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458,分164页显示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遵义
向义
下义
义子
义主
义然
义经
奉义
义彰
义塾
义姑
旨义
密义
别义
道义交
《高级汉语词典》:遵义
依从正义
分类:遵义
《漢語大詞典》:向义(向義)
归附正义。宋书·刘康祖传:“上以 河北 义徒并起,若顿兵一周,沮向义之志,不许。”南史·齐纪下·和帝:“夏四月戊辰,詔凡东讨众军及诸向义之众,普復除五年。”
分類:归附
《骈字类编》:下义(下义)
吴志士变传见上恩下
又左传见上赏下
《國語辭典》:义子(義子)  拼音:yì zǐ
认领而非亲生的儿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父母染病双亡,张员外认我为义子,抬举得成人长大。」《儒林外史》第二五回:「因日食无措,父妻商议,情愿出继与鲍文卿名下为义子,改名鲍廷玺。」也称为「义男」、「义儿」。
分類:义子义儿
《國語辭典》:义儿(義兒)  拼音:yì ér
养子、义子。晚唐间诸藩镇主帅,多养勇武的人为义儿,以事征伐,五代时其风更盛,《新五代史》有〈义儿传〉。《三国演义》第三回:「此丁原义儿,姓吕,名布,字奉先者也。」也称为「义男」、「义子」。
《漢語大詞典》:义主(義主)
(1).行合于义的霸主。 汉 贾谊 新书·胎教:“ 齐桓公 得 管仲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称为义主。”
(2).旧指出钱刻碑的人。 清 蒋超伯 《丽澞荟录·义主》:“ 魏 鲁郡 太守《张猛龙碑》颂后列义主十人,皆其属吏。 魏齐 之世,凡醵金刊石出资者曰主,造象称象主,刊经称经主,劝缘称功德主。此则郡人颂太守之德,事近于义,故称义主。”参见“ 义士 ”。
《國語辭典》:义士(義士)  拼音:yì shì
1.守义不苟或品行超凡的人。《左传。桓公二年》:「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倏降忽叛,变诈多端,百姓为之离心,义士为之切齿。」
2.出财布施,慷慨乐助的人。宋太宗时为避御名,改称为「信士」。《通俗编。释道》引《金石文字记》:「汉曹全碑阴,义士某千,义士某五百。义士,盖但出财之人,今人出财布施皆曰信士,宋太宗朝避御名,凡义字皆改为信。」
《漢語大詞典》:义然(義然)
峨然,高大貌。庄子·天道:“而状义然。” 郭象 注:“踶跂自持之貌。” 俞樾 诸子平议·庄子一:“义当读为峨,峨与义并从我声,故得通用。《天道篇》‘而状义然’,义然即峨然也。”
分類:高大
《漢語大詞典》:义经(義經)
正道。《逸周书·太子晋》:“国诚寧矣,远人来观;修义经矣,好乐无荒。”
分類:正道
《國語辭典》:奉义(奉義)  拼音:fèng yì
遵循道义。《左传。哀公六年》:「吾子,奉义而行者也。」
分類:循道道义
《韵府拾遗 阳韵》:义彰(义彰)
宋书礼志魏文帝诏三公曰今推三统之次魏得地统当以建丑之月为正考之群艺厥义彰矣
《國語辭典》:义塾(義塾)  拼音:yì shú
不收学费的私塾。
分類:学费私塾
《韵府拾遗 虞韵》:义姑(义姑)
吴志陆绩传注王蠋建寒松之节而齐王表其里义姑立殊绝之操而鲁侯高其门
《漢語大詞典》:旨义(旨義)
旨意。新唐书·选举志上:“今试学者以帖字为精通,不穷旨义,岂能知迁怒贰过之道乎?”参见“ 旨意 ”。
分類:旨意
《國語辭典》:旨意  拼音:zhǐ yì
1.主旨意趣。汉。王充《论衡。卜筮》:「今以微小之人问巨大,天地安能通其声音?天地安能知其旨意?」
2.帝王的命令。《文明小史》第三五回:「要不然,一道旨意下来,叫把寺院废掉,改为学堂,那时你这寺如何保得住?」
《漢語大詞典》:密义(密義)
佛教语。深密的义理。《楞严经》卷一:“十方菩萨,諮决心疑,钦奉慈严,将求密义。”
《國語辭典》:别义(別義)  拼音:bié yì
1.一个词除常用的意义以外的意义。多指不常用的词义。
2.其他的意思。如:「此言并无别义,请别误会。」
《国语辞典》:道义交(道义交)  拼音:dào yì jiāo
以道义相结合的交情。如:「咱们俩是道义交,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新唐书。卷一四五。列传。元载》:「载由是非党与不复接,生平道义交皆谢绝。」宋。朱熹〈屏山先生刘公墓表〉:「与胡、刘二先生为道义交,相见讲学外,无一杂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