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583
典故
55
词典
714
佛典
22
其它
792
共1583,分106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
(续上)
刺举
公举
举兵
过举
举职
并举
检举
举趾
毕举
举止
振举
豪举
举步
保举
备举
《漢語大詞典》:
刺举(刺舉)
(1).检举。
《
史记·田叔列传
》
:“天下郡太守多为姦利, 三河 尤基,臣请先刺举 三河 。”
《
资治通鉴·晋明帝太宁元年
》
:“ 氾公 糟粕书生,刺举小才,不思国家大计。” 胡三省 注:“刺者,以直伤人;举者,招人之过。” 严复
《原强》
:“祖宗之成宪俱在,吾寧率由之而加实力焉。于是而督责之令行,刺举之政兴。” 周振甫 注:“刺举,派人刺探阴私加以举发。”
(2).谓检举奸恶,举荐有功。
《
魏书·术艺传·张渊
》
:“执法刺举於南端,五侯议疑於水衡。”注:“太微南门,谓之执法。刺举者,刺姦恶,举有功。”
分類:
检举
奸恶
举荐
《國語辭典》:
公举(公舉)
拼音:
gōng jǔ
共同推举。如:「董事长被公举为同业公会理事长。」
分類:
公众
推举
《國語辭典》:
举兵(舉兵)
拼音:
jǔ bīng
进军、发兵。《史记。卷一○六。吴王濞传》:「欲举兵诛之,谨闻教。」《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上》:「大会诸将佐,办个茶饭饮宴,共议举兵的勾当。」
分類:
举兵
出兵
起兵
《漢語大詞典》:
过举(過舉)
(1).误加擢用。
《
战国策·楚策一
》
:“王过举而已,不然,无以至此。”
《
史记·乐毅列传
》
:“先王过举,厕之宾客之中,立之羣臣之上,不谋父兄,以为亚卿。” 唐
张九龄
《岁初巡属县登高安南楼言怀》
诗:“不才叨过举,唯力酬明恩。” 宋
司马光
《论公主宅内臣状》
:“伏望圣慈察臣愚忠,追止前命,无使四方指目,以为过举,亏损盛德,非细故也。”
(2).错误的行为。
《商君书·垦令》
:“大臣不荒,则国事不稽,主无过举。”
《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
:“ 叔孙生 曰:‘人主无过举。’” 宋
周邦彦
《汴都赋》
:“奕世载德,蔑闻过举。”
分類:
错误
擢用
《漢語大詞典》:
举职(舉職)
(1).起用被废黜的官员。
《
左传·昭公十三年
》
:“施舍宽民,宥罪举职。” 杜预 注:“举职,修废官。”
(2).尽职;称职。
《
旧唐书·牛僧孺传
》
:“会宰相请广諫员。 宣宗 曰:‘諫臣惟能举职为可,奚用众耶?’” 清
曾国藩
《复陈虎臣书》
:“久处剧任,殊以不能举职为愧。”
分類:
尽职
起用
职
称职
废黜
官员
《國語辭典》:
并举(並舉)
拼音:
bìng jǔ
同时提出。《汉书。卷八。宣帝纪》:「唯恐羞先帝圣德,故并举贤良方正以亲万姓,历载臻兹,然而俗化阙焉。」《醒世姻缘传》第七八回:「二罪并举,三十个板子,把腿打的劈拉著待了好几日。」
分類:
同时
时举
举办
荐举
列举
并举
相互
《國語辭典》:
检举(檢舉)
拼音:
jiǎn jǔ
1.举发他人行为的过失或违法的情事。如:「检举匪谍,人人有责」。《西游记》第二七回:「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
2.捡择举出。宋。
苏轼
杭州上执政书
:「伏望相公一言,检举成法。自朝廷行下,使五谷通流,公私皆济。」
3.荐举拔用。《续资治通鉴。卷一二八。宋高宗绍兴二十年》:「丙申,诏责受建宁军节度副使、昌化军安置李光,永不检举。」
分類:
检举
揭发
选择
他人
过失
罪行
《漢語大詞典》:
举趾(舉趾)
(1).举足;抬脚。
《诗·豳风·七月》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饁彼南亩。” 朱熹 集传:“举趾,举足而耕也。” 汉
刘向
《
列女传·齐桓卫姬
》
:“今妾望君举趾高、色厉、音扬,意在 卫 也。” 明
方孝孺
《上巳约友登南楼》
诗:“曷不一举趾,纵望渊与岑。”
(2).指举动。 晋
葛洪
《
抱朴子·塞难
》
:“举趾为世人之所则,动脣为天下之所传。”
分類:
举足
举动
《漢語大詞典》:
毕举(畢舉)
(1).完全办好。
《
汉书·王莽传上
》
:“万事毕举,祸乱不作。” 晋
干宝
《
搜神记
》
卷十一:“﹝ 谅辅 ﹞为从事,大小毕举,郡县歛手。” 明
陈子龙
《议〈重将权〉》
:“去其害而就其利,则天下之事可以毕举。” 清
梅曾亮
《原任预告大学士戴公墓碑》
:“授 南河 河 道总督,凡三年,改定木石工价及开塞修废所宜,次第毕举。”
(2).犹毕具,齐备。
《梁书·文学传下·刘杳》
:“君爱素情多,惠以二赞,辞采妍富,事义毕举。”
分類:
办好
齐备
《國語辭典》:
举止(舉止)
拼音:
jǔ zhǐ
言语行动。《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举止外像,一些不差,就是神色里边,有些微不像处。」
分類:
举止
行动
举足
举动
《漢語大詞典》:
振举(振舉)
振作;整顿。 唐
元稹
《唐故万州刺史刘君墓志铭》
:“是时,贼始盛, 陈许怀汝 之众怯怯未振举。”
《旧唐书·裴度传》
:“若罢 度 官,是姦计得行,朝纲何以振举?” 明
张居正
《答苏松巡按曾公士楚言抚按职掌不同书》
:“振举纲维,察举姦弊……巡按之职也。” 清
薛福成
《代曾侯相丹阳束氏族谱序》
:“邇者郡邑修辑谱系,比姓相望,盖亦鳩召亡散,振举先绪之一端。”
分類:
振作
整顿
《國語辭典》:
豪举(豪舉)
拼音:
háo jǔ
1.侠义之人互相称举。《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
2.阔绰的举动。《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因看见两个表叔半世豪举,落得一场扫兴,因把这做名的心也看淡了。」
分類:
豪侠
魄力
阔绰
称举
行动
自炫
炫耀
《国语辞典》:
举步(举步)
拼音:
jǔ bù
迈开脚步。《初刻拍案惊奇》卷七:「法善驾起两片彩云,稳如平地,不劳举步,已到人间。」《文明小史》第五二回:「饶鸿生欣然举步,穿了几条小巷,到了一个所在。」
分类:
举步
迈开
开脚
脚步
《國語辭典》:
保举(保舉)
拼音:
bǎo jǔ
古时由大臣奏请提升有特别技能、学识或功绩的人才,供朝廷任用,并为其作保,称为「保举」。《儒林外史》第五○回:「今岁在京,因书法端楷,保举中书职衔的。」《老残游记》第一八回:「替他捐官,保举他,他不要,半夜里逃走了的。」
分類:
保举
负责
推荐
提拔
《漢語大詞典》:
备举(備舉)
(1).具备并实行。
《
礼记·乐记
》
:“备举其道,不私其欲。” 孔颖达 疏:“能备具举行仁义之道,以利天下,不私自恣己之情欲也。”
(2).详细列举。 唐
李翱
《再请停率修寺观钱状》
:“况使司税额,悉以正名,幸当职司,敢不备举。” 谢觉哉
《艰险拿来足踩平》
:“农业、工业、商业、教育、科学文化、政法及其他不能备举的事业,都有较切实和详细的规定。”
(3).谓兼容并包。 明
王廷相
《〈何大复先生集〉》
序:“遐追 周 汉 ,俯视 六朝 ,温醇典雅,丰容色泽,靡不备举。”
分類:
详细
列举
实行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