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14,分48页显示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举駮
举舆
举厝
出举
业举
举衣
举陈
椒举
腾举
褒举
仪举
枝举
火举
简举
举地
《漢語大詞典》:举駮(舉駮)
见“ 举驳 ”。
《漢語大詞典》:举驳(舉駁,舉駮)
亦作“ 举駮 ”。提出理由,予以驳回。宋史·仁宗纪一:“詔大辟疑者奏讞,有司毋輒举驳。”宋史·职官志一:“ 元丰 七年有旨,举駮事,依中书舍人封还词头例。”
《韵府拾遗 鱼韵》:举舆(举舆)
晋书艺术志:石季龙倾心事佛。图澄常侍以下。悉助举舆。
《漢語大詞典》:举厝(舉厝)
见“ 举措 ”。
《國語辭典》:举措(舉措)  拼音:jǔ cuò
1.言行举动。《汉书。卷八。宣帝纪》:「君臣同心,举措曲直,各得其所,是以上下和洽,海内康平。」《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王霸妻传》:「向见其子容服甚光,举措有适。」
2.措施。《荀子。荣辱》:「政令法,举措时,听断公。」汉。王充《论衡。逢遇》:「武王诛残,太公讨暴,同浊皆粗,举措均齐,此其所以为遇者也。」
《漢語大詞典》:出举(出舉)
放债。隋书·食货志:“十七年十一月,詔在京及在外诸司公廨,在市廻易,及诸处兴生,并听之。唯禁出举收利云。”
分類:放债
《漢語大詞典》:业举(業舉)
谓为科举应试而学习。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或问:‘为学以亲,故不免业举之累?’先生曰:‘以亲之故而业举,为累於学。’”
《韵府拾遗 微韵》:举衣(举衣)
吴越春秋:吴王暮归举衣。注:褰,衣,行高也。
《漢語大詞典》:举陈(舉陳)
部署战阵。陈,同“ 阵 ”。尉缭子·战威:“所以夺敌者五:……五曰举陈加刑之论。”
列举陈述。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新充蠢朴之人,皆其平日所颐指使,谅不敢举陈其过跡也。”
《漢語大詞典》:椒举(椒舉)
即 春秋 楚 大夫 伍举 ,为 伍子胥 祖父。因邑于 椒 ,以邑为姓,故又称 椒举 。国语·楚语上:“ 椒举 娶於 申公子牟 , 子牟 有罪而亡。”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汳水:“所谓 景薄 为 北亳 矣, 椒举 云‘ 商汤 有 景亳 之命’者也。” 唐 李德裕 《夏晚有怀平泉林居》诗:“眷闕悲 子牟 ,班荆感 椒举 。”参阅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漢語大詞典》:腾举(騰舉)
飞升。 唐 叶法善 《留诗》:“今日登云天,归真游上清,泥丸空示世,腾举不为名。” 宋 陆游 《书神仙近事》:“昔道士 侯道华 喜读书,或问其意,答曰:‘天上无凡俗神仙。’后果腾举而去。”
分類:飞升
《漢語大詞典》:褒举(襃舉)
褒奖荐举。《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王舅 张博 数遗王书,非毁政治,谤訕天子,襃举诸侯,称引 周 汤 ,以讇惑王,所言尤恶,悖逆无道。”后汉书·党锢传·范滂:“君为人臣,不惟忠国,而共造部党,自相襃举,评论朝廷,虚搆无端,诸所谋结,并欲何为?”
分類:褒奖荐举
《漢語大詞典》:仪举(儀舉)
仪容举止。新唐书·魏元忠传:“ 元忠 始名 真宰 ,以诸生见 高宗 , 高宗 慰遣,不知谢而出,仪举自安。”
分類:仪容举止
《漢語大詞典》:枝举(枝舉)
枝条四举。比喻派生事物纷繁。《淮南子·俶真训》:“今夫万物之疏跃枝举,百事之茎叶条梓,皆本於一根而条循千万也。”
《骈字类编》:火举(火举)
史记孙膑传:庞涓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宋书柳元景传:会蛮垂至,乃使驿道为备,潜出其后,戒曰:火举驰进,前后俱发,蛮众惊扰,投郧水死者千馀人,斩获数百,郡境肃然,无复寇抄。 宋史乐志:烟飞火举毕严禋,天地降氤氲。元史石天应传:金兵由间道已直抵城下,时兵烬后守具未完,新附者争缒而去。敌乘隙入,天应见火举知敌已入,奋身角战,左右从者四十馀骑。陆游秋晚寓叹诗:火举船过埭,人行犬吠门。
《漢語大詞典》:简举(簡舉)
(1).简要而周全。宋书·王弘传:“ 高祖 因宴集,谓羣公曰:‘我布衣,始望不至此。’ 傅亮 之徒并撰辞,欲盛称功德, 弘 率尔对曰:‘此所谓天命,求之不可得,推之不可去。’时人称其简举。”北齐书·李绘传:“素长笔札,尤能传受,缉缀词议,简举可观。”
(2).检举。 明 刘若愚 酌中志·累臣自叙略节:“﹝ 王体乾 ﹞知为 纍臣 简举,甚衔之。”
《漢語大詞典》:举地(舉地)
犹略地。史记·李斯列传:“获 楚 魏 之师,举地千里。”
分類:略地