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例纂要
【佛学大辞典】
(书名)六卷,宋神智从义,释义例者。所谓山外之异义也。
(书名)六卷,宋神智从义,释义例者。所谓山外之异义也。
义例随释
【佛学大辞典】
(书名)六卷,草堂处元著。释义例而破山外神智之纂要者。
(书名)六卷,草堂处元著。释义例而破山外神智之纂要者。
义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各种之义理,门户差异,而彼此不混同也。门者差别之义。止观大意曰:「开拓义门,观法周备。」元照之弥陀经疏曰:「先以义门,括其纲要。」
(术语)各种之义理,门户差异,而彼此不混同也。门者差别之义。止观大意曰:「开拓义门,观法周备。」元照之弥陀经疏曰:「先以义门,括其纲要。」
义虎
【佛学大辞典】
(人名)义解之猛,譬如虎也。释氏要览中曰:「高僧道光,在江东,研究义理,号义虎。」
(人名)义解之猛,譬如虎也。释氏要览中曰:「高僧道光,在江东,研究义理,号义虎。」
义味
【佛学大辞典】
(譬喻)依文生义,如依食生味。盖喻义为食味也。又义者言义,味者趣意,即言与意也。行事钞中二曰:「义味俱解。」资持记中二之一曰:「义谓言义,味即意趣。」
(譬喻)依文生义,如依食生味。盖喻义为食味也。又义者言义,味者趣意,即言与意也。行事钞中二曰:「义味俱解。」资持记中二之一曰:「义谓言义,味即意趣。」
义林章
【佛学大辞典】
(书名)大乘法苑义林章之略名。
(书名)大乘法苑义林章之略名。
义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术语)Artha-dha%ran!i^,陀罗尼者,梵语总持之义。能总持所闻之义趣而不忘失,谓之义陀罗尼。乃菩萨所成之德。四种陀罗尼之一。三藏法数十四曰:「诸菩萨,持所闻无量义趣,经无量时,永不忘失,是名义陀罗尼。」大乘义章十一曰:「于诸法义,总持不忘。名义陀罗尼。」
【三藏法数】
谓诸菩萨持所闻无量义趣,经无量时,永不忘失,是名义陀罗尼。
(术语)Artha-dha%ran!i^,陀罗尼者,梵语总持之义。能总持所闻之义趣而不忘失,谓之义陀罗尼。乃菩萨所成之德。四种陀罗尼之一。三藏法数十四曰:「诸菩萨,持所闻无量义趣,经无量时,永不忘失,是名义陀罗尼。」大乘义章十一曰:「于诸法义,总持不忘。名义陀罗尼。」
【三藏法数】
谓诸菩萨持所闻无量义趣,经无量时,永不忘失,是名义陀罗尼。
义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义理与相状也。五教章下曰:「佛果义相。」【又】义理之相状也。三藏法数十五曰:「义相名相,即能诠教下,所诠义理之相。」
(术语)义理与相状也。五教章下曰:「佛果义相。」【又】义理之相状也。三藏法数十五曰:「义相名相,即能诠教下,所诠义理之相。」
义便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明义之便宜也。玄义一下曰:「若从义便,应先明法,却论其妙。下文云:我法妙难思,若从名便,应先妙次法。」
(术语)明义之便宜也。玄义一下曰:「若从义便,应先明法,却论其妙。下文云:我法妙难思,若从名便,应先妙次法。」
义真
【佛学大辞典】
(人名)唐人,乡贯未详。惠果之法孙,受法于义操。开成会昌顷,住长安青龙寺东塔院。有英名,究三教,通五部,特精胎藏。日本僧圆仁圆行等,多就受密学,后武宗诏废佛教,破坏寺塔,使僧尼还俗,毁章敬青龙安国三寺,以为内园。师不知所终。
(人名)唐人,乡贯未详。惠果之法孙,受法于义操。开成会昌顷,住长安青龙寺东塔院。有英名,究三教,通五部,特精胎藏。日本僧圆仁圆行等,多就受密学,后武宗诏废佛教,破坏寺塔,使僧尼还俗,毁章敬青龙安国三寺,以为内园。师不知所终。
义推相似过类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十四过类之第七。谓不知宗因宽狭之规则,滥为义推,由反面攻击立者论法时所招之过误也。凡宗因之关系,因之范围,与宗之范围同等。若狭时,得论理推断,不许因之范围,较宗之范围宽广,然敌者不知此理,例如对于「声无常(宗),由人意力发故(因),犹如人造品(同喻)。」之论式,欲破斥之,若谓如汝所云,义推之,不得不谓无常者,皆由人生之意力发生,然有无常而非人造之物,如此论式,实为谬误云云,是全不知宗因宽狭之规则,为敌者自己之过误也。
(术语)因十四过类之第七。谓不知宗因宽狭之规则,滥为义推,由反面攻击立者论法时所招之过误也。凡宗因之关系,因之范围,与宗之范围同等。若狭时,得论理推断,不许因之范围,较宗之范围宽广,然敌者不知此理,例如对于「声无常(宗),由人意力发故(因),犹如人造品(同喻)。」之论式,欲破斥之,若谓如汝所云,义推之,不得不谓无常者,皆由人生之意力发生,然有无常而非人造之物,如此论式,实为谬误云云,是全不知宗因宽狭之规则,为敌者自己之过误也。
义兼两向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一文上下异义也。
(杂语)一文上下异义也。
义理
【佛学大辞典】
(术语)适于理之道也。八十华严经二十一曰:「修多罗文句义理,无有忘失。」思益经力说品曰:「随其义理不随章句言辞。」成实论众法品曰:「佛法皆有义理,外道法无义理。」
(术语)适于理之道也。八十华严经二十一曰:「修多罗文句义理,无有忘失。」思益经力说品曰:「随其义理不随章句言辞。」成实论众法品曰:「佛法皆有义理,外道法无义理。」
义净
【佛学大辞典】
(人名)唐京兆大荐福寺义净三藏,咸亨二年,年三十七、发足取路南海趣印度,经二十五年,经三十馀国,天后嗣圣元年,还洛阳,天后亲迎于上东门外,置所赍梵本于佛授记寺。初与于阗之实叉难陀共译华严经,后于长安福先寺及雍京西明寺自译最胜王经等二十部。和帝神龙元年,于洛阳内道场译孔雀王经,又于大先福寺译庄严王经。二年随驾归雍京。后置翻经院于大荐福寺,使居之。三年入内与翻经沙门九旬安居。其后所译多多,都出五十六部二百三十卷,别出南海寄归内法传,西域求法高僧传等五部九卷,其他杂著颇多。净虽遍译藏,然偏考律部,先天二年寿七十九寂。见宋高僧传一。
(人名)唐京兆大荐福寺义净三藏,咸亨二年,年三十七、发足取路南海趣印度,经二十五年,经三十馀国,天后嗣圣元年,还洛阳,天后亲迎于上东门外,置所赍梵本于佛授记寺。初与于阗之实叉难陀共译华严经,后于长安福先寺及雍京西明寺自译最胜王经等二十部。和帝神龙元年,于洛阳内道场译孔雀王经,又于大先福寺译庄严王经。二年随驾归雍京。后置翻经院于大荐福寺,使居之。三年入内与翻经沙门九旬安居。其后所译多多,都出五十六部二百三十卷,别出南海寄归内法传,西域求法高僧传等五部九卷,其他杂著颇多。净虽遍译藏,然偏考律部,先天二年寿七十九寂。见宋高僧传一。
义寂
【佛学大辞典】
(人名)新罗国人。年代事迹未详。或云玄奘门人,与元晓等同时出。所著颇多。有无量寿经疏三卷,观经纲要,涅槃经总目二卷,大乘义林章十二卷等二十馀种。见义天教藏总录,东域传灯目录等。【又】宋天台山螺溪传教院义寂,字常照,温州永嘉人。受具已,往会稽学南山律钞,至天台山研究止观,先是天台教迹,尽为散逸,金华古藏中,但得净名疏而已。后告韶禅师派人至日本购获仅足。于佛陇道场国清寺相继讲训。许王钱氏私署净光大师,赐紫方袍。及兴螺溪道场,四方学侣云集。雍熙四年寿六十九寂。著止观义例等。自智者捐世,至六代传法湛然后,二百馀岁,受其遗寄,最能荷负。见宋高僧传七。
(人名)新罗国人。年代事迹未详。或云玄奘门人,与元晓等同时出。所著颇多。有无量寿经疏三卷,观经纲要,涅槃经总目二卷,大乘义林章十二卷等二十馀种。见义天教藏总录,东域传灯目录等。【又】宋天台山螺溪传教院义寂,字常照,温州永嘉人。受具已,往会稽学南山律钞,至天台山研究止观,先是天台教迹,尽为散逸,金华古藏中,但得净名疏而已。后告韶禅师派人至日本购获仅足。于佛陇道场国清寺相继讲训。许王钱氏私署净光大师,赐紫方袍。及兴螺溪道场,四方学侣云集。雍熙四年寿六十九寂。著止观义例等。自智者捐世,至六代传法湛然后,二百馀岁,受其遗寄,最能荷负。见宋高僧传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