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90,分86页显示  上一页  28  29  30  31  32  34  35  36  3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言扬行举
盐课提举司
炎燧四举
选贤举能
延颈举踵
移举
以党举官
一经举
一举成名
一举两得
一举两全
一举三反
一举手之劳
一举万里
一举一动
《國語辭典》:言扬行举(言揚行舉)  拼音:yán yáng xíng jǔ
语本《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指求取贤才要以声名和德行为选录标准。《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就如孔子生在春秋时候,那时用『言扬行举』做官;故孔子只讲得个『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这便是孔子的举业。」
《漢語大詞典》:盐课提举司(鹽課提擧司)
掌盐税的官署。明史·职官志四:“盐课提擧司,提擧一人,其职掌如都转运司。”
分類:盐税官署
《分类字锦》:炎燧四举(炎燧四举)
陈琳 武军赋 炎燧四举,元戎齐登。
分类:火攻
《漢語大詞典》:选贤举能(選賢舉能)
见“ 选贤与能 ”。
《國語辭典》:选贤与能(選賢與能)  拼音:xuǎn xián yǔ néng
选拔贤德,将政事托付有能力的人。《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國語辭典》:延颈举踵(延頸舉踵)  拼音:yán jǐng jǔ zhǒng
伸长脖子,踮起脚跟。形容殷切盼望的样子。《庄子。胠箧》:「今遂至使民延颈举踵曰:『某所有贤者,赢粮而趣之。』」《吕氏春秋。慎大览。顺说》:「孔丘、墨翟无地为君,无官为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颈举踵而愿安利之。」也作「延颈企踵」。
《漢語大詞典》:移举(移舉)
挪动而举起。孟子·告子下“则举 乌获 之任” 汉 赵岐 注:“ 乌获 ,古之有力人也,能移举千钧。”
分類:挪动
《漢語大詞典》:以党举官(以黨舉官)
按照朋党关系来选拔官吏。管子·明法:“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矣。” 尹知章 注:“交合则自进用,何须求用?”韩非子·有度:“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於法。”旧注:“官由党举,所以务交,求其亲援。”
《漢語大詞典》:一经举(一經舉)
唐 代科举考试的一种名目。通典·选举五:“其但习礼记论语孝经,名一经举。”
《國語辭典》:一举成名(一舉成名)  拼音:yī jǔ chéng míng
旧指一次科举便登第成名。今泛称作成一事而因此声名远播。《喻世明言。卷三○。明悟禅师赶五戒》:「子瞻一举成名,御笔除翰林学士,锦衣玉食,前呼后拥,富贵非常。」《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公子更是早晚用功,指望一举成名。」
《國語辭典》:一举两得(一舉兩得)  拼音:yī jǔ liǎng dé
比喻一种举动同时兼收两利。《晋书。卷五一。束晰传》:「一举两得,外实内宽,增广穷人之业,以辟西郊之田,此又农事之大益也。」《警世通言。卷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伯牙讨这个差使,一来,是个大才,不辱君命;二来,就便省视乡里,一举两得。」也作「一举两便」。
《漢語大詞典》:一举两全(一舉兩全)
谓一举措而能顾全两面。三国志·魏志·郭淮传:“兵不远西,而胡交自离,此一举而两全之策也。”《西游记》第五四回:“这叫做‘假亲脱网’之计。岂非一举两全之美也?”
《漢語大詞典》:一举三反(一舉三反)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復也。”后以“一举三反”指善于推理,能由此及彼。《轰天雷》第十四回:“私者公之析言,公者私之积名,要之一举三反,可以覘夫索西諦矣。”
分類:推理由此
《漢語大詞典》:一举手之劳(一舉手之勞)
韩愈 《应科目时与人书》:“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后以“一举手之劳”喻毫不费力。
《漢語大詞典》:一举万里(一舉萬里)
见“ 一举千里 ”。
《國語辭典》:一举千里(一舉千里)  拼音:yī jǔ qiān lǐ
一飞就是千里。比喻前程远大。《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然此数子,犹复不能飞轩绝迹,一举千里。」
《國語辭典》:一举一动(一舉一動)  拼音:yī jǔ yī dòng
每一个举动。多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而言。《隋唐演义》第六回:「况且是个尊官,一举一动,家丁便来伺候,和尚都来打听,甚是拘束。」《近十年之怪现状》第六回:「你伊老爷是个阔客,那个不知!一举一动,自然有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