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悠悠 拼音:yōu yōu
1.安閒暇适的样子。唐。高适 〈封丘作〉诗:「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宋。欧阳修 采桑子。春深雨过西湖好词:「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
2.忧思的样子。《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越觉的情怀冗冗,心绪悠悠。」
3.眇远无尽的样子。《诗经。鄘风。载驰》:「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唐。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长久、久远。晋。左思 〈咏史诗〉:「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唐。白居易 〈长恨歌〉:「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5.世俗、一般。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一二:「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晋书。卷六五。列传。王导》:「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
6.众多。《后汉书。卷四三。朱乐何列传。朱晖》:「记短则兼折其长,贬恶则并伐其善。悠悠者皆是,其可称乎!」《晋书。卷八○。列传。王羲之》:「悠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如吾等亦谓为然。」
7.行走的样子。《诗经。小雅。黍苗》:「悠悠南行,召伯劳之。」
8.荒谬不合事理。《聊斋志异。卷二。红玉》:「然官宰悠悠,竖人毛发。」
9.飘动的样子。 《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10.懒散、不用心。《朱子语类辑略。卷二。总论为学之方》:「学者须是立志,今人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
11.气息缓慢细长的样子。《红楼梦》第一六回:「那秦钟早已魂魄离身,只剩得一口悠悠的馀气在胸。」
2.忧思的样子。《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越觉的情怀冗冗,心绪悠悠。」
3.眇远无尽的样子。《诗经。鄘风。载驰》:「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唐。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长久、久远。晋。左思 〈咏史诗〉:「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唐。白居易 〈长恨歌〉:「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5.世俗、一般。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一二:「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晋书。卷六五。列传。王导》:「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
6.众多。《后汉书。卷四三。朱乐何列传。朱晖》:「记短则兼折其长,贬恶则并伐其善。悠悠者皆是,其可称乎!」《晋书。卷八○。列传。王羲之》:「悠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如吾等亦谓为然。」
7.行走的样子。《诗经。小雅。黍苗》:「悠悠南行,召伯劳之。」
8.荒谬不合事理。《聊斋志异。卷二。红玉》:「然官宰悠悠,竖人毛发。」
9.飘动的样子。 《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10.懒散、不用心。《朱子语类辑略。卷二。总论为学之方》:「学者须是立志,今人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
11.气息缓慢细长的样子。《红楼梦》第一六回:「那秦钟早已魂魄离身,只剩得一口悠悠的馀气在胸。」
《漢語大詞典》:遐远(遐遠)
(1).辽远;遥远。亦指遥远的地方。《汉书·循吏传·龚遂》:“海濒遐远,不霑圣化。” 晋 张华 《情诗》:“佳人处遐远,兰室无容光。” 唐 韦应物 《对韩少尹所赠砚有怀》诗:“故人謫遐远,留砚宠斯文。” 宋 范仲淹 《睦州谢上表》:“惟赖高明之鑑,不投遐远之方。”
(2).久长;久远。《汉书·刘歆传》:“ 汉 兴,去圣帝明王遐远, 仲尼 之道又絶,法度无所因袭。” 唐 无名氏 《玉泉子》:“ 总 ( 马总 )既寤,大喜其寿之遐远。” 吴越 钱镠 《投龙文》:“寿龄遐远,眼目光明。”
(3).高深莫测;渺茫。 三国 魏 嵇康 《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夫神祇遐远,吉凶难明。”
(4).深远;幽深。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序:“昔 阮籍 《咏怀》, 渊明 《饮酒》,寄情遐远,词旨超迈。”
(2).久长;久远。《汉书·刘歆传》:“ 汉 兴,去圣帝明王遐远, 仲尼 之道又絶,法度无所因袭。” 唐 无名氏 《玉泉子》:“ 总 ( 马总 )既寤,大喜其寿之遐远。” 吴越 钱镠 《投龙文》:“寿龄遐远,眼目光明。”
(3).高深莫测;渺茫。 三国 魏 嵇康 《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夫神祇遐远,吉凶难明。”
(4).深远;幽深。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序:“昔 阮籍 《咏怀》, 渊明 《饮酒》,寄情遐远,词旨超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