑,改知鄂州(《宝庆会稽续志》卷二)。曾知临江军(明嘉靖《临江府志》卷四)。
全宋文·卷六二六二
权安节,字信之,江州德安(今江西德安)人。隆兴元年为右承务郎,监舒州山口镇监辖仓库、管干渡口船场装卸纲运、兼兵马监押。淳熙十三年为淮南漕司干官,以不畏金人威势擢监六部门。绍熙五年除利州路转运判官。庆元五年为四川总领。嘉泰间为福建转运副使。四年以朝散大夫、司农卿充秘阁修撰、提点浙东刑狱。改差知鄂州,后知临江军。见《宋人佚简》第四册,《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五,《止斋文集》卷一七除官制,《法帖谱系》卷上,《会稽续志》卷二,《齐东野语》卷一二,道光《福建通志》卷九○。
沈诜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湖州德清人,字直之,一作宜之。沈与求孙。孝宗淳熙间,知临江军,尝买民址,以广贡院,增屋数十间。官至户部尚书。有《东溪集》。
全宋文·卷六四三八
沈诜,字直之(一作宜之),湖州德清(今浙江德清)人,与求孙。绍熙元年为左司郎中,三年为两浙转运副使。官至户部尚书。著有《东溪集》。见刘爚《云庄集》卷九,《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之二六、食货七○之八三。
宋之端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淳熙十五年(1188)任吏部郎中。庆元五年(1199)任宁国府知府。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4—1224 【介绍】: 宋宁国宣城人,字胜之。孝宗淳熙八年进士。差嘉兴教授。为御史劾救荒擅放田租,且主朱熹之学,由是闲居十余年。宁宗嘉定初迁国子正,始以朱熹《四书》教诸生。迁太学博士、司农寺丞。出知随州,改湖北运判兼知鄂州,救荒全活不可胜计。后以秘阁修撰奉祠。卒谥正肃。
全宋诗
吴柔胜(一一五四~一二二四),字胜之,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进士。授巴陵主簿,调秀州教授、浙西提刑司干办。擢主管刑部、工部架阁文字,迁太学博士,出知随州。改湖北转运判官兼知鄂州。求归,徙知太平州,后以秘阁修撰主管亳州明道宫。宁宗嘉定十七年卒,年七十一。事见《昌谷集》卷二○《秘阁修撰吴胜之墓志铭》,《宋史》卷四○○有传。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六五九八
吴柔胜(一一五四——一二二四),字胜之,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登淳熙八年进士第,调都昌簿。嘉定初,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迁太学博士,又迁司农丞。出知随州,为京西提刑,复以湖北运判兼知鄂州,改知太平州,所至皆有政声。后以秘阁修撰奉祠。嘉定十七年卒,年七十一,谥正肃。见曹彦约《昌谷集》卷二○《秘阁修撰吴胜之墓志铭》,《宋史》卷四○○本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章良能(?~一二一四),字达之,丽水(今属浙江)人,居吴兴(今浙江湖州)。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进士(清光绪《处州府志》卷一六)。宁宗庆元六年(一二○○)为枢密院编修官兼实录院检讨官。嘉泰元年(一二○一)除起居舍人(以上《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开禧二年(一二○六)为宗正少卿(《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三之三七)。嘉定元年(一二○八)直学士院兼侍讲(同上书崇儒七之二七)。官至参知政事。七年卒(同上书职官七八之六三)。著有《嘉林集》(《吴兴诗存》二集卷七),已佚。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六五九五
章良能(?——一二一四),字达之,处州丽水(今浙江丽水)人。登淳熙五年进士第,历官著作佐郎、枢密院编修官、起居舍人、礼部侍郎、直学士院。除御史中丞、兼侍读,迁中大夫。嘉定二年除同知枢密院,六年除参知政事,七年正月卒于位。著有《嘉林集》。见《宋中兴学士院题名录》,《宋宰辅编年录》卷二○,《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宋诗纪事》卷五五,《全宋词》二一二五页。
毛仁厚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215 【介绍】: 宋衢州人,字及之。宁宗开禧中与杜范同发解于州。其乡旧有义役,仁厚益缉而宏之,编户有田二三顷者率不与脱。遇警急勇往当之,不以累役者。岁或不登,发义廪贷之,贫者不责偿。嘉定中岁大侵,仁厚已感末疾,力疾走州县请粟,病剧卒。后十年杜范表其墓。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5 【介绍】: 金恩州历亭人,字振之。世宗大定十三年进士。调海州军事判官。章宗即位,除同知登闻检院事,诏刊定旧律。累迁户部尚书,以交钞贬值,主张许用以纳税。卫绍王时迁尚书左丞。南迁后致仕。
中州集
铎字振之,恩州人,大定十三年进士。明昌中,擢户部尚书。时已有相望。及考满,以户曹繁重,且未有可代者,特旨进一官再任,而同列二人俱以入相矣。振之贺席中戏举青州老柏院布衣张在诗云:南邻北里牡丹开。公子王孙去不回。惟有庭前老柏树,春风来似不曾来。为御史所劾,降授同知河南府事。有以诗送之者云:想到洛阳春正好,南邻北里牡丹开。闻者皆大笑。振之后入政府,迁尚书右丞。薨,赠太子太师。作诗甚多,其赋玉簪,有披拂秋风如有待,裴回凉月更多情之句,甚为诗家所称。
方泳之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6—1214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初名芹之,字子实,后易名,改字潜深。方元案曾孙。孝宗淳熙十四年进士。曾从朱熹学。为衡州教授,历知南丰、巴陵县,惠抚甚至,均著治绩。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兴州(今山西兴县)人,字之昂。天资警悟,律赋自成一家,尤工绝句。世宗大定十九年进士,为尚书省掾,擢为左司郎中。坐事降上京留守判官卒。
中州集
昂,字之昂,兴州人。大定十九年进士。曾高而下,以科名相踵者七世矣。昂天资警悟,律赋自成一家,轻便巧丽,为场屋捷法。作诗得晚唐体,尤工绝句,往往脍炙人口。张秦娥者,颇能小诗,其赋远山云:秋水一抹碧,残霞几缕红。水穷霞尽处,隐隐两三峰。其后流落,之昂赠诗云:远山句好画难成,柳眼才多总是情。今日衰颜人不识,倚炉空听煮茶声。又云:二顷山田半欲芜,子孙零落一身孤。寒窗昨夜萧萧雨,红日花梢入梦无。娥为之泣下。屏山故人外传记之昂早得仕,年三十三,省掾考满,授平凉路转运副使,人谓卿相可坐致矣。术士有言,之昂官止五品者,之昂自望者甚厚,不信也。俄丁母忧,为当涂者所忌,连蹇十年,卜居洛阳,有终焉之志。有荐其才于道陵者,泰和初,自国子司业擢左司郎中,将大用矣。会辽阳人大中欲摇执政贾铉,为言者所劾,辞连之昂,道陵震怒。一时闻人如史肃、李著、王宇、宗室从郁,皆谴逐之。铉寻亦罢政。之昂降上京留守判官,道卒,竟如术者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