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17,分55页显示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25 26 27 28 下一页
杨义
郑獬(字 毅夫、义夫 )
释德普( 德普 号 义虎 )
陈丕(字 继先 号 义山 )
释思义(字 和甫 号 净慧 凌 )
陈汝义
邓御夫(字 从义 )
释义青( 义青 李 慈济 )
郑安道(号 义斋 )
董钺(字 毅夫、义夫 )
萧常哥(别称 萧义 字 子常 )
释从义( 叶 神智 )
释遵式(号 圆义 顾 世称 定慧式 )
钱义
其它辞典(续上)
释希最( 施 妙悟 号 义虎 )杨义
郑獬(字 毅夫、义夫 )
释德普( 德普 号 义虎 )
陈丕(字 继先 号 义山 )
释思义(字 和甫 号 净慧 凌 )
陈汝义
邓御夫(字 从义 )
释义青( 义青 李 慈济 )
郑安道(号 义斋 )
董钺(字 毅夫、义夫 )
萧常哥(别称 萧义 字 子常 )
释从义( 叶 神智 )
释遵式(号 圆义 顾 世称 定慧式 )
钱义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四三
希最(一○一五——一○九○),俗姓施,湖州(今浙江湖州)人。四岁出家,十五受教于钱塘名师慧才。治平中敷讲于秀州青龙镇隆平之塔院,后徙居胜果寺。元祐五年秋坐化,寿七十六。赐号妙悟。见吕益梁《胜果寺妙悟大师碑铭》(《至元嘉禾志》卷二一),《补续高僧传》卷二。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希最。霅川施氏子。四岁出家。十五传教观于广慈。同门畏爱。号为义虎。治平中。始敷讲于嘉禾隆平。继徙居胜果。有空室祟所栖。师咒土掷之。得片纸书。今被法遣。法力没。当复来。数日击物飏火。变怪百出。师诃之曰。不闻恼法师者。头破作七分乎。乃为广说轮转因缘。众僧声咒为其破障。忽空中轰然。掷朱书云。汉朝烈士沈光。今知悔过谢罪。且云。蒙师法力。当往生它化天矣。自此遂绝。师因净觉背宗。上十谏书。法智作解谤。净觉复作雪谤。时法智在疾。不复答。净觉在灵芝。对众诧曰。只因难杀四明师。谁向灵芝敢开口。师不甘。乃作评谤。以极辩之。其略有云。近睹雪谤盛制。所谓救生法二身。雪增减二谤者也。然此书一往可观。再言有失。解谤虽已焕然。雪谤犹自冰执。今据吾祖之格。以评阇黎之谬解。净觉见之曰。四明之说。其遂行乎。元祐庚午秋。坐化。阇维得舍利数百。 系曰。慈辩虽教人。每与禅衲游。尝问道于大通。通寄以书。发缄睹黑白二圆相。恍然有悟。答偈曰。黑相白相。担枷过状。了不了兮。无风起浪。若问究竟事如何。洞庭山在太湖上。慈辩眼光。出涯涘矣。由是。而知得台宗之真者。不在言说间也。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希最,姓施氏,霅川人。四岁出家,覃恩得度。年十五传教观于雷峰广慈,同门畏爱,号为“义虎”。治平中,敷讲于嘉禾隆平。已而徙居圣果,空室有怪,每崇所栖,希咒土掷之,得片纸书云:“今被法来遣,若法力没,当复来此。”数日,击物扬火,变怪百出。希呵之曰:“不闻恼法师者,头破作七分?”乃为广说轮转因缘,众僧声咒,助其破障。忽空中轰然,掷朱书云:“汉朝烈士沈光。”大略陈悔过之词,且云:“蒙师说法之力,当生他化天。”自此绝迹。希因净觉背宗上《十谏书》,法智作《解谤》,净觉复作《雪谤》。时法智在疾,不复答。净觉在灵芝,对众诧曰:“只因难杀四明师,谁向灵芝敢开口?”希闻之,乃作《评谤》以辨。净觉见曰:“四明之说,其遂行乎?”哲宗元祐庚午秋,集众书偈坐化,阇维,舍利数百,赐号“妙悟”。
人物简介
简介
嘉祐四年(1059)任建昌军知军。嘉祐五年(1060)10月14日免追官,与监当差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2—1072 【介绍】: 宋安州安陆人,字毅夫,一作义夫。仁宗皇祐五年进士第一。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英宗治平朝,判三班院。神宗初,拜翰林学士,权发遣开封府。不以新法治狱,忤王安石,出知杭州,未几徙青州。时方散青苗钱,以不忍使民无罪而陷法网,引疾提举鸿庆宫。有《郧溪集》。全宋诗
郑獬(一○二二~一○七二),字毅夫,一作义夫,纾子。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四)。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度支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英宗治平中出知荆南,还判三班院。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拜翰林学士(《宋会要辑稿》仪制三之三四),权知开封府。二年,出知杭州,三年,徙青州(《乾道临安志》卷三)。因反对青苗法,乞宫祠,提举鸿庆宫。五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八),年五十一。有《郧溪集》五十卷。原本久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及《宋文鉴》、《两宋名贤小集》中辑为二十八卷,其中诗六卷。《东都事略》卷七六、《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郑獬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民国卢靖辑《湖北先正遗书》所收《郧溪集》(蒲圻张国淦据京师图书馆所钞库本刊刻,简称张本,张本所附校勘记称张本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三三《幻云居诗稿》等。又自《舆地纪胜》、《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集外诗,编为第七卷。全宋文·卷一四五七
郑獬(一○二二——一○七二),字毅夫,一作义夫,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北)人。皇祐五年进士第一,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度支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英宗朝出知荆南,还判三班院。神宗即位,拜翰林学士,权发遣开封府。因不肯以新法按狱,为王安石所恶,出知杭州,徙青州。时方散青苗钱,獬以「但见其害,不忍民无罪而陷宪网」,引疾乞闲,提举鸿庆宫。熙宁五年卒,年五十一。著有《郧溪集》五十卷、《觥记注》一卷(存)。《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人物简介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九
禅师名德普。绵州蒲氏子。少尚气节。博观有卓识。见富乐山静禅。师合爪作礼曰。此吾师也。静与语奇之。携归山中。阴察之。其作止类老头陀。静曰。此子赋性豪纵。不受控御。而能折节。杵臼炊爨间。以事众为务。是为希有。年十八得度受具。秀出讲席。解唯识起信论。两川无敢难诘者。号义虎。罪圭峰疏义多臆识。擿其失处。诫学者不可信。老师皆数之。曰。圭峰清凉国师所印可。汝敢雌黄。蚍蜉撼树之论。汝今是矣。普叹曰。学者以名位惑久矣。清凉圭峰非有四目八臂也。奈何甘自退屈乎。佛法其微矣。此其兆也。时惟胜禅师还自江西。吕大防微仲。由龙图阁直学士。出镇成都。执弟子礼。日夕造谒(或室)。普衣禅者衣。窃听其议终日。一不能晓。归卧看屋梁。曰。胜昔尝业讲有声。吕公世所谓贤者。相与詶酢。敬信如此。而吾乃不信。可乎。然所疑未解。坐寡闻也。乃出蜀。至荆州金銮。夜与一衲。偶忘其名。衲见了山情庵主。普闻其饱参。问之曰。经论何负禅宗。而长老多讥呵之耶。衲曰。以其是识情义理。思想边量。非能发圣得道。脱有得道发圣者。皆藉之以为缘耳。傥不因自悟。唯经论是仗。则能读能知。能见解者。皆證圣成道去矣。宁尚与仆辈。俯仰耶。唯以死语是所知障。故祖师西来也(一本云。故明祖师西来之意也)。如经言。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汝信之乎。对曰。世尊之语。岂敢不信。衲曰。既信矣。则尚何区区远来乎。对曰。吾闻禅宗有别传法。故来耳。衲笑曰。是则未信。非能信也。普曰。其病安在。衲曰。积翠南禅师出世久。子见之。不宜后。见则当使汝疾有廖矣。普即日遂行。以熙宁元年至黄龙。问。阿难问迦叶。世尊付金襕外。传何法。迦叶呼阿难。阿难应诺。迦叶曰。倒却门前刹竿著。意旨如何。南公曰。上人出蜀。曾到玉泉否。曰曾到。又问曾挂搭否。曰。一夕便发。南公曰。智者道场。关将军打供。与结缘几时。何妨。普默然良久。理前问。南公俛首。普趋出大惊曰。两川义虎。不消此老一唾。八年秋。游螺川。待制刘公沆。请住慧云禅院七年。迁住禾山十有二年。元祐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谓左右曰。诸方尊宿死。丛林必祭。吾以为徒虚设。吾若死。汝曹当先祭。乃令从今办祭。众以其老。又好戏语。复曰。和尚几时迁化。曰。汝辈祭绝即行。于是帏寝堂。坐普其中。置祭读文。跪揖上食。普饮餐自如。自门弟子。下及庄力。日次为之。至明年元日祭绝。曰。明日雪晴乃行。至时晴忽雪。雪止普安坐。焚香而化。阅世六十有七。坐四十九夏。全身塔于寺之左。 赞曰。初云庵自九峰至庐山。诸方禅者毕集门下。杂还多英俊。而云庵尝敛眉曰。法道乃今而后。未可知也。有问其意。曰。先师在黄檗。众不满百。而明眼辈几半。今虽三倍当时。然才一两人耳。余时年少。心非其论。观元普两禅师。皆南公晚子也。而其行已卓绝。且如此。则云庵之言。如百衲帔。天寒岁晚。乃见效哉。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陈丕,字继先,号义山,四明(今浙江宁波)人。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为黄岩县令(《嘉定赤城志》卷一一)。曾官秘阁修撰。事见《甬上宋元诗略》卷二。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思义。字和甫。与海月同出明智之门。难兄弟也。智尝开帏出十问。师答之。皆契旨。及智退居草堂。众送入室。既散。师犹侍立。智曰。尔适何见。答曰。见大众拜而退。智曰。来吾语汝。汝行当住此山。绍隆大教。后亦来居此室也。未几。丞相苏颂帅杭。请居天竺。弘道二十三年。退闲草堂。皆如智记。熙宁四年。赐紫服。号净慧。元祐三年二月十八日。别众。安坐而逝。大众诵念久之。忽复语云。侍观音大士行。见一沙门。金色长身垂臂。谓我曰。报缘未尽。过七日当遣迎。至二十五日。复跏趺而化。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一
释思义,字和甫。姓凌氏,武康人也。试《法华经》第一,得度。悟解过人,摄斋讲席,风发泉涌,泠然动听。顾以苦行,自励勤修三昧。尝生肉瘿,累累项下,如是行持,夜梦功德天食之以桃,其疾良已。熙宁四年,赐紫衣,锡号“净慧”。丞相苏颂帅杭请居天竺,大弘法化。元祐三年二月十八日中夜,趺坐别众而寂。久之,忽苏曰:“适随大士,行见金甲神,长身垂臂,谓我曰:‘汝报缘未尽,过七日当来迎。’”至期后坐化。瘗龛之日,有赤云垂布如引导状,向西而没。
人物简介
简介
治平三年(1066)任开封府界提点刑狱公事。治平四年(1067)任判三司都磨勘司。熙宁四年(1071)任南康军知军,3月知南康军。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七二二
邓御夫(一○三二——一一○七),字从义,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幼辛苦读书,尝试太学异等。后结茅北郭水滨,作《老子注》,又作《农历》一百二十卷,有诗三百篇。大观元年卒,年七十六。见晁补之《邓先生墓表》(《鸡肋集》卷六三)。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义青(一○三二~一○八三),俗姓李,齐地人。青原下十世。七岁去妙相寺出家,十五试《法华经》,得度为大僧。入洛听《华严》五年,弃去。游至浮山,从圆鉴远禅师悟旨,得续太阳正脉。初住白云山海会寺,后移住投子山。神宗元丰六年卒,年五十二。有《空谷集》。事见《禅林僧宝传》卷一七。 释义青诗,据日本弘教书院刊《大藏经》所收《林泉老人评唱投子青和尚颂古空谷集》为底,原书为六卷。另辑得《五位颂》一首,附于卷末。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2—1083 【介绍】: 宋僧。青社人。俗姓李。聪颖好学,十五岁试《法华经》得度。从浮山圆鉴参悟佛旨,嗣续太阳正脉。初住海会,次迁投子山胜因院。禅林僧宝传·卷第十七
禅师名义青。本青杜人。李氏子也。七龄颖异。去妙相寺出家。十五试法华经。得度为大僧。其师使习百法论。叹曰。三祗涂远。自困何益哉。入洛中听华严五年。反观文字。一切如肉受串。处处同其义味。尝讲至诸林(或作楮林)菩萨偈曰。即心自性。忽猛省曰。法离文字。宁可讲乎。即弃去游方。至浮山。时圆鉴远禅师退席。居会圣岩。远梦得俊鹰畜之。既觉而青适至。远以为吉徵。加意延礼之。留止三年。远问曰。外道问佛。不问有言。不问无言时如何。世尊默然。汝如何会。青拟进语。远蓦以手掩其口。于是青开悟。拜起。远曰。汝妙悟元机耶。对曰。设有妙悟。也须吐却。时有资侍者在旁曰。青华严今日。如病得汗。青回顾曰。合取狗口。汝更忉忉。我即便呕。服勤又三年。圆鉴以大阳皮履布直裰付之曰。代吾续洞上之风。吾住世非久。善自护持。无留此间。青遂辞出山。阅大藏于庐山慧日寺。熙宁六年还龙舒。道俗请住白云山海会寺。计其得法之岁。至此适几十年。又八年移住投子山。道望日远禅者日增。潜通暗證者比比有之。异苗翻茂。果符前谶。青平生不畜长物。弊衲楮衾而已。初开山慈济有记曰。吾塔若红。是吾再来。邦人偶修饰其塔。作玛瑙色。未几而青领院事。山中素无水。众每以为病。忽有泉出山石间。甘凉清洁。郡守贺公。名为再来泉。元丰六年四月末。示微疾。以书辞郡官诸檀越。五月四日。盥沐升座。别众罢。写偈曰。两处住持无可助道。珍重诸人不须寻讨。遂泊然而化。阇维收舍利灵骨。以闰六月。塔于寺之西北。三峰庵之后。阅世五十有二。坐三十有七夏。无为子杨杰。为赞其像曰。一只履。两牛皮。金乌啼处木鸡飞。半夜卖油翁发笑。白头生得黑头儿(一本云。黑头生得白头儿)。有得法上首一。名道楷禅师。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青社李氏子。七龄颖异。往妙相寺出家。试经得度。习百法论。即弃游宗席。时圆鉴禅师。居会圣岩。师来。鉴礼延之。令看外道问佛不问有言。不问无言因缘。经三载。一日问曰。汝记得话头么。试举看。师拟对。鉴掩其口。师了然开悟。遂礼拜。鉴曰。汝妙悟玄机耶。师曰。设有也须吐却。自此复经三年。鉴时出洞下宗旨示之。悉皆妙契。付与太阳顶相。皮履直裰。嘱曰。代吾续其宗风。无久滞此。善宜护持。遂书偈送曰。须弥立太虚。日月辅而转。群峰渐倚他。白云方改变。少林风起丛。曹溪洞帘卷。金凤宿龙巢。宸苔岂车碾。令依圆通秀禅师。师至彼。无所参问。唯嗜睡而已。执事白通曰。堂中有僧日睡。当行规法。通曰是谁。曰青上座。通曰未可。待与按过。通即拽杖入堂。见师正睡。乃击床诃曰。我这里无闲饭。与上座。吃了打眠。师曰。和尚教。某何为。通曰。何不参禅去。师曰。美食不中饱人吃。通曰。争奈大有人不肯上座。师曰。待肯堪作甚么。通曰。上座见曾甚么人来。师曰浮山。通曰。怪得恁么顽赖。遂握手相笑。归方丈。由是道风籍甚。梁乾化四年夏示寂。敕谥慈济。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饶州德兴人,字毅夫,一作义夫。英宗治平二年进士。任夔州转运使,遇事果断,耿介不群。致仕归,过黄州,与苏轼相唱和。全宋文·卷一八三一
董钺,字毅夫,铙州德兴(今江西德兴)人。治平二年进士及第。熙宁中,累迁夔州路转运判官,九年,就擢本路转运副使,自太常丞迁屯田员外郎。招谕施州蛮、募人佃牧有劳绩,赐敕奖谕。元丰三年,韩存宝率军讨泸州夷,徙钺为梓州路转运副使,随军筹办军需。次年,存宝以畏懦不进伏诛,钺亦坐除名。六年,上书自讼,叙宣义郎、权管勾荆湖广南江西提点坑冶铸钱事。官至敷文阁待制。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二、二五五、二七七、二八七、三○六、三一四、三三四,《万姓统谱》卷六八,光绪《江西通志》卷二一、一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9—1111 【介绍】: 即萧义。辽国舅之族,字子常。年三十余,始为祗候郎君。以女为燕王妃,拜永兴宫使,授国舅详稳。官至北府宰相致仕。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二一五
从义(一○四二——一○九一),俗姓叶,温州平阳(今浙江平阳)人。年十七通《法华》得度,学于天台宗山家派大师继忠,甚得教旨。出世屡迁巨刹,晚主秀州寿圣寺,大阐宗风。元祐六年卒,年五十,谥曰神智。著有《金光明经玄义顺正记》、《金光明经文句新记》、《法华三大部补注》、《摩诃止观义例纂要》、《四教仪集解》(以上存)、《往生记》、《圆通记》、《寓言》、《搜玄记》等十馀种。见《释门正统》卷五,《补续高僧传》卷二,《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从义。温之平阳人。姓叶氏。十七通经。得度学扶宗。深得教旨。出世屡迁钜刹。晚主秀之寿圣。大阐宗风。师虽以圆顿为门。而于戒科。犹事谨笃。六时三业之间必使纤悉如法。宪使刘焘。记师行业云。端戒清白。不妄游从。寤寐三观。耽味著述。过午不食。非法不言。非右胁不卧。非滤水不饮。行步有尝。坐立如植。未尝求公卿之知。可谓贤也已矣。秀有士族。请师祷疾。师命其徒了睿侍往。及归。师正色责之曰。汝为纯厚。吾故𢹂汝往。何为俗舍左顾右盻。睿谢过而已。其处身律物。严慎如此。元祐六年春。示寂。瘗舍利于钱唐宝藏。谥曰神智。师著作十馀种数万言。皆诠释教义耳。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从义,姓叶氏,温州平阳人也。年十七,通诵《法华》得度,学扶宗,主大云五峰宝积。尝患它宗但任胸臆,于所著补注集解,处处辨明,如论贤首妄判华严,议慈恩专用唯识,辨祖承无二十八祖,判道家当摄入儒宗。词理切直,为世所信。晚居秀之寿圣,大振宗教。宋元祐六年春示疾,就榻吉祥而逝,瘗舍利于钱塘宝藏,谥曰“神智”。宪使刘焘记其行业云:“端介清白,不妄游从。寤寐三观,耽味著述。过午不食,非法不言。非右胁不卧,非滤水不饮。行步有常,坐立如植。未尝求公卿之知,可谓贤也已矣。”所著《大部补注》十四卷,释《光明文句》者也。《往生记》四卷,释《观经疏》也。《圆通记》三卷,释《不二门》也。《纂要》六卷,释《义例》也。《集解》三卷,释《四教仪》也。《寓言》四卷,释《金錍》也。《净名略记》十卷,《搜元记》三卷。
人物简介
简介
元丰八年(1085)任韶州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