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726,分516页显示  上一页  99  100  101  102  103  105  106  107  10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同名之累
同气之光
同声之谊
同气之情
同舟之谊
通家之好
推而广之
投杼之惑
屠狗之辈
秃妃之发
绨袍之赐
绨袍之赠
倘来之物
傥来之物
陶猗之富
《国语辞典》:同名之累  拼音:tóng míng zhī lèi
因名字或名称相同而受到连累。如:「他与那位通缉犯名字相同,因同名之累,常常被人误认。」
分类:名字连累
《国语辞典》:同气之光(同气之光)  拼音:tóng qì zhī guāng
同胞兄弟姊妹间的情谊。《幼学琼林。卷二。兄弟类》:「须贻同气之光,毋伤手足之雅。」
《国语辞典》:同声之谊(同声之谊)  拼音:tóng shēng zhī yì
比喻好朋友的情谊。《儒林外史》第四四回:「弟兄相助,真耽式好之情;朋友交推,又见同声之谊。」
《国语辞典》:同气之情(同气之情)  拼音:tóng qì zhī qíng
兄弟姐妹间的感情。《红楼梦》第三二回:「袭人听说,点头赞叹,想素日同气之情,不觉流下泪来。」
《国语辞典》:同舟之谊(同舟之谊)  拼音:tóng zhōu zhī yì
因同乘一条船而建立的友谊。比喻站在同一阵线上或效力于相同目标的人。《文明小史》第二二回:「左右是替皇上家出力,同舟之谊,不分彼此的。」
《国语辞典》:通家之好  拼音:tōng jiā zhī hǎo
1.累世相友好。元。秦𥳑夫《东堂老》第四折:「有西邻赵国器,是这扬州奴父亲,与老夫三十载通家之好。」明。汪廷讷《狮吼记》第二出:「卑人意欲往谒洛中,以修通家之好,娘子意下如何?」
2.相友好的姻亲。如:「他们俩结婚后,陈李两家便结为通家之好。」
《国语辞典》:推而广之(推而广之)  拼音:tuī ér guǎng zhī
推论得更扩大周延些。南朝梁。萧统〈文选序〉:「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唐。杜牧〈送卢秀才赴举序〉:「三者治矣。推而广之,可以治天下。」
《国语辞典》:投杼之惑  拼音:tóu zhù zhī huò
比喻谣言众多,就连最亲信的人也会动摇坚定的信念。参见「投杼」条。《北齐书。卷三。文襄帝纪》:「当是不逞之人,曲为无端之说,遂怀市虎之疑,乃致投杼之惑。」
《国语辞典》:屠狗之辈(屠狗之辈)  拼音:tú gǒu zhī bèi
以杀狗为业的人。泛指操持卑贱工作的人。《幼学琼林。卷一。武职类》:「樊哙为屠狗之辈,求士莫求全。」
分类:操持卑贱
《国语辞典》:秃妃之发(秃妃之发)  拼音:tū fēi zhī fǎ
相传唐太宗赐尚书任环二名宫女,国色天香。妻子柳氏妒嫉,使二女发烂头秃,皇帝听闻,赐假毒酒令其自尽。柳氏一饮而尽,帝知无法改变其意志,令改置二女于别室。后比喻女子嫉妒。《幼学琼林。卷二。女子类》:「柳氏秃妃之发,郭氏绝夫之嗣,此女之妒也。」
《国语辞典》:绨袍之赐(绨袍之赐)  拼音:tí páo zhī sì
战国时魏范雎因中大夫须贾误会其与齐私通,而遭魏相舍人毒打。改名张禄入秦,官至宰相。后遇须贾出使秦国,范雎微服往见,贾怜睢贫而赐以绨袍。睢以贾仍怀故人之情而释其前罪。见《史记。卷七九。范雎传》。后以绨袍之赐比喻贫困时他人馈赠之物或寄予的同情。也作「绨袍之赠」、「绨袍垂爱」。
《国语辞典》:绨袍之赠(绨袍之赠)  拼音:tí páo zhī zèng
贫穷时他人馈赠之物或困难时他人所寄予的同情。参见「绨袍之赐」条。
《国语辞典》:倘来之物(倘来之物)  拼音:tǎng lái zhī wù
无意中得到的或非本分所应得的东西。参见「傥来之物」条。元。秦𥳑夫《东堂老》第三折:「忠孝是立身之本,这钱财是倘来之物。」《二刻拍案惊奇》卷八:「赢时节道是倘来之物,就有粘头的、讨赏的、帮衬的,大家来撮哄。」
《国语辞典》:傥来之物(傥来之物)  拼音:tǎng lái zhī wù
本指意外得到的东西。语本《庄子。缮性》:「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者也。」后喻不应得而得或非本分所应得的东西。也作「倘来之物」。
《国语辞典》:陶猗之富  拼音:táo yī zhī fù
陶猗,指陶朱公范蠡和猗顿,皆古代富人。故以陶猗之富比喻人非常富有。明。方孝儒《逊志斋集。卷一六。寿善堂记》:「惟年之修短出于天,天所不与,虽有陶猗之富、赵孟之贵,不能延其年于须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