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90,分8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贡举
举动
举家
具举
应举
举措
再举
举足
修举
大举
举事
举主
选举
乡举
举案
《國語辭典》:贡举(貢舉)  拼音:gòng jǔ
旧时拔举人才的方法。古时诸侯岁贡士于天子,且民间又有乡举里选之制,二者皆是取士之法,后合「贡」「举」之名,称为「贡举」。
《國語辭典》:举动(舉動)  拼音:jǔ dòng
行为或动作。《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合所破。」《儒林外史》第三七回:「因见这般举动,心里敬他。」
《國語辭典》:举家(舉家)  拼音:jǔ jiā
全家。《荀子。大略》:「八十者一子不事,九十者举家不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王公举家悲恸,因不忍断了行修亲谊,回书还答,便有把幼女续婚之意。」
分類:举家全家
《国语辞典》:具举(具举)  拼音:jù jǔ
1.全部举高。《文选。张衡。东京赋》:「火列具举,武士星敷。」
2.皆已实行。《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礼义既敷,威刑具举。」
分类:实行
《國語辭典》:应举(應舉)  拼音:yìng jǔ
参加科举考试。元。无名氏《冻苏秦。楔子》:「如今七国争雄,都下招贤之榜,您孩儿禀过父亲母亲,待和哥哥同去应举。」《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元来宋时宗室自有本等禄食,本等职衔,若是情愿读书应举,就不在此例了。」
《國語辭典》:举措(舉措)  拼音:jǔ cuò
1.言行举动。《汉书。卷八。宣帝纪》:「君臣同心,举措曲直,各得其所,是以上下和洽,海内康平。」《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王霸妻传》:「向见其子容服甚光,举措有适。」
2.措施。《荀子。荣辱》:「政令法,举措时,听断公。」汉。王充《论衡。逢遇》:「武王诛残,太公讨暴,同浊皆粗,举措均齐,此其所以为遇者也。」
《漢語大詞典》:再举(再舉)
(1).再次采取行动。管子·幼官:“一举而上下得终,再举而民无不从。”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一:“一举灭 獯 虏,再举服 羌 夷。”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驍勇百万,畜力待时,役不再举,今日之谓也。”
(2).再度高飞。《楚辞·贾谊〈惜誓〉》:“黄鵠之一举兮,知山川之紆曲;再举兮,睹天地之圜方。” 王逸 注:“言黄鵠养其羽翼,一飞则见山川之屈曲,再举则知天地之圜方,居身益高所睹愈远也。”
《漢語大詞典》:举足(舉足)
(1).提脚;跨步。礼记·曲礼下:“执主器,操币圭璧,则尚左手,行不举足,车轮曳踵。”庄子·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余不能不举足出此堂。”
(2).喻轻易。后汉书·马援传:“自谓 函谷 以西,举足可定。”
(3).犹举动。 唐 韩愈 《进学解》:“是二儒者,吐词为经,举足为法。” 宋教仁 《宋渔父日记·一九○五年七月十九日》:“ 孙逸仙 所以迟迟未敢起事者,以声名太大,凡一举足,皆为世界所注目,不敢轻于一试。”
《漢語大詞典》:修举(修舉)
(1).兴复;恢复。 宋 范仲淹 《奏乞两府兼判》:“至岁终,具礼乐有所损益,或废坠有所修举,画一进呈。”明史·叶昇传:“在镇六年,边备修举,外寇不敢犯。”
(2).推行。 宋 王安石 《上富相公书》:“某不肖,当朝廷选用才能、修举法度之时,不以罪废而蒙器使,此其幸固已多矣。”
(3).举办;举行。 明 张居正 《乞崇圣学以隆圣治疏》:“今一应大典礼,俱已次第修举。”
(4).谓事务处理及时、得当。旧唐书·李渤传:“少府监 裴通 ,职事修举,合考上中。”
《國語辭典》:大举(大舉)  拼音:dà jǔ
1.大规模的发动军事。《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故大举天师百万之众,……霆奋席卷,自寿春而南。」宋。苏轼 王仲仪真赞:「方是时,虏大举犯边,转运使摄帅事。」
2.大起、大振。《三国演义》第一○回:「曹嵩正坐,忽闻四壁喊声大举。」
《國語辭典》:举事(舉事)  拼音:jǔ shì
1.行事。《管子。禁藏》:「举事而不时,力虽尽,其功不成。」《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郦山事大毕,今释阿房宫弗就,则是章先帝举事过也。」
2.起事。《后汉书。卷二三。窦融传》:「融闻智者不危众以举事,仁者不违义以要功。」《三国演义》第一六回:「绣乃移屯其军,分为四军,刻期举事。」
《漢語大詞典》:举主(舉主)
旧时对被推荐者而言,推荐者为其举主。《晋书·应詹传》:“今凡有所用,宜随其能否而与举主同乎褒贬,则人有慎举之恭,官无废职之吝。”旧唐书·魏玄同传:“今欲务得实才,兼宜择其举主。”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二》:“保举即古之荐辟也,其法不始於今日,即不称而坐其举主,亦不始於今日。”
分類:推荐
《國語辭典》:选举(選舉)  拼音:xuǎn jǔ
1.择善而推举。《淮南子。兵略》:「选举足以得贤士之志,谋虑足以知强弱之势。」
2.政治组织或社会团体,依规定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某种职位的一种程序。
《漢語大詞典》:乡举(鄉舉)
(1).由乡里选拔人才。管子·八观:“论贤不乡举,则士不及行。”《汉书·杜周传》:“必乡举求窈窕,不问华色,所以助德理内也。” 颜师古 注:“乡举者,博问乡里而举之也。”
(2).乡贡、乡试中式。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苏大璋:“ 三山 苏大璋 顒之 ,治有声。戊午乡举,梦为第十一人。” 元施惠《幽闺记·书帏自叹》:“十年映雪囊萤,苦学干禄,幸首获州庠乡举。”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康祺 于 同治 六年乡举后,以貲为刑部员外郎,十年成进士。”
《漢語大詞典》:举案(舉案)
(1).亦作“ 举桉 ”。举起托盘以进奉食品。 唐 鲍溶 《山行经樵翁》诗:“举案馈宾客,糟浆盈陶尊。” 唐 刘禹锡 《伤往赋》:“我行其野,农民桑者,举桉来饁,亦在林下。”
(2).亦作“ 举按 ”。揭发审查。后汉书·廉范传:“ 陇西 太守 邓融 备礼謁 范 为功曹,会 融 为州所举案。” 李贤 注:“举其罪案验之。”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况国有职制,禁民越礼,颁行已久,莫能举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