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458,分164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义海
识义
胜义
事义
成义
兴义
义趣
义荣
义教
义宗
王义
义显
义战
后义
笃义
《漢語大詞典》:义海(義海)
义理的渊海。喻义理博大精深。 唐 慧净 《和琳法师初春法集之作》:“静言澄义海,发论上词峰。”
《漢語大詞典》:识义(識義)
识知义理。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嵇康〈言志〉》:“哲人贵识义,大雅明庇身。” 明 邵璨 《香囊记·家门》:“传奇莫作寻常看,识义由来可立身。”
分類:识知义理
《漢語大詞典》:胜义(勝義)
(1).佛教语。指一切事物当体即空的第一义谛。 唐 刘禹锡 《袁州萍乡县杨岐山故广禅师碑》:“如来説法,徧满大千。得胜义者,强名为禪。” 吕澄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七讲:“犊子系就是主张有补特伽罗的,并且是胜义有而非假有。”
(2).泛指深妙的义理。 章炳麟 《国家论》:“若夫拘牵法理,尊仰事功,斯乃牛羊贱趣,冥无识知者尔,是曷足与言胜义哉!” 郭沫若 《论闻一多做学问的态度》:“像这样细密新颖地发前人所未发的胜义,在全稿中触目皆是,真是到了可以使人瞠惑的地步。”
《漢語大詞典》:事义(事義)
(1).指文章的思想内容。 汉 王充 论衡·谢短:“《五经》题篇,皆以事义别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文章﹞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
(2).事理;情理。《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苟如此,则可易心而度,事义之数亦不远矣。” 清 方东树 《书惜抱先生墓志后》:“先生名在海内,而当时名卿学士无题铭,于事义为闕。”
(3).谓以典故比喻事物的意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学贫者,迍邅於事义;才馁者,劬劳於辞情。”
(4).指典故的意义。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总论》:“词既失高,则宜加事义,虽谢天才,且表学问,亦一理乎!”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江南有一权贵,读误本《蜀都赋》注,有‘蹲鴟,芋也’乃为‘羊’字。人馈羊肉,答书云:‘损惠蹲鴟。’举朝惊骇,不解事义。久后寻跡,方知如此。”
《分类字锦》:成义(成义)
论语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分类:
《漢語大詞典》:兴义(興義)
(1).崇尚道义。管子·问:“爵授有德,则大臣兴义。”
(2).犹起义。新唐书·杜伏威传:“天下共苦 隋 ,豪杰相与兴义。”
《國語辭典》:义趣(義趣)  拼音:yì qù
义理旨趣。唐。白居易 东都十律大德长圣善寺钵塔院主智如和尚荼毗幢记:「经文甚详,此记不载,今但载大师僧行佛事,与建幢义趣而已。」
《漢語大詞典》:义荣(義榮)
由于修身立德而自然具有的荣誉。荀子·正论:“有义荣者,有势荣者;有义辱者,有势辱者。志意修、德行厚、知虑明,是荣之由中出者也,夫是之谓义荣。” 宋 曾巩 《继祖母朱氏封阆中郡太夫人制诰》:“夫位以德升,礼以位叙,不失其称,兹为义荣。”
《漢語大詞典》:义教(義教)
仁义的教化。晋书·李充传:“惧后进惑其如此,将越礼弃学,而希无为之风;见义教之杀,而不观其隆矣。”
分類:仁义教化
《漢語大詞典》:义宗(義宗)
(1).道义的宗师。《三国志·蜀志·杨戏传》:“致命明主,忠情发臆,惟此义宗,亡身报德。”
(2).德义世家。 鲁迅 《华盖集·补白》:“又有许多好看的古典:五世同堂呀,礼门呀,义宗呀。”
《漢語大詞典》:王义(王義)
指先王所立的法度。书·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 孙星衍 疏引 高诱 曰:“义,法也。” 汉 皇甫规 《女师箴》:“家有王义,室有严君,各有定位,阴阳是分。”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采 周 之旧,以会成王义,垂法将来。”
《韵府拾遗 铣韵》:义显(义显)
陶潜庶人孝传赞范之临危也勇宰民也惠能以义显也
《國語辭典》:义战(義戰)  拼音:yì zhàn
为正义而发动的战争。《孟子。尽心下》:「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分類:义战战争
《骈字类编》:后义(后义)
孟子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下春秋繁露见前枉下 说苑见后外
《漢語大詞典》:笃义(篤義)
(1).重情义。后汉书·赵熹传:“ 赵熹 篤义多恩,往遭 赤眉 出 长安 ,皆为 熹 所济活。”三国志·魏志·崔琰传:“及 琰 友人 公孙育 、 宋阶 早卒, 琰 抚其遗孤,恩若己子,其鉴识篤义,类皆如此。”
(2).谓深厚的恩义。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愿陛下沛然垂詔,使诸国庆问四节得展,以叙骨肉之欢恩,全怡怡之篤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