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李义满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齐州平陵人。隋末,以宗党保村闾,拒外盗,以功累授齐郡通守。高祖武德初归唐,拜总管,封平陵郡公。
赵义纲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平原人。赵仲将子。高祖武德初,官户部员外郎。后累官至户部侍郎。
杜义宽 朝代:隋至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4—655 【介绍】: 隋至唐初东都濮阳人。隋炀帝大业九年,以孝廉登第,授河东郡法曹。唐初,为虞州司仓。太宗贞观二年,为普州安康令。累转雍州高陵令。官至苏州司马兼滕王府咨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本名世龙。唐并州人。隋炀帝大业末补晋阳乡长,富于财。从平京师,为鸿庐卿。迁太府,封葛国公。太宗贞观初转少府监,坐贵人贾人珠及故出署丞罪,废为民,徙岭南。终钦州别驾。
崔义玄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6—656 【介绍】: 唐贝州武城人。以军功封清丘县公。太宗讨王世充,数用其谋。高宗永徽中累迁婺州刺史。率兵镇压睦州女子陈硕真义军,拜御史大夫。曾奉诏与博士讨论《五经》大义。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义玄协赞其谋,又以后旨按长孙无忌等诛之。显庆元年,出为蒲州刺史。寻卒,谥贞。
刘树义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徐州彭城人,世居京兆武功。刘文静子。太宗贞观三年追复文静官爵,树义袭封鲁国公,许尚公主。后与兄刘树艺怨其父被冤杀,谋反,被诛。
独孤义恭 朝代:隋至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至唐初河南洛阳人。独孤永业孙。隋末,官京兆富平令。唐高祖武德中,历秦王府仓曹参军、荆王府长史、右卫郎将、左卫中郎将、左监门率。太宗贞观中,官至温、汾、归、婺四州诸军事、婺州刺史,封高平县开国侯。
尔朱义琛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92—676 【介绍】: 唐河南洛阳人,字仲圭。尔朱敞孙。唐高祖武德初,为蒲州司户,累转比部郎中。历佐诸王府,出为同州长史。高宗初,入为太仆少卿,迁司平少常伯。龙朔三年,诏持节陇右道。官至定州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瀛州饶阳人。隋末荒馑,仍四世同居,乡人共依之,众筑为堡,号义成堡。太宗贞观六年旌其门闾。
卢义恭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幽州范阳人。太宗贞观十一年,为工部侍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南洛阳人。历官主客郎中。太宗贞观间官至尚书左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幽州范阳人。姓卢。略涉书史。事舅姑恭顺。夜有盗入,家人逃窜,惟卢氏冒白刃侍立姑侧,为盗捶击几死。盗去,人问何为不惧,答日:“人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有仁义也。今邻里急难尚相赴救,况姑可委弃耶?若百有一危,我不得独生。”姑每叹之。太宗贞观中卒。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61 字昭义,俗姓姚,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幼出家于长安普光寺。有文藻,工琴、书、画,时称三绝。太宗贞观十三年(639),书《智该法师碑》。高宗显庆五年(660)受荐住持西明寺,然为弘福寺僧灵闰所阻。后诏征四科,乃应诏自举,射策登第。与友人欢会时,作诗述志,轻慢佛法。旋卒。或传其卒后曾托梦于人,云不信佛而致灾,并作诗自悔。《续高僧传》卷三五有传。《全唐诗》收其卒后托梦之诗。《释氏自镜录》卷上收其述志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唐诗续补遗
明解,字昭义,俗姓姚,吴兴武康人。京师普光寺僧。龙朔元年八月卒。补诗一首。(《全唐诗》卷八六五鬼诗中录明解卒后《遗画工诗》一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姓姚。住京师普光寺。精爽敏悟。心游才艺。琴诗书画京师有声。然负气傲物。渐渍污俗。为长者善类所不取。龙朔中。诏凡三教之有学术伎能者。策试东都。第其优劣。以备擢用。解即罢道。欲因此际。以趋贵显。遽褫去其所著袈裟曰。吾今脱此驴皮。与在人教矣。遂置酒集诸士友。赋诗曰。一乘本非有。三空何所归。不久病卒。后见梦于僧之相善者曰。解以不信故。生恶道中。愿以畴昔纳交之情。恤其饥渴。僧为设食祭之。又梦致感谢意。 而当时画工。有同役者。亦梦之曰。我生处极恶。思得功德。无由以办。以卿之力。傥能书经一两卷耆。则所获多矣。且复诵其所作诗。使习熟。而忆持之。乃已。画工性殊钝。诵凡十八过。其诗曰。握手不能别。抚膺聊自伤。痛矣时阴短。悲哉泉路长。野林惊晚吹。荒隧落寒霜。留情何所赠。性斯内典章。嗟乎。明解一念之失。万劫之累也。悲夫 洺州宋尚礼。家世儒者。其文章。好为谲诡轻薄语。所处素窘俭。屡乞贷戒德寺。久而僧益厌苦之。尚礼作伽斗赋以诮。流俗争诵。以为口实。贞观中。尚礼病甚。怅惋扰攘。两目圆赤。现饿鬼相。见者咸畏。少时绝。
续高僧传·卷第三十五 感通篇中
释明解者。姓姚。住京师普光寺。有神明薄知才学。琴诗书画京邑有声。然调情敞恍。颇以知解自傲。于诸长少无重敬心。至于饮啖不异恒俗。会龙朔之中。徵诸三教有能观国者策第宾王。解因此际往赴东都策第及之。行次将仕乃脱袈裟。吾今脱此驴皮。预在人矣。遂置酒集诸士俗。赋诗曰。一乘本非有。三空何所归云云。不久病卒。与友僧梦曰。解以不信。故今生恶道甚患饥渴。如何不以故情致一食耶。及觉遂列食于野祭之。又梦极惭愧云云。又下梦于画工先来同役者曰。我以不信敬生处极恶。思得功德无由可办。卿旧与相知。何为不能书一两卷经耶。又遗其诗曰。握手不能别。抚膺聊自伤。痛矣时阴短。悲哉泉路长。野风惊晚吹。荒隧落寒霜。留情何所赠。惟斯内典章。画工不识书。令诵十八遍已便去。遂觉向诸僧俗说之。嗟乎明解可惜一生妄存耶。我自陷千载。斯谓徒生徒死。大圣岂虚言哉。贞观中。洺州宋尚礼者。薄学有神明。好为谲诡诗赋。罢县还贫无食。好乞贷至邺戒德寺贷粟。数与不还。又从重贷不与之。因发愤造悭伽斗赋。可有十纸许。加饰庄严悭态时俗。常诵以为口实。见僧辄弄。亦为黄巾所笑。及礼将死。谤毁自当。两目圆赤。见者咸畏。吁嗟扰攘。少时而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1后 【介绍】: 唐僧。常州晋陵人。俗姓薛。少出家,初于苏州从师习大品《华严》。后周流吴越三十余年,终住东阳金华山法幢寺。高宗时,奉敕至长安大慈恩寺,助玄奘译经。显庆间多次奉诏至内殿,与道士辩论。后住洛阳净土寺。卒年五十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俗姓薛,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少时出家。初于苏州从师习大品《华严》。后周流吴越30余年,终住东阳金华山法幢寺。高宗时,奉敕至长安大慈恩寺,助玄奘译经。显庆年间,多次奉诏至内殿与道士辩论。后住洛阳净土寺。高宗龙朔元年(661)后病卒,卒年51岁。《续高僧传》卷一八有传。《集古今佛道论衡》卷丁收录义褒与道士嘲谑诗3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其诗。
全唐诗续补遗
义褒,俗姓薛,常州晋陵人。初住苏州明法师所,又往婺州缙云山旷法师所,次住东阳金华山法幢寺。显庆三年至长安,参预佛道论辩。后住京师慈恩寺。龙朔元年后卒,年五十一。诗三首。(《全唐诗》无义褒诗,传参《续高僧传》卷十五)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六 护教科(二)
出常州晋陵薛氏。初从苏州永定寺小明法师。禀华严大品。明即兴皇朗公嗣也。旷法师居缙云山永安寺。辞往从之。旷当陈朝盛集。已称宿匠。故其三经四论。江表推让。而褒竭诚探讨。且三十馀年。后徙金华法幢寺。弘道摩怠。会慈恩寺玄奘法师。申请后聘。有司以其名闻。诏入京师。奘师每兴谈论。叹其该博。而诋斥晚生。以为耽迷名体。莫知玄照。于是就慈恩顿开十遍。然后门位诸公。信有空双遣。药病齐亡之不诬也。且谓论固释经。经难论易。悼流俗之相反。故在座。朝唱圣经。暮明贤论。 显庆三年冬。既雩无雪。内设道场祈祷。诏褒与东明观道士李荣论义。荣先立本际义。褒问曰。义标本际。为道本于际。为际本于道邪。答曰。互得。问如是则道本于际。际为道本。亦可际本于道。道为际原耶。答亦通。又问。若使道将本际互得以通。亦可自然与道互得相法。答道法自然。自然不法道。又问。若道法自然。自然不法道。亦可道本于本际。本际不本道。荣不能报。因谑曰。汝既唤我作先生。汝便是我弟子。褒曰。刍荛嘲谑。尘黩天听。然虽无言不詶。顾礼何如。我佛弟子。由来师佛。汝称先生。则先天地生。其师道祖。尚有何说。荣忸怩下座。诏褒立义。即立大智度义。李徒妄加难诘。摧若拉朽。天子欣然。既而诸寺交请。开法华净名。中百经论。莫不允诺。龙朔元年。随驾上东都。频入宫禁论义。每于净土阐扬。久之遘疾。卒于净土。寿五十一。诏送柩反金华旧住。
续高僧传·卷第十五 义解篇十一
释义褒。姓薛。常州晋陵人。盖齐相孟尝君之后。吴名臣综莹之胤也。天体高远履性明朗。出家已后游谈在务。周流会计统御法筵。初从苏州永定寺小明法师禀学华严大品。其即有陈兴皇朗公之后嗣也。专经强对。亦当时之僧杰矣。褒优柔教义。屡启请之谈。将事通览。辞往缙云山婺州永安寺旷法师所。旷在陈朝。兴皇盛集。时当法选亟动神几。法主既崩遍流视听。长干禅众栖霞布公。并具式瞻亲沾馀令。所以四经三论江表高推。褒敬竭义筵纵思披择。诸方后锐将事别轮。旷亦劝褒行传灯礼。乃从之。传经述论三十馀年。光问五湖驰名三辅。每以大乘至教元出渭阴。中原播荡乃兴扬越嗟乎淳味不无流靡。后住东阳金华法幢寺。弘道不倦。终日坐忘会。慈恩申请搜扬髦彦。京邑承风以事闻奏。下敕徵延。便符昔愿。即而入朝。时翻经三藏玄奘法师。盛处权衡。当阳弘演。承思远问用写繁芜。亦既至止共许幽致。乃诘大乘经论。无所不通。唐朝后学多尚名体。耽迷成性胶柱守株。如何解网以开玄照。请所学宗顿讲十遍。勒诸门位并往归依。时在慈恩创开宏旨。有空双遣药病齐亡。乃有负气盱衡傲然乱举。褒为提纫解玦疏刷神㦗。责以三开徵研五句。详括文义统略悟迷。经难论易。悼时俗之反昏。论释深经。诲今闻之异昔。所以每日在座前唱圣经。半讲已后方明贤论。于时英彦皆预席端。叹其竦拔之神奇。伏其辩给之铦利。宰辅冠盖倾仰德音。留连言晤写送无绝。显庆三年冬雩祈雪候。内设福场敕召入宫。令与东明观道士论义。有道士李荣。立本际义。褒问曰。既义标本际。为道本于际。为际本于道邪。答曰互得。又问。道本于际际为道本。亦可际本于道道为际原。答亦通。又并曰。若使道将本际互得相反。亦可自然与道互得相法。答曰。道法自然。自然不法道。又并若道法于自然。自然不法道。亦可道本于本际本际不本道。荣既被难不能报。浪嘲云。既唤我为先生。汝便成我弟子。褒曰。对圣言论申明邪正用简帝心。刍荛嘲谑尘黩天听。虽然无言不酬。聊以相答。我为佛之弟子。由以事佛为师。汝既称为先生。即应先道而生。汝则。斯为道祖。于时忸怩无对。便下座。 又令褒竖义。便立大智度义李徒虽难随言即遣。于时天子欣然内宫嗟赏。李荣不胜其愤曰。如此解义。何须远从吴来。褒答曰。三吴之地本出英贤。横目狗身旧无人物。尔后诸寺连讲。多以法华净名中百经论等以开时俗。龙朔元年驾往东都。别召追往。频入宫禁。义论横驰。乃于净土讲解经论。七众载驱群公毕至。英声逾盛。不久遘疾卒于净土。春秋五十有一。道俗悲凉恨法门之早掩。皇上悼伤久之。遂敕送柩。返金华山旧寺。赙赠之荣光闻远近。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姓薛。常州晋陵人。齐相孟尝君之后。吴名臣综莹之胤也天体高远。履性明朗。出家已后。游谈在务。周流会稽统御法筵。初从苏州永定寺。小明法师。禀学华严大品。辞往缙云山婺州永安寺旷法师所。传经述论。三十馀年。驰名三辅。后住东阳金华法幢寺。弘道不倦。京邑承风。以事闻奏。下敕徵延。便即入朝。时翻经三藏玄奘法师。时在慈恩。创开宏旨。有空双遣。药病齐亡。乃负气盰衡。傲然乱举。褒为提纽解决。疏刷神襟。责以三关。徵研五句。详括文义。统略悟迷。于时英彦皆预席端。叹其疏拔之神奇。伏其辨洽之铦利。宰辅冠盖。倾仰德音。留连言晤。写送无绝。显庆三年冬。雩祈雪候。内设福场。敕召入宫。令与东明观道士论义。有道士李荣立本际义。褒问曰。既义标本际。为道本于际。为际本于道耶。答曰互得。又问。道本于际。际为道本。亦可际本于道。道为际原。答亦通。又曰。若使道将本际。互得相反。亦可自然与道互得相法。答曰道法自然。自然不法道。又曰。若道法自然。自然不法道。亦可道本于本际。本际不本道。荣既被难。不能报。便下座。天子欣然。内宫嗟赏。
李义表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一百六十二
义表。贞观十七年官朝散大夫。行卫尉寺丞上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