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0,分8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外道之梵天
大悲四八之应
密教之五分法身
五百之尘
五教章之中日两本
五教章之注疏
不二之法
不轻之行
不请之友
文殊为九代之祖
中有之旅
日本佛寺之始
日本佛像之始
弥陀之化土
佛类词典(续上)
大空之战具外道之梵天
大悲四八之应
密教之五分法身
五百之尘
五教章之中日两本
五教章之注疏
不二之法
不轻之行
不请之友
文殊为九代之祖
中有之旅
日本佛寺之始
日本佛像之始
弥陀之化土
大空之战具
【佛学大辞典】
(杂语)谓金刚杵,羯磨等武器也。为绝待无相之战具,故云大空。又为大空智之所现。故云大空。大日经疏一曰:「譬如帝释手持金刚破修罗军,今此诸执金刚亦复如是。各从一门持大空战具,能破众生无相之烦恼故以相况也。」演密钞二曰:「大空,即智也。今此诸执金刚,各从一门内自證智遍一切处破诸众生无明障染义名战具。大空智即战具名大空战具,作持业释。」
(杂语)谓金刚杵,羯磨等武器也。为绝待无相之战具,故云大空。又为大空智之所现。故云大空。大日经疏一曰:「譬如帝释手持金刚破修罗军,今此诸执金刚亦复如是。各从一门持大空战具,能破众生无相之烦恼故以相况也。」演密钞二曰:「大空,即智也。今此诸执金刚,各从一门内自證智遍一切处破诸众生无明障染义名战具。大空智即战具名大空战具,作持业释。」
外道之梵天
【佛学大辞典】
(天名)外道所见之梵天,有三种:一、自那罗延天生梵天,自梵天生四姓之人类及一切。是鞞陀论师之说也。外道小乘涅槃论曰:「问曰:何等外道说梵天是涅槃因?答曰:第四外道围陀论师说,从那罗延天,脐中生大莲华,从莲华生梵天祖公,彼梵天作一切命无命物。从梵天口中生婆罗门,两臂中生刹利,两髀中生毗舍,从两脚跟生首陀,一切大地是修福德戒场。(中略)于界场中杀害供养梵天得生彼处名涅槃。」大日经疏二曰:「围陀是梵王所演四种明论,大围陀论师是受持彼经能教授者。(中略)于彼部显之中梵天犹如佛,四韦陀典犹如十二部经,传此法者如和会僧。」二、自綼纽天生梵天,自梵天生八子而为一切万物之元,是綼纽论师之梵天说也。智度论八曰:「劫尽烧时一切皆空,众生福德因缘力故十方风至,相对相触能持大水,水上有一千头人二千手足名为韦纽,是人脐中出千叶金色妙宝莲华,其光大明如万日俱照。华中有人结跏趺坐,此人复有无量光明名曰梵天王。此梵天王心生八子,八子生天地人民,是梵天王于诸淫瞋已尽无馀。」三、以摩醯首罗为法身,以那罗延为报身,以梵天为应身,是摩醯首罗论师之说也。提婆论曰:「梵王那罗延摩醯首罗,一体三分。」玄应音义二十五曰:「那罗延,那罗此翻为人,延那此云生本。谓人生本,即是梵王。外道谓:一切人皆从梵王生,故名人生本也。」
(天名)外道所见之梵天,有三种:一、自那罗延天生梵天,自梵天生四姓之人类及一切。是鞞陀论师之说也。外道小乘涅槃论曰:「问曰:何等外道说梵天是涅槃因?答曰:第四外道围陀论师说,从那罗延天,脐中生大莲华,从莲华生梵天祖公,彼梵天作一切命无命物。从梵天口中生婆罗门,两臂中生刹利,两髀中生毗舍,从两脚跟生首陀,一切大地是修福德戒场。(中略)于界场中杀害供养梵天得生彼处名涅槃。」大日经疏二曰:「围陀是梵王所演四种明论,大围陀论师是受持彼经能教授者。(中略)于彼部显之中梵天犹如佛,四韦陀典犹如十二部经,传此法者如和会僧。」二、自綼纽天生梵天,自梵天生八子而为一切万物之元,是綼纽论师之梵天说也。智度论八曰:「劫尽烧时一切皆空,众生福德因缘力故十方风至,相对相触能持大水,水上有一千头人二千手足名为韦纽,是人脐中出千叶金色妙宝莲华,其光大明如万日俱照。华中有人结跏趺坐,此人复有无量光明名曰梵天王。此梵天王心生八子,八子生天地人民,是梵天王于诸淫瞋已尽无馀。」三、以摩醯首罗为法身,以那罗延为报身,以梵天为应身,是摩醯首罗论师之说也。提婆论曰:「梵王那罗延摩醯首罗,一体三分。」玄应音义二十五曰:「那罗延,那罗此翻为人,延那此云生本。谓人生本,即是梵王。外道谓:一切人皆从梵王生,故名人生本也。」
大悲四八之应
【佛学大辞典】
(杂语)观音菩萨三十三身之应现也。
(杂语)观音菩萨三十三身之应现也。
密教之五分法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戒者,生佛不二六无碍之三昧耶戒也。定者,安住于生佛不二心之大决定心也。慧者,自觉明了六大无碍之理之智慧也。解脱者,自悟明此理,而隔执之缚忽然解脱之位也。解脱知见者,自明无隔执之缚之知见也。见辨惑指南三标注。
(术语)戒者,生佛不二六无碍之三昧耶戒也。定者,安住于生佛不二心之大决定心也。慧者,自觉明了六大无碍之理之智慧也。解脱者,自悟明此理,而隔执之缚忽然解脱之位也。解脱知见者,自明无隔执之缚之知见也。见辨惑指南三标注。
五百之尘
【佛学大辞典】
(杂语)五百尘点劫也。
(杂语)五百尘点劫也。
五教章之中日两本
【佛学大辞典】
(书名)此书传至日本者。以新罗之审祥,慈训法师皆入唐,亲谒贤首,禀华严奥旨,其后持至日本。是为和本五教章。此草案本也。其后日本求华严经未渡之章疏时,更自彼地得一本,为宋朝传来之本,故曰宋本,或曰唐本。是贤首再治之本也。然宋本亦多讹谬。宋之净源举其三失。
(书名)此书传至日本者。以新罗之审祥,慈训法师皆入唐,亲谒贤首,禀华严奥旨,其后持至日本。是为和本五教章。此草案本也。其后日本求华严经未渡之章疏时,更自彼地得一本,为宋朝传来之本,故曰宋本,或曰唐本。是贤首再治之本也。然宋本亦多讹谬。宋之净源举其三失。
五教章之注疏
【佛学大辞典】
(书名)再治之唐本,有道亭之义苑疏十卷,观复之析薪记五卷,师会之复古记三卷,希迪之集成记五卷。以上为宋朝四大家。未治之和本,有指事记三卷,今开为六卷,通路记五十卷,问答钞十五卷,纂释三十卷。皆和人作也。
(书名)再治之唐本,有道亭之义苑疏十卷,观复之析薪记五卷,师会之复古记三卷,希迪之集成记五卷。以上为宋朝四大家。未治之和本,有指事记三卷,今开为六卷,通路记五十卷,问答钞十五卷,纂释三十卷。皆和人作也。
不二之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独一无二之法门。六祖坛经曰:「惠能曰: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惠能曰: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宗又问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惠能曰:法师讲涅槃经,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案不二即无二。
【佛学常见辞汇】
指如如平等而无彼此分别的一实相法。
(术语)独一无二之法门。六祖坛经曰:「惠能曰: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惠能曰: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宗又问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惠能曰:法师讲涅槃经,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案不二即无二。
【佛学常见辞汇】
指如如平等而无彼此分别的一实相法。
不轻之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仿常不轻比丘之行,而礼拜途中之人。唱云:「我不敢轻慢。汝等皆当作佛。」是谓之不轻之行。
(术语)仿常不轻比丘之行,而礼拜途中之人。唱云:「我不敢轻慢。汝等皆当作佛。」是谓之不轻之行。
不请之友
【佛学大辞典】
(杂语)谓众生不请求,而菩萨以大悲为我之友与我利益也。无量寿经上曰:「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荷负群生。」胜鬘经曰:「普为众生作不请之友,大悲安慰,哀悯众生。」同宝窟上末曰:「四乘众生虽有根性,乐欲未生,不能请求。菩萨照机,知其堪受,即便为说,故言不请。闻必得益,目之为友。」
(杂语)谓众生不请求,而菩萨以大悲为我之友与我利益也。无量寿经上曰:「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荷负群生。」胜鬘经曰:「普为众生作不请之友,大悲安慰,哀悯众生。」同宝窟上末曰:「四乘众生虽有根性,乐欲未生,不能请求。菩萨照机,知其堪受,即便为说,故言不请。闻必得益,目之为友。」
文殊为九代之祖
【佛学大辞典】
(杂语)法华经序品言:「往昔日月灯明佛未出家时有八子,闻父出家成道,皆随之出家。时有一菩萨,名妙光,佛因之说法华经。佛入灭后八子皆以妙光为师,妙光教化之使次第成佛,其最后之佛名燃灯,其妙光即文殊也。」若是则文殊居八代之首,燃灯为释迦之师,故文殊乃释迦如来九代之祖也。
(杂语)法华经序品言:「往昔日月灯明佛未出家时有八子,闻父出家成道,皆随之出家。时有一菩萨,名妙光,佛因之说法华经。佛入灭后八子皆以妙光为师,妙光教化之使次第成佛,其最后之佛名燃灯,其妙光即文殊也。」若是则文殊居八代之首,燃灯为释迦之师,故文殊乃释迦如来九代之祖也。
中有之旅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中有之身,彷徨而求生缘,譬如旅客也。往生十因曰:「形无常住,只有守尸之鬼。神无常家,独跰中有之旅。悲哉冥冥独逝,一人不从。」
(杂语)中有之身,彷徨而求生缘,譬如旅客也。往生十因曰:「形无常住,只有守尸之鬼。神无常家,独跰中有之旅。悲哉冥冥独逝,一人不从。」
日本佛寺之始
【佛学大辞典】
(故事)三国佛教略史曰:「世尊灭后一千五百零一年(西洋纪元后五百五十二年),日本钦明帝十三年冬十月百济国圣明王始以佛像经卷赠于日本。(中略)帝下群臣议,苏我稻目尊礼佛法之请,物部尾舆中臣镰子执为不可。帝乃赐佛像于稻目,稻目舍向原之宅为寺奉像,名曰向原寺,是日本佛寺之始。」
(故事)三国佛教略史曰:「世尊灭后一千五百零一年(西洋纪元后五百五十二年),日本钦明帝十三年冬十月百济国圣明王始以佛像经卷赠于日本。(中略)帝下群臣议,苏我稻目尊礼佛法之请,物部尾舆中臣镰子执为不可。帝乃赐佛像于稻目,稻目舍向原之宅为寺奉像,名曰向原寺,是日本佛寺之始。」
日本佛像之始
【佛学大辞典】
(故事)三国佛教略史曰:「十四年(钦明帝十四年),河州茅渟海漂到奇木,土人取而献之,帝命以造佛像二躯,是日本造佛之始。」(案即今方野寺放光之像是也)。
(故事)三国佛教略史曰:「十四年(钦明帝十四年),河州茅渟海漂到奇木,土人取而献之,帝命以造佛像二躯,是日本造佛之始。」(案即今方野寺放光之像是也)。
弥陀之化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定弥陀之报土化土,诸宗有异义。天台宗以西方之净土决为化土,法相宗立报土与化土二义,净土一家解释报化二土,其义颇多,日本亲鸾谓弥陀有报土化土之二土。净土之本体,定为弥陀真身所住之报土,于其报土上立九品之别,如或于其边域设懈慢界,是大悲摄化之化土也。教行證文类化土卷曰:「谨显化身土者,佛者如无量寿佛观经说,真身观佛是也,土者观经净土是也。复如菩萨处胎经等说,即懈慢界是也。亦如大无量寿经说,即疑城胎宫是也。」
(术语)定弥陀之报土化土,诸宗有异义。天台宗以西方之净土决为化土,法相宗立报土与化土二义,净土一家解释报化二土,其义颇多,日本亲鸾谓弥陀有报土化土之二土。净土之本体,定为弥陀真身所住之报土,于其报土上立九品之别,如或于其边域设懈慢界,是大悲摄化之化土也。教行證文类化土卷曰:「谨显化身土者,佛者如无量寿佛观经说,真身观佛是也,土者观经净土是也。复如菩萨处胎经等说,即懈慢界是也。亦如大无量寿经说,即疑城胎宫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